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游戏

警惕新型标题党!99%的人被它误导过!

2024-05-29游戏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新闻:一看标题,爆点十足;点击进去,发现是国外发生的社会新闻,与自身生活相距较远,悻悻退出页面。 充满期待的点进文章后往往换来的是极大地落差感:「啊?」「就这?」

作者近日就看到一则标题为【根本打不倒幕后大老虎】的文章,让人误以为是反腐相关新闻,点进去才发现讲的是几十年前美国产业发展的故事。

其实这类取标题的方式并不少见,尤其在都市报中极易出现。那这种取标题的方式有哪些不妥当之处?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01

国外新闻模糊国别惹争议

2023年8月多个新闻网端、商业平台出现【18岁女孩被割400刀法院判轻伤】等相似标题,却未标注事件发生地「保加利亚」。

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男子猥亵未成年不足10秒被判无罪】未标明「意大利」,【丈夫逼妻子回家遭拒当街引爆手榴弹】未标明「也门」,【怕孩子长大压力大父亲掐死双胞胎儿子】未标明「新加坡」......

【突发!首都枪声大作】标题更为出格,用「首都」一词大做文章,省去了国家名。该文实际报道的是,2021年9月5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行政和商业区以及总统府所在地卡卢姆区枪声大作,枪声持续约1个小时。

02

你知道这些新闻发生在哪里吗?

一般而言,国外发生的新闻对国内受众来说,在接近性方面相对欠缺,普通国际新闻往往难以获得广泛关注的大流量。

然而,对于读者来讲,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下,新闻标题如未标明国别或城市,通常会默认事件发生在本国,以为与自身具有强关联,从而产生阅读欲望。

近年来,一些媒体为了博眼球,在报道国外新闻时刻意抹去标题中的国别信息,标题耸人听闻,误导受众将该标题内容与国内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联想,有些新闻甚至刻意制造张冠李戴效果,误导读者,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1.损害新闻伦理和公信力:

这类新闻为了吸引眼球,在模糊国别的同时将耸人听闻的内容摘放到标题中,往往会夸大、歪曲甚至捏造事实,严重破坏新闻行业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2.误导公众认知:

这类新闻在标题中模糊国内国外的界限,让受众误以为是国内发生的事情,误导公众对事实的判断,导致信息失真,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正确理解。如果读者仅凭标题判断事实,并未阅读内文,思想和行为可能会受到误导,对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3.引发恶性竞争:

此类标题的出现加剧了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纷纷效仿。

4.影响用户体验:

对于一些依赖标题点击进行内容阅读的平台,这种新型标题党行为会导致用户对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产生怀疑,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和平台的长期运营。

03

报道国外新闻时应注意什么?

选择可信的新闻来源

1

媒体在转载国际新闻时,应尽量选择国际权威媒体机构作为信息来源。

同时,应明确注明信息来源,这不仅是尊重原始新闻来源和版权的表现,也是给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和参考来源的一种方式,同时还可以避免版权纠纷。

标题应明确注明国别

2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建议媒体在报道国外信息时标题至少应注明国别。

【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节选

2023年7月10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自媒体」在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发布时在显著位置展示。

此外,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视频的,需逐一标注拍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使用技术生成的图片、视频的,需明确标注系技术生成。引用旧闻旧事的,必须明确说明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遵守国际法律和道德规范

3

在引用外媒新闻时应该尽量保持原始新闻的原意和内容,如果确实需要进行删减或概括,应该在引文中使用省略号或者使用引号准确引述原文的关键信息。 这样可以保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错误传播或误导读者。

同时,还应注意不得侵犯他人的版权和隐私,不得传播具有误导性、虚假或歧视性的新闻。此外,也要尊重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以不当方式引用新闻以宣传个人或组织的目的。

参考文章:

【翻译、引用外国媒体对华报道须实事求是】人民网

【海外网站如何引用国外新闻?】百度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 微信公众号 「庖丁解news」

作者: 尹珮瑶 魏园

主编:刘娟

编辑:蒋婷婷

值班编辑:陈莹

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