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愚的一生可谓高开低走,在民国早年,他靠着敢打敢闯的性格迅速崛起,成为西南地区的枭雄,他的威望甚至一度压过了云南王龙云。然而在1928年之后,他因为对局势判断失误,接连犯下大错,最终一点点丢掉了手中的权势,沦为一个籍籍无名的「边缘人」。解放战争末期,他在与解放军的对抗中遭遇大败,他麾下的部队几乎被全歼,而他本人也被流弹打死,下场可谓凄惨。
胡若愚出身地主家庭,自幼过着优渥的生活,八岁那年,他开始跟着私塾先生识字、读书,十三岁那年,他进入西式高等小学学习,期间接触到了孙先生的「三民主义」,并为之深深折服,不久之后,他便秘密加入革命党,开始从事反清斗争。1910年,他弃文从武,投考云南某军校,1911年,他参加了昆明起义,连同一众革命同志推翻了云南封建政权,转而建立了民主政府。
1914年,他被保送到大名鼎鼎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进修,次年,他顺利完成了学业,遂被分派到滇军某部担任见习连长,护国战争期间,他率部在滇东迎战北洋军,并凭借出色的指挥技巧大胜对方,取得了从戎以来的「开门红」。战后,他受到唐继尧的大力提拔,先后任主力部队团长、旅长,一时威震云南。
1927年,胡若愚为了进一步攫取权势,公然举兵发动了一场政治事变,驱逐了唐继尧,自任云南省政府主席。但他这个省主席的位置还没坐稳,便又遭到龙云、卢汉的联合攻击,而他又因为战略上的失误被打的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主动离开云南,前往四川投靠川军首领刘湘。
此后几年时间,胡若愚像是无根浮萍一般,先后和黔系军阀、桂系军阀有过交往,一直寄人篱下,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一直到抗战爆发后,他才重新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1938年,他被调到第三集团军担任参谋长,曾参与指挥过著名的上高会战和长沙保卫战,两度重创日军,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大胜。1942年,他又转往兰州负责编组、训练新军,支援山西、河南的抗日工作。
抗战结束后,胡若愚以年事已高为由,主动申请退出部队,转往行政部门任职。1948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所谓的「总统大选」,期间胡若愚显得格外活跃,他四处奔走为李宗仁拉选票,最终促使李当上了副总统。1949年初,蒋介石在舆论的声讨中被迫下野,李宗仁升任民国代总统,其为了尽快巩固自身权势,开始大肆提拔亲信,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胡若愚作为李宗仁的铁杆支持者,自然免不了被委以重任,已经久疏战阵的他被重新安排到国军11兵团任副司令,主要负责防守衡阳到梧州一线。1949年中旬,解放军四野进入湘西,对衡阳发动了极为猛烈的进攻,国民党军一触即溃,迅速向广西境内逃窜,胡若愚眼看大势已去,慌忙放弃衡阳,仓促向桂东南退却。
当年11月下旬,胡若愚在白崇禧的命令下,与岑溪一带重新建立防线,希望能挡住势如破竹的解放军。可此时国民党军已经成惊弓之鸟,根本无心恋战,加之胡若愚自己指挥不当,部队很快便被解放军击溃,官兵们死得死、降得降。而胡若愚本人在化妆逃跑的过程中,不慎被流弹击中要害,当场身亡。
战后,解放军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为胡若愚收殓了遗体,将他安葬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山坡上,90年代,他的遗骨又被迁往一处革命陵园安置。曾经和胡若愚是死对头的龙云,后来脱离了国民党阵营,加入了红色阵营,1952年,他被毛主席钦点为国防委副主席,享受省部级高干待遇,1962年,他因为心脏病不幸离世,时年六十八岁。
和胡若愚关系匪浅的白崇禧,执意跟着蒋介石去台湾,结果后来遭到了暗算,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家中;至于李宗仁,他在国民党败亡后,只身前往美国定居,1965年,在周总理的一再邀请下,他回归大陆,并被安排到中央人民政府任职。动荡爆发后,李宗仁受到冲击,心理、生理均遭到巨大损害,好在周总理最终出面保护了他,他这才免于继续受到迫害,1969年,他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在北京不幸病逝,时年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