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对越反击撤军时,许世友在谅山做了啥?黎笋得知后怒火中烧

2024-06-01历史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接近尾声,解放军准备撤离之际,许世友将军以铁腕手段下达了一系列军令。这些严厉的指令一旦为黎笋所知,立刻激起了他的强烈怒火。那么,在谅山那片血与火的战场上,许世友究竟采取了何种震撼人心的举措呢?

(许世友)

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许世友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指挥着东线战场。他运筹帷幄,以出奇制胜的战术,打得越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谅山,这一关键的军事要塞,也在他的智谋与勇气下被迅速攻占。然而,就在众将士以为将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之际,中央军委却审慎地作出了撤军的决策。

为何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选择撤兵?这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与国际关系的微妙平衡。

中越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颇深,曾几何时,双方携手并肩,共同抵御外侮。即便在中国自身经济捉襟见肘的艰难时期,我们也义无反顾地向越南伸出了援手,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人民节衣缩食,倾囊相助。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深情厚谊并未得到应有的珍视。越南在驱逐外敌后,却将矛头转向了中国,误以为我们的善良与忍让是软弱可欺,进而肆无忌惮地侵犯我们的领土主权。这无疑是对中国底线的严重挑衅。

中国对领土主权的坚守,如同磐石般坚定不移。当越南的挑衅行为触碰了这一底线,中国领导层决定以行动回应,给予越南一个明确的警示。1979年,一场自卫反击战即将拉开序幕,旨在向越南传递一个清晰的信息: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侵犯。

然而,这一决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对于是否出兵越南存在激烈的争议,主要担忧源于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苏联关系的紧张状态,使得对越行动变得更加微妙和敏感。越南之所以有恃无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后有苏联的支持。两国间签订的军事条约,如同为越南打上了一剂强心针,也让他们产生了错觉,误以为可以无视中国的警告。

苏联在中越边境的军事集结,更是让国内许多人忧心忡忡。他们担心,一旦中国对越南采取行动,苏联可能会借机发难,使中国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此外,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的复苏和国家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无疑会对这一进程造成巨大冲击。

(邓小平)

面对这些担忧和反对声音,邓小平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个决策的重要性,也明白其中的风险。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陈云的一席话为他指明了方向。陈云坚信,即使苏联有意介入,也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毕竟,苏联的主战场在欧洲,其兵力部署也主要集中在那一区域。如果苏联真的决定支援越南,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重新调配兵力。这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

在陈云的鼓舞和支持下,邓小平下定决心对越南采取行动。他精心挑选了许世友和杨得志两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分别指挥东线和西线的作战。许世友以其勇猛果敢的指挥风格著称,他带领的东线部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谅山这一战略要地。然而,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中央军委却作出了撤军的决定。

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中国此次行动的目的并非灭国之战,而是为了给越南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侵犯。

许世友虽然心有不甘,但身为军人,他清楚地知道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在接到撤军的命令后,他又果断地给出了三个具体的执行指令。

(许世友)

首先,他严令将所有中国之前援助越南的物资悉数带回,不给越南留下一针一线。这些物资,曾在中国与越南的蜜月期间被无条件地送往越南,以表达我们的友好与支持。然而,如今越南对中国的背叛与无情,让我们意识到这些慷慨的援助已不再被珍视。因此,我们必须收回这些物资,不再让它们成为越南手中的资源。

其次,许世友下令摧毁所有中国之前帮助越南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工厂。这一决策旨在剥夺越南可能利用这些设施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的能力。我们不会给越南留下任何可以反咬一口的机会,这样的做法既是对我们自身安全的保障,也是对越南背叛行为的严厉回应。

最后,为了确保撤军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许世友要求在撤退路径上精心布置地雷。这是为了防范越军可能的偷袭行动,确保我们的战士能够平安撤离。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我们对战士生命的珍视,也展示了我们对越军偷袭行为的严密防范。

(许世友)

这三个命令的实施给越南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其倒退了数十年。黎笋在得知这些命令后愤怒不已,然而这恰恰是我们对越南忘恩负义行为的坚决回应。我们要让越南深刻认识到,任何背叛和忘恩负义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