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药材市场可谓牛气冲天,一枝独秀,80%以上的药材价格都达到或超过其历史最高价。涨幅一倍以上的品种有100余种:如丹皮、白芍、白芷、白术、防风、北沙参、党参、当归、甘草、黄芪、紫菀、瓜蒌、牛膝、牛子、前胡、猫爪草、元胡等等。涨幅50%以上的品种有200余种。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这在中药材市场发展的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在药材大涨的背景下,如何选择中药材生态种植品种呢?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决定了不同产区的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各具特色。各地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根据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的调研,汇总各区域成功的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和种植品种,供大家参考。
东北产区
吉林、辽宁的人参林下种植面积合计超过270万亩,天然林和阔叶林下五味子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其中,人参林下种植通过模拟野生人参生长环境,使其在乔灌草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中自然生长,契合了人参喜冷凉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的生长特性,目前,已发展成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中发展规模最大的中药材。
以人参林下种植生长周期20年计算,每亩年均净收益为14 950元,比园参高12 994元,实现了产品的优质优价,已成为优质人参药材的重要来源。
华北产区
利用灌丛、天然林下、人工林下和荒坡地种植连翘、酸枣、黄芩、金银花等,山西、河北等地发展面积合计超过110万亩。其中,河北在荒坡地等区域推广连翘野生抚育、拟境栽培等生态种植技术,同时林下还可以散养家禽,亩产青翘70—80 kg,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华东产区
浙江、安徽、山东、福建在灌丛或林下种植三叶青、石斛、金银花、灵芝、金线莲等,合计超过7万亩。其中,安徽六安等地开展霍山石斛的拟境栽培,所产药材质量接近野生品,已推广示范2000余亩。
华中产区
湖北、湖南、河南等地林下的黄连、湖北贝母、黄精等合计超过6万亩。与大田种植相比,黄精林下种植无需搭建遮阴棚,高效利用林地资源,带来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华南产区
海南的橡胶林下益智种植面积约15万亩 ,是海南推广面积最大的农林复合模式之一,种植益智后对杂草抑制率达到75.2 %,显著提高了胶园的经济收入,间作2年后经济收入增幅达到64 %。
西南产区
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的天麻、黄连、重楼、铁皮石斛等林下种植面积合计约11万亩。其中,重楼林下种植是重楼最主要的栽培模式,保持重楼遮光率维持在50%—80%,满足「宜荫畏晒,喜湿忌燥」的生物学特性,采用黑光灯或人工捕捉害虫等生态防治技术,亩产可达120 kg以上,产生了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西北产区
主要是梭梭林、柽柳林下种植肉苁蓉模式。在内蒙古西部、甘肃等地发展约97万亩。该模式适宜在沙土或半流沙荒漠地带发展,梭梭林能够防风固沙,有利于林草植被复壮更新,保护荒漠生态,所产肉苁蓉质量接近野生品,价值较高,增加了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如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肉苁蓉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年产值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