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223年春,花剌子模的战事基本结束,成吉思汗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管理这片新征服的国土。相比中原宋金,以及中亚的西辽、花剌子模等,蒙古人明显是缺乏管理经验的,或者说这个马背上崛起的民族,更多的志趣在对外扩张和掠夺上,至于如何治理,显然没有太多的考虑。
蒙古人推行的是贵族集体管理制度,无论军国大事,还是帝国的继承人方面,所有参会的贵族都有发言权,这种制度在帝国肇始之初,的确能够集思广益,将集体利益绑在一起,使所有力量能够拧成一股绳。因此,蒙古人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无敌于天下。
但是,扩张不能无限制进行下去,一旦扩张停止,内部矛盾就会激化凸显出来,或者说,内部的矛盾冲突削弱了蒙古人继续对外扩张的能力。
1222年至1223年,冬春之交时期,成吉思汗组织诸子、诸王和群臣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围猎活动,时间长达数月。成吉思汗想通过围猎活动,让长期征战的将士们放松一下。
蒙古勇士们弯弓纵马,欢呼雀跃,但成吉思汗的内心一直很沉重。长子术赤以生病为由,待在封国,自始至终没有露面。为了不让父汗太过于尴尬,术赤下令,将自己封国的野兽向成吉思汗的围猎场驱赶。
看见黑压压铺天盖地而来的野驴等猎物,成吉思汗反而没了兴致,觉得索然无味。
成吉思汗和术赤的父子关系一直很微妙,相互猜疑、提防。术赤无疑是个悲剧性人物,他的身上有太多谜,如同他的出生,他的死亡也是个谜。
当时有传言术赤装病,图谋不轨,引发成吉思汗的嫉恨。不过不久之后,术赤就去世了。成吉思汗所担心的诸子之争,在他有生之年总算没有出现。对于术赤的死因,历来有种种猜疑。有人说,成吉思汗为了蒙古帝国的稳定,对他下了毒手,使他中毒身亡,但这种说法缺乏有力的史料支撑。
令术赤欣慰的是,他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儿子拔都。拔都在蒙古二次西征中,令西方诸国闻名颤抖,他将蒙古帝国的边疆推向更遥远的地方,不过所有这一切,术赤注定无法看到了。
1223年岁末,成吉思汗在撒马尔干度过了在花剌子模的最后一个冬天,正式颁诏,宣布东归。
关于成吉思汗启程东归的时间,各种史书有不同记载,有1223年、1224年,1225年三种说法,经过各种考证,笔者更倾向于1224年。
1224年春,成吉思汗正式启程东归,为防止花剌子模王室死灰复燃,并让花剌子模人彻底断了复国的念头,他下令摩诃末的母亲秃儿罕哈敦、嫔妃及近亲都随蒙古大军同行。
秃儿罕哈敦别离故国之际,回望撒马尔干城阙,纵是万般不舍,又能如何,唯有相拥号啕大哭,于步步回头中踏上东行的漫漫之路,去遥远而又陌生的东方,最终死在蒙古草原。
1224年夏季,成吉思汗在也儿的石河消暑。天气变凉之后,再次启程东归。当年秋,东归至叶密立河,拖雷的两个儿子,十岁的忽必烈和八岁的旭烈兀前来迎接。
成吉思汗亲自为两位孙子主持了初猎仪式,这是每个蒙古男子相当重要的典礼。成吉思汗估计没料到,眼前这两张稚嫩的面孔,将来一个会开创中原的大元王朝,另一个将在西亚建立伊利汗国。
在东归的路上,成吉思汗利用这段难得的清闲时光,开始整理完善札撒(蒙古法律),构建相关制度。对蒙古帝国影响至深的分封制度,也是在此时构思完成。成吉思汗的分封总体上是两大部分,大汗汗廷东部分给诸弟,汗廷西部分给诸子。东部诸弟的分封在西征之前已经完成,他们被称作东道诸王,或者左手诸王。
东归途中分封的主要是由孛儿帖所出的嫡系诸王,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人,他们被称作西道诸王,或右手诸王。成吉思汗规定,他的汗位必须在西道诸王中产生,任何人不得违背。这次分封基本奠定了未来蒙古帝国的雏形。
诸子封地被称作兀鲁思(出自畏吾儿语,意为国家、人民)。分封具体情况大致如下:
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为长子术赤的封国,斡尔朵(行宫驻地)设额尔齐斯河流域,并说在西方,凡是蒙古人马蹄所至地方皆归术赤。后来经过术赤儿子拔都西征之后,扩展到斡罗斯钦察草原,高加索地区、保加尔等地,建立钦察汗国(亦称作金帐汗国,因汗廷帐篷呈金色,故名)。
钦察汗国全盛之时,疆域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第聂伯河,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地区,北濒北极圈,以伏尔加河下游萨莱城(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附近)为都城,斡罗斯诸公国为钦察汗国藩属。
后来,拔都将位于今天哈萨克斯坦一带封给兄长斡儿答,建立白帐汗国。白帐汗国表面上从属于金帐汗国,实际独立自主,金帐汗国根本无力干预其内政。
次子察合台的封国基本上是西辽故土,领土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虎牙思。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大汗宝座。在窝阔台被选为继承人的过程中,察合台首先挑头支持,所以太宗(窝阔台死后的追谥)时期,察合台汗国风光一时,窝阔台对他这位二哥尊崇有加,军国大事必征求他的意见,两人取得一致后,才颁布执行。
蒙古大汗由窝阔台系转移到拖雷一脉后,察合台汗国追随窝阔台系,对抗蒙哥汗,被剥夺河中府,交给拔都。在阿鲁忽汗时期,又一度占领了河中府,重振察合台汗国。此后,察合台汗国参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大汗之争,与大元帝国之间矛盾重重,至元成宗之际,迫于压力,被迫再度承认大元皇帝为蒙古大汗。
察合台汗国也是内讧不断,表面原因是继承人引发的斗争,实际上是随着蒙古贵族在河中地区日久,围绕本土化还是坚守蒙古传统引发的纷争。
一部分人久居都市,放弃蒙古人传统的游牧生活习惯,开始突厥化,后来干脆放弃蒙古的萨满信仰,改奉伊斯兰教,这种趋势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变为汗国的主流,直到察合台汗国的汗王都改奉伊斯兰教为止。另一部分人则希望坚守蒙古人的传统,保留原有的游牧生活习惯和萨满信仰。1321年,察合台汗国东西分裂,西部称作马维兰纳儿,东部称作蒙兀儿斯坦。
三子窝阔台得到乃蛮部故地和部分西辽土地,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称作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面积狭小,存在时间也最短,前后不过八十余年。窝阔台被成吉思汗指定为大汗继承人,理论上,他拥有整个蒙古帝国,但封地不过是驻跸之地。
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后,将也迷里封给长子贵由,将河西地区封给次子阔端。窝阔台死后,贵由继位。贵由没几年便死去,大汗之位被拖雷儿子蒙哥夺取。
自此以后,蒙古大汗世代被拖雷一支继承,窝阔台系受到不断打压,窝阔台诸子除阔端外,大多数被剥夺封地,贬斥流放。
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之际,窝阔台孙子海都(合失之子)支持阿里不哥,据也迷里发动叛乱。
海都想夺回窝阔台系的大汗宝座。得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的支持后,他一度攻到蒙古帝国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境内),对大汗汗廷构成威胁,忽必烈多次反击,但海都都成功逃脱。直到元成宗之时,元廷才将海都击溃。海都死于军中,其子察八儿归顺,海都之乱才算结束。
察八儿虽然归顺,但犹不甘心,后又起兵反叛,趁着察合台汗国内乱之际,攻击察合台汗国,最终兵败,只好再次归顺元朝。窝阔台汗国之地被察合台和元朝瓜分,自此不复存在。
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传统,拖雷继承了成吉思汗在漠北及漠南的土地,至拖雷长子蒙哥从窝阔台系夺得帝国大汗宝座后,皆由拖雷一脉继承大汗宝座。
蒙哥死后,拖雷二子忽必烈和四子阿里不哥争位,最后忽必烈胜出,开创了大元帝国,在蒙古贵族内部引起了很大争议,自此帝国分裂。
除了元成宗时,其他几个汗国一度被迫承认元廷为宗主国外,大多数时期都是各自为政的独立汗国,元朝无力干预其内政,元朝皇帝也将主要精力放在经营汉地上,满足于做中原天子。不过名义上,元朝皇帝一直兼任蒙古帝国的大汗。
一般史学界,将成吉思汗四个嫡子建立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大元帝国称作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不过,另外还有一个版本,即视大元帝国为蒙古诸汗国之宗主国,而将拖雷三子旭烈兀在波斯、伊拉克一带建立的伊利汗国(或称作伊尔汗国)列入四大汗国。
顺便交代一下伊利汗国。成吉思汗西征东归后,札兰丁一度在花剌子模非常活跃,收复了不少土地,壮志踌躇,做着复国春秋梦。1231年,窝阔台汗遣大将搠里蛮统诸部军三万再次西征,彻底粉碎了札兰丁的复国梦,使其没多久身死国灭。
1252年,蒙哥汗命三弟旭烈兀发动蒙古第三次西征(拔都发动的「长子西征」为第二次),先后用数年时间攻占了祃拶答而(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诸山城的「木剌夷国」,攻陷了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即我国史书中的黑衣大食),紧接着,攻入叙利亚。
旭烈兀在西方战场一路凯歌之时,1259年春,从东方战场传来消息,蒙古大汗蒙哥亲征南宋之时,在四川钓鱼城被宋军击伤后去世。旭烈兀便命怯的不花继续征战,自己带领人马退回波斯,准备返回蒙古奔丧。
旭烈兀离开后,怯的不花军派遣使者入埃及,劝埃及苏丹忽秃思投降,遭到拒绝,并将使者斩首。忽秃思以伊斯兰圣战名义传檄北非诸部,共纠集十二万大军,在阿音扎鲁特(在今巴勒斯坦境内)迎战蒙古人,此战蒙古人全军覆灭,被驱逐出叙利亚,蒙古西征之路自此戛然而止。
旭烈兀本打算东归,得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便停下脚步,遣使表示支持忽必烈。忽必烈遂将波斯之地分封给旭烈兀,伊利汗国随即成立。
伊利汗国疆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至埃及,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建都蔑剌哈(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马腊格)。伊利汗国与大元帝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但与北方钦察汗国长期陷入领土纷争。
1335年,伊利汗国内部分裂,钦察汗国趁机攻入大不里士,伊利汗努失儿下落不明,此后汗国内部四分五裂,名存实亡,直到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这些后事,成吉思汗是没法预料到。
经过漫长旅程之后,终于在1225年春天来临之时,蒙古西征大军回到了阔别数载的蒙古草原。从1119年踏上西征之路算起,已经整整过去了七个年头。
欢迎关注文史宴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专业之中 最通俗 ,通俗之中 最专业
熟悉历史 陌生化 ,陌生历史 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