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历史上六位泰山封禅的皇帝,谁最有资格作为华夏的好儿郎?

2024-06-07历史

当将军的都想要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当皇帝的都想要泰山封禅,因为这两种仪式分别代表着军事和政治的最高成就。

司马迁在【史记】中给出了泰山封禅的三个标准。

其一,完成华夏大地大一统,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其二,国运昌隆,天降祥瑞。其三,开创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欣欣向荣。

这三个条件需满足其二后,才具备封禅的资格。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六位泰山封禅的皇帝,看看是否都名副其实。

第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作为华夏首位在泰山进行封禅的皇帝,可以说如果没有秦始皇封禅泰山,或许泰山就没有今天的名气。

始皇帝的功绩自不必多说,他用十年的时间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华历史上首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而后又废分封,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灵渠,通驰道,筑长城,平百越,御匈奴。

六国平定后,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采用「皇」「帝」二字组成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并以朕自称。

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性。于是他效仿四方巡狩制度,在各地刻石颂功,并举办儒生们信奉的封禅大典,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功绩。

同时,他还借此来塑造天子的神圣性——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自己统一六国,管理天下百姓,是上天授予的旨意。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第三年,他自定礼制,整修山道。于公元前209年,秦始皇自泰山之阳登山,登顶行登峰礼,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完成大气磅礴的封禅典礼。

第二位,汉武帝刘彻。

作为历史上能够与秦始皇比肩的皇帝,汉武帝刘彻泰山封禅的资格毋庸置疑。汉武帝继位时,大汉王朝在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下积累了雄厚的家底。刘彻对内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在朝中抑制丞相的权力,设置中朝和外朝的政治体系。

对外派遣卫青、霍去病多次北击匈奴,致使匈奴远遁漠北,拓宽华夏儿女的生存空间。同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宣扬大汉国威,促进与西域的沟通。汉朝的疆域在他统治时期扩张了将近一倍,第一次将河西走廊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除此之外,他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华夏文明的文化底色,真正从思想上奠定了大一统格局。

当然,汉武帝在位期间也有污点,晚年穷兵黩武,耗尽民利,弄得天下民不聊生,同时还引发巫蛊之乱,导致太子自杀,最终颁布罪己诏反省过失,在悔恨和自责中了却余生,但他的过失难掩其对华夏做出的贡献,到泰山封禅绰绰有余。且汉武帝十分热衷于封禅,他一生先后八次到泰山进行封禅,是六位皇帝中封禅最多的一位皇帝。

第三位,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是继嬴政和刘彻之后,第三位到泰山封禅的皇帝。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天下四分五裂,各地诸侯四起,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刘秀在乱世中起兵,经过12年的征战,才得以重新统一天下,建立东汉王朝,再续大汉香火,拯救万民于水火。

天下太平后,刘秀整顿吏治,简化机构,与民休息,使东汉的社会生产力在短时间内得以提高,史称光武中兴。

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年建议刘秀封禅泰山,刘秀以「开支过大,百姓怨气满腹」为由拒绝。

两年后,刘秀夜读【和图会昌符】时,觉得里面的谶语很有道理,随即改变主意。让人商议封禅事宜,群臣自然附和。

若按司马相如所说的标准,刘秀要祥瑞有图谶,要治世有光武中兴,要功绩有恢复汉室之大德,所以有泰山封禅的资格。

建武三十二年二月,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派遣役夫1500余人,整修山道,3000余人在登封台垒方石,完成属于自己的封禅大典。

第四位,唐高宗李治

李治作为守成之君,是否有封禅泰山的资格,一直是人们讨论的问题。李治虽没有特别离谱的差错,但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功绩。但排除时代的局限性和优越性,他依然是一个能力不俗的皇帝。

他继位后,首先将权力从权臣手中夺回,打破自北周以来关陇贵族垄断朝政的局面,大力提拔寒门世子,使皇权高度集中。其次,他还继承了贞观遗风,为武则天和李隆基两朝的繁盛攒下基础。

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和铺垫,贞观之治可能就只是一个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论是用君主无为而治的传统政治思想,还是实际达成的功业来衡量,他都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也勉强有封禅的资格。

而老李家最让人遗憾的是,文治武功双全的李世民却没能封禅泰山。不是他不想去,也不是他不够格,而是三次机会摆在面前,李世民都没有抓住。第一次有大臣拍马屁怂恿李世民封禅,李世民想表面谦虚一下,说老百姓快乐安康就好,封不封禅不是什么问题。结果魏征直接顺着楼梯往上爬,先是给李世民戴了顶高帽,大肆表扬李世民,紧接着画风一转,说封禅开支过大,会给百姓造成巨大负担,所以不能去。

唐太宗虽然气得牙痒痒,但自己挖的坑只好无奈作罢。

第二次是十年后,经过休养生息的大唐,天下大治,连魏征都同意封禅了,还和房玄龄一起议定了仪典。但好巧不巧「彗星出于西方」,加之太子勾结突厥企图造反。封禅计划再次泡汤。

第三次是李世民原本计划50岁那一年圆梦泰山,但刚收降的薛延陀需要安置,河北又发了洪灾,高句丽还在打仗,不得已下了【停封禅诏】,隔年就因病驾崩,封禅大梦成了李世民的终生遗憾。

但唐高宗李治并没有忘记父亲心中的牵挂。主打一个「你的梦想,我来替你圆」。于麟德二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护同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前往泰山封禅,完成太宗宿愿。

第五位,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的一生极具反差,他的前半生将大唐推向最顶峰,开创华夏历史上最强盛世——开元盛世。后半生却将其带入安史之乱的深渊,从此大唐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但李隆基的前半生,单凭一个开元盛世就足有泰山封禅的资格。

李隆基先后平定韦后之乱,铲除姑姑太平公主,结束宗室乱政的局面,而后励精图治,启用贤臣,虚怀纳谏,提倡文教,发展外交,使得天下大治,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增长到5300余万人。

当时全世界的GDP不到1000亿美元,而大唐帝国高达279.6亿美元,占全世界总量的28.7%,且疆域也空前辽阔,东至朝鲜半岛,西至中亚咸海,南至越南顺化,北至贝加尔湖,面积高达1237万平方公里,比起元清也可并驾齐驱。

开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铭】,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举行封禅大典。

第六位,宋真宗赵恒。

最后一位进行泰山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泰山封禅也因他而掉价,自此再也没有皇帝愿意去泰山封禅。

宋真宗是一位守成之君,一生沉溺于「东封西祀」之中,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他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到其晚年已经「内之畜藏,稍已空尽」。而宋真宗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亲征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辽国国运昌隆,萧太后带着儿子辽圣宗耶律龙绪亲率军队南下入侵,军队很快兵临澶州城下。南朝中很多大臣主张向南迁都,重新集结军队,再反击辽国。但是宰相寇准却反对迁都,极力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

宋真宗经过前思后想后,决定北上督战,镇守澶州的宋军因他的到来而士气大振,逐渐反败为胜,令辽国元气大伤。

此时战局对宋朝十分有利,如果宋朝继续乘胜追击,把辽国赶回北方,收复燕云十六州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宋真宗的软弱本性左右了他。

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还是决定跟辽国议和,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规定每年宋要给辽岁币十万两,丝绸20万匹,且宋、辽得以白沟河为边界。

宋真宗用丧权辱国的方式消除了北部边关的隐患,两国通商来往保持了几十年的安宁。因此他认为自己功劳显著,于是在四年后决定封禅泰山,并且为此他还刻意做出了许多祥瑞之兆,刻意做出一副天命难违的戏码,然后进行了泰山封禅的仪式。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可以说,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对皇帝封禅的标准,也削弱了泰山封禅的权威性,从此人们对泰山封禅这一皇帝最高成就嗤之以鼻,赵恒也因泰山封禅,甚至在千年后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笑柄。

以上为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