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养生

我眼前的「飞蚊」是什么?

2024-07-07养生

在明亮的天空下,或者盯着电脑屏幕时,你是否曾注意到一些像小虫、小点或者细丝一样的东西漂浮在你的视野中,随眼球移动而飘动,但当我们试图去捕捉它们时,却发现它们并不存在?这些小「飞蚊」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医学上称为「飞蚊症」。对大多数人来说,飞蚊症是无害的,但当这些烦人的「蚊子」每天都在你的视线范围里飞来飞去而又挥之不去时,难免会给人带来一些焦躁情绪,继而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干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飞蚊症的形成原因、种类以及治疗方案。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希望能够减轻您对飞蚊症的担忧,避免在治疗上走弯路。

飞蚊症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生理性飞蚊和病理性飞蚊。生理性飞蚊症约占90%。它们通常是由于眼睛内部的玻璃体老化造成的。玻璃体是一种类似果冻的透明物质,填满了眼球的内部。但在显微镜下,它是由数不清的胶原纤维构成,这些胶原纤维彼此之间由透明质酸钠起到间隔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电子产品使用过多,透明质酸钠逐渐退化,不能起到隔离胶原纤维的作用后,胶原纤维会彼此吸附、聚集,从而形成线状、团状、点状的各种类型半透明物质。这些半透明物质,大的会在视网膜表面形成投影,而细小的混浊物会造成进入眼内的光线衍射,从而形成「飞蚊症」的表现。

飞蚊症根据形成的原因,大致分为「生理性飞蚊」和「病理性飞蚊」两大类。其中,生理性飞蚊症最为常见,约占90%。生理性飞蚊症一般不会影响视力,但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焦躁情绪。个别较大的飞蚊位于视野中央时,可能会影响阅读或者精细操作。年龄超过50岁、高度近视、眼部受伤、白内障术后、糖尿病等人群更容易患上飞蚊症。

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你突然发现飞蚊增多、冒黑烟,伴随眼前的闪光感,这可能是病理性飞蚊症的信号,甚至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前兆。视网膜脱离如果处理不及时,会有失明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就医。除了视网膜脱离,这些「坏蚊子」还可能是眼底出血、炎症或者黄斑病变等眼底病引起,因此一旦出现这些异常情况,务必要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再先进的检查设备也不能替代经验丰富的眼底医生的散瞳检查。散瞳检查是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不能仅凭一张眼底照或者B超就判断眼底是否存在异常。

大多数生理性飞蚊症不需要特别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通常会逐渐习惯它们。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视野范围内的飞蚊可以随着玻璃体液化自行飞出视野范围外,因此忽视和淡忘「飞蚊」,才是唯一能和它和平共处的相处方式。对于少数追求完美和容易焦虑的人群,飞蚊的影响可能会被放大,这类人群的治疗意愿会更加迫切和激进。

在国内,治疗飞蚊症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含碘制剂(如沃丽汀、适丽顺和安碘肽等)和各类中成药。然而,这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国外有研究表明,服用菠萝蛋白酶等水果蛋白酶类药物可能对治疗飞蚊症有效,最新的治疗手段还有纳米激光、玻璃体溶解酶等多种手段,但这些手段也都还在试验阶段,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来支持。

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有效治疗飞蚊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玻璃体消融激光和玻璃体切除术。但二者各有利弊,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玻璃体消融激光 ,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将眼内的混浊物等离子汽化、溶解,适用于单一、位置位于视野中央的飞蚊症。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合并玻璃体后脱离的患者,有效率甚至可达到90%以上。然而,当飞蚊离视网膜或晶状体较近或者位于黄斑前,消融激光会有损伤视网膜或者晶状体风险,尽管这种风险低于1%。

玻璃体切除术 是目前满意度和治疗有效率最高的治疗方案。尽管目前的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已经很成熟,但微创不等于无创,玻切术后带来的风险包括可能诱发白内障(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视网膜脱离甚至眼内炎等。因此,在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权衡利弊,并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果。

大多数飞蚊症的产生其实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但过多的电子产品使用、长时间的用眼,都可以促进或诱发飞蚊的增多或者提前出现。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定期的眼底检查非常重要,血糖、血压的控制是减少飞蚊症风险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我们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适量的户外活动,都会降低出现眼底疾患的风险。当突然出现的眼前异常情况,包括新发或增多的飞蚊、眼前的闪光感等,务必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眼底疾病。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眼底病科 张思伟/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

长按二维码

加入「姜大夫答疑」读者群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

往期推荐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