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比男人能打:那些古代的女将,都是什么人?

2024-07-16历史

本 文 约 3000 字

阅 读 需 要 9 分 钟

女将出自哪里?

【墨子】【商君书】里有些篇章,有谈到女兵的内容,而且讲得很实在。 比如【墨子·备城门】篇讲,守城的时候,可以采用「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这样的搭配,四十人防守五十步的范围。

墨子的思路是,青壮年男性的战斗力大于青壮年女性,后者又大于老人和儿童。这种配置,是因为守城毕竟不是对体力要求最高的工作,用「丁女」作为主力来负责,可以节省出更多的「丈夫」,去完成更加艰巨凶险的诸如冲锋陷阵之类的任务。 墨家是一个经常需要以弱势对抗强敌的军事组织,人力资源极其稀缺,所以他的思考方式,就是要把每一个人都使用起来,因此丁女老弱都不放过。

战国中后期,由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各国都难免有时要进行涸泽而渔式的动员,所谓全民皆兵。 【史记】记录了这么两个例子,一个是齐国被燕国打得只剩下即墨和莒城,田单守即墨,「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一个是长平之战后,邯郸围城之中,平原君「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这都是国家生死存亡悬于一线时发生的事,而且都是守城战。

总体来说,秦汉魏晋时期基本很少会用女兵,而「女子乘亭障」,「女子守郫」之类的记录一旦出现,都是形容战争极其惨烈对社会破坏极为严重的。

大一统体制确定之后,尤其是宋代以后,中国可能比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享受了更多的和平。

这当然也会带来诸多影响。第一、和平时期不需要那么多士兵,事实上有时国家大量养兵,只是为了管控闲杂人等,所以用不着女性当兵;第二、和平时期人口快速增长,要兵源男人数量足够,更加不需要女性。 王子今教授的【中国女子从军史】,搜集历代女性军人的事迹,读下来大致可以梳理这么几点特征:

第一、优秀的女军人,许多身上有一些「胡化」的色彩。

如唐高祖的平阳公主,在隋唐之际算得一员名将,她去世举行葬礼时,他父亲李渊特意安排演奏军乐,因为「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而唐朝的皇室,众所周知是「大有胡气」的。另外顺带 一提,平阳公主麾下的军队,号称「娘子军」,意思是一位娘子指挥的军队,军中战士,基本还是男性。

著名的杨门女将传说,历史上也有些真实的影子。如杨业的妻子佘太君,其实是姓折,据说是西北地区读「折」,发音好像shé,又由此联想到蛇,再根据蛇蜕皮不死的观念,生发出老太太百岁出征的故事。不过确实有折氏「善骑射」「尝佐业立战功」的说法,折氏是北宋著名的将门,但这个姓氏却源出党项。另外,欧阳修曾经为杨文广的堂兄杨琪作墓志,提到杨琪「初娶穆容氏」,穆容即慕容。所以有学者推测,穆桂英虽然是虚构人物,但她之所以被设定为姓穆,也是有原因的。

第二、很多杰出女性军事统帅,都来自少数民族。

杨家将的对头契丹萧太后,自然就是典型代表。大致说,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有「执鞭驰马,无异于男」的传统。游牧生活有两个最突出的特征:第一生产方式和军事生活几乎是互嵌的,日常劳作如放牧射猎,都具有军事训练的作用,自然容易涌现出优秀的战士;其次游牧经济高度脆弱,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如瘟疫、暴风雪) 很容易让财富归零,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养活自己,掌握各种技能,这当中就包括成为战士。如著名的【李波小妹歌】就是这种生活状态极生动的体现:

李波小妹字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

男子安可逢?

而南方诸少数民族,女性军事人才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活跃,这里的女性统帅,数量更多,地位更高。如被周恩来总理称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的冼夫人,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冼夫人生活的年代,跨越南梁、陈、隋三朝。在她之前,如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岭南,面对的强劲敌手是征侧与征贰姐妹;后来到元朝,有一场征伐西南边地的「八百媳妇」的战争,据【明史·云南土司传】说,「世传部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因名八百媳妇。」八百媳妇的性质学界有不少不同意见,但既然叫这个名字,女性在其军政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可以想见的。

第三、如果是在汉地,那这位女性要么来自将门,被他身边男性 (父亲或丈夫) 培养为军人;要么就是干脆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在农民起义之类的社会动荡中涌现出来。

历代农民起义中的妇女领袖很多,汉代如吕母等,还算是豪家。宋代自称「梨花枪下无敌手」的杨四娘子杨妙真、元末的金花娘子、明初的唐赛儿、正德年间的杨寡妇、清代嘉庆年间的王聪儿 (齐二寡妇) ……出身都不高。大约也是社会层级越低,女性越需要自己养活自己,掌握更多谋生技能,从而更具备转型为军人的能力。

还有一个必须考虑进来的因素,就是巫术。女性虽然体力上居于劣势,但却往往被认为和神秘的巫术结合更深。而战争既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解释的因素又太多,所以也注定会加入大量巫术因素。先秦开始,大量军事著作就和阴阳术数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个所谓「兵阴阳家」。这个传统在中国古代史上从未中断,相反不断海纳百川 (吸收各种异域迷信) 推陈出新,堪称蔚为大观。

善于利用巫术思维的女性,则可以乘势成为杰出的军事人才。如唐赛儿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唐赛儿在山中石匣中发现兵书与宝剑,从此掌握妖法,因此能够多次大破官军……诸如此类的记录,与其说是「封建文人污蔑」,不如说是她组织军队的手段。

比男人能打

清代,杨家将、薛家将等各种「演义」小说流行,它们距离历史本身越来越远,也不同于【水浒】那种带有强烈草莽江湖气味的英雄传奇,相 反,它和才子佳人小说倒是互相渗透的关系。

男主人公虽然被设定为第一流的武将,但形象上越来越接近才子,匹配 这样的才子型武将的女将,当然国色天香羞花闭月是起码的要求。

除此之外,「演义」小说中这些女将的武艺,大多比她们要嫁的男人高一些,甚至于高出一大截。

读过【红楼梦】都知道,大观园里作诗,贾宝玉基本排名倒数第一。这也是【红楼梦】开宗明义宣布的主题:「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实际上这种提法,简直是晚明以来文人的滥调,后来才子佳人小说里这也是惯常的设定,而流风所及,演义里面,女将的武功也要高过男人。

这就要说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各位女将的颜值都是满分,武力值也比男 人强 ……这些故事读下来,大家大概都会替女方感到不值了。所以现代的改编版本,都得拼命给男方的人品充值才行。

当然,古代的写作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这样的设定合理,所以这些武力值爆表、颜值满分还一心一意爱上男主角的女将 许多都是 山贼的身份 (以穆桂英为代表) ,而男主角总是哪位王爷哪家公爵的后代,或是朝廷钦命的将官。再或者,也有很多来自番 邦的女子 (以樊梨花为代表) ,而男主角则大多是中原王朝的有才青年。不知道这算不算这类演义小说最具有「现实感」的地方?

本文改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0年9月上,原标题为【 有军事才能的女性,终究是少数 那些关于战场红颜的正史与传说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END

作者 | 刘勃

编辑 | 胡心雅

排版编辑 | 韩其娟(实习)

校对 | 火炬 李栋 张斌 古月

国历好物

13代归义军共守绝域

心向汉域,归义唐土

莫高窟里最波澜壮阔的晚唐史诗

国民历史读物【国家人文历史】专业团队

最新力作

讲透晚唐河西走廊地缘政治

刘后滨 马伯庸 曹盾 张苗 倾力推荐

点击下方封面,即可购买

↓↓↓

在看 」的永远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