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陆秀夫为何要赴海殉国?

2024-04-19历史

防失联,敬请关注备用号:

与文天祥、张世杰等并称「宋末三杰」的陆秀夫,作为南宋的左丞相,他本应凭借他在南宋末年期间的一系列政策而青史留名。

但如今我们所了解的陆秀夫,绝大多数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却显然是他在「崖山海战」后背着小皇帝「赵昺」赴海殉国的情景。

可是按照事后十万军臣共同赴海殉国的惨烈情况来看,明明陆秀夫生前的南宋尚有十万君臣,且上下一心,那么陆秀夫为何却要带着小皇帝一起赴海殉国呢?

毕竟这十万军臣,在当时也绝对算得上是一股很不错的实力了,完全有可能东山再起不是吗?

但事实上,当时的实际情况远没有我们现代人在「上帝视角」之下所看到的那么简单。

南宋士气已散

甚至可以说从宋高宗赵构被迫南迁,然后历任几代南宋皇帝接连签订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等等以后,南宋的士气就已经散了。

而且从1276年,元朝大军攻破临安以后,这也就意味着南宋的都城又像北宋一样再次被攻破。

而这次南宋政权的求和,元朝却没有再答应,反而是步步紧逼,因为早在绍兴和议签订后,宋朝就已经丧失了在山西以及关中等地的「养马场」。

后续的作战也几乎都是以步兵为主,如此一来,又哪里会是甚至曾远征到欧洲的元朝骑兵的对手。只能是节节败退。

元朝大军在这种优势占尽的大前提下,又怎么可能会和宋朝签订和议,故而在元朝大军的节节紧逼之下,南宋皇室只能是被迫带着家眷臣民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流亡。直至逃到「崖门」。

南宋人才消耗殆尽

可这时候的南宋,虽然依旧有着相当数量的臣民,可真正能够承担起复国重任的臣子却没剩几个。

先说皇室,继5岁的宋恭帝投降以后,继续南逃的宋朝皇室能担当起大任的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宋度宗赵禥的杨淑妃。毕竟后来登基的宋端宗「赵显」也仅仅才七岁。

而且赵显后来还因为落水而染病驾崩,故而才有了群臣拥护「卫王赵昺」登基的事件发生。

可赵昺在登基之时,同样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娃娃,南宋政权的统治高层,属实已经无法真正做出建设性的决策。

那么再说官僚阶层,能说得上名号的,且能够担当重任的,其实也已经是寥寥无几,陆秀夫作为左丞相算一个,同为宰相的「陈宜中」算一个,太傅张世杰算一个,著名的抗元将领兼宰相的「文天祥」算一个。

官僚体系中的名臣也几乎就剩下了这几位。满满的都是大势已去的气息。

而此后在崖山海战之前,文天祥被抓,张世杰虽然在崖山海战中突围而去,但也无法入朝,只能流落在外。

而陈宜中在崖山海战之时,却已然正在前往「占城」借兵,飘零在大海之上。

真正能留在小皇帝「赵昺」身边的,也就仅剩下了陆秀夫一人。

陆秀夫的气节

文臣出身的陆秀夫,自幼深受宋代儒家思想的影响,与生死相比,他显然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大义」,决不投降正是他坚定地选择。

再者,前有宋徽宗以及宋钦宗被俘,后有宋恭帝的投降,这些宋朝皇室的悲凉下场都还历历在目,以小皇帝赵昺这年仅八岁的弱龄之躯,他不敢想象小皇帝被抓后会面临着什么。

逃,亦是已经无路可逃,张世杰在崖山海战之前为了破釜沉舟而放弃海湾出口的决策已经断绝了南宋的所有退路。

若是再逃,只能漂泊于海上,对于南宋皇室而言,未知同样等同于灭亡。而且对于南宋皇室而言,即便逃到了海上,那么又能保证剩下的军臣都能逃走吗?

元朝大军的目的就是他们,一旦他们逃走了,剩下的那数万军臣子民又会面临着什么样的结局?

南宋已经真的是再无任何退路可言,慷慨赴死,也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虽然对于一个八岁的孩童而言,本身没有罪过,却被别人决定生死的事件确实太过残忍,但人的命,天注定,他生错了时代,更是生在了封建时期的帝王家,身不由己的特性在他身上同样具备。

陆秀夫的抉择,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也是他所能做出的损失最小的一个抉择,宋朝皇室之死,重臣之死,却给剩下那十万军臣换来了生的机会。

恐怕陆秀夫也没有想到,在他赴海殉国以后,那十万军臣虽说同样无法挽救南宋,但气节与血性却同样存在,同样选择了赴海殉国,誓与南宋共进退。

往期精彩:

更多资讯,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