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延安整风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胡耀邦同志肩负起审干的重责。当时,康生以夸张之辞声称特务如雨后春笋般混入队伍,然而胡耀邦同志并未轻信其言。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充足的证据为准则,绝不因他人的片面之词而妄下结论。在康生的重重压力下,他始终坚守原则,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得在他的审干期间,无一人被冤枉。
(胡耀邦)
恰逢此时,叶帅从重庆归来,目睹了胡耀邦同志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他的印象极为深刻。叶帅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而胡耀邦同志则是总政治部的组织部长。在随后的战争岁月里,他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叶帅对胡耀邦同志的工作能力赞赏有加,而胡耀邦同志也对叶帅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示钦佩。
新中国成立后,叶帅和胡耀邦同志虽然各自担任不同的职务,但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却更加深入。然而,到了1964年,胡耀邦同志被调任陕西第一书记时,他发现该地的领导工作存在严重问题。当时,全国正在开展城乡教育运动,陕西省委领导对政策的过度解读导致运动失控。大批党员和公职人员被开除,逮捕人数飙升,使得陕西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民众生活岌岌可危。
(胡耀邦)
面对这一局面,胡耀邦同志果断采取措施,叫停了部分工作,并对存疑人员进行复查。他提出了「四个一律」的管理办法,以缓解紧张的政治氛围,为受害者洗清冤屈,为有才之士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他的领导下,陕西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抛开了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劳动生产中。
然而,当时的左倾错误思想泛滥成灾,胡耀邦同志的举措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无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陕西的经济增长视而不见,反而抓住胡耀邦同志的政策大做文章,进行无理批判。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胡耀邦同志病倒了。
(胡耀邦)
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医疗专家前往诊治。经诊断,胡耀邦同志患有突发大脑蛛网膜炎,生命危在旦夕。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他住院治疗,才得以逃脱险境。然而,那些批判者并未因他的病重而罢手,继续对其进行攻击。
在北京的叶帅得知胡耀邦同志的遭遇后,深感同情。他曾亲身经历过错误的批判,对胡耀邦同志的处境感同身受。于是,他带着张爱萍将军前往西安,意图「营救」胡耀邦同志。当他们到达西安时,正值省委开会批判胡耀邦同志。看到昔日精神焕发的领导干部如今憔悴不堪,叶帅心中更是痛苦万分。
(叶剑英)
尽管叶帅当时在北京处于赋闲状态,但他的军功和威望仍然不容小觑。他与张爱萍将军的到来,使得批判者不敢轻举妄动。在为他们举办的欢迎宴上,张爱萍将军巧妙地为胡耀邦同志辩护,暗示他是有功之臣,不应受到批判。他的言辞犀利而有力,让在场的人无言以对。
宴席即将结束时,叶帅特意留下胡耀邦同志谈心。他坦诚地告诉胡耀邦同志,与这些人争论是徒劳无益的,建议他「回北京去谈」。胡耀邦同志虽然感激叶帅的关心,但却无奈地表示自己无法脱身。这时,叶帅展现出了他作为军事家的智慧。在离开西安时,他点名让胡耀邦同志送行,并趁机将他「带」上飞机,使其顺利脱离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