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乡墅

端午将至,老话说「三人要躲午」,为啥要躲?该怎么躲?3件事不宜做

2024-05-30乡墅

「躲午」乃是端午节期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尤其在我国北方广泛流传。古时,人们将五月视为「恶月」,而五月初五更是被冠以「恶日」之名。此外,五月被认为是五毒出没之时,疾病易于传播。为防止灾祸降临,人们便有了「躲午」的风俗。

端午节的日期定于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之所以被称为「恶月恶日」,乃因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农历五月多阴雨,衣物易发霉,物品易腐烂,农作物也常遭受虫害。因此,古时人们视五月为不吉之月,故称「恶月」。

在这一天,古人认为阳气达到极盛,阴气开始滋生,导致「阴阳相争,生死离别」,故五月五日又被称作「恶日」。

农历五月,正值「五毒」活跃之际,所谓的「五毒」,是指蟾蜍、蜈蚣、蝎子、壁虎和蛇等这5种动物。随着农历五月的到来,这些动物开始频繁活动觅食,对人类构成潜在威胁。为防止它们侵扰,人们会在门前挂上艾草、菖蒲,或撒上雄黄粉以驱邪。

那么哪些人需要「躲午」?又该怎么躲呢?

关于「躲午」,老话是这样说的「三人要躲午」,具体便是以下3类人群需特别注意:

1、体弱多病者。他们在这天容易疾病加重,故应减少外出,留在家中以防不测。

2、已婚女儿。端午节当天,她们会回娘家过节,此举被称为「躲端午」,旨在祈求家人安康。

古书【论衡】中提到,五月阳气最盛,此月出生的小孩可能会克制父母。因此,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节回娘家「躲端午」,以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3、年幼的儿童。鉴于儿童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易受疾病侵袭,而五月初五被视为「恶月恶日」,因此,为避免不良影响,端午节当天应采取「躲午」措施。

许多家长在端午节这一天,会选择在孩子手腕、脚腕或颈部系上五彩丝线,这些丝线被称为「长命缕」或「百索」,旨在驱邪避灾,祈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除了以上3类人群要「躲午」,端午节当天还有哪些禁忌?

1、当日宜忌房事。古时民众信奉端午节为「九毒日」之一,乃天地交融、阴阳交锋之时。为维护身体之阴阳和谐,宜尽量避免同房。

所谓「九毒日」,即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此九天。其中,五月初五端午节为「九毒日」之首,古人尤为注重此禁忌。

在探讨民间传统文化领域时,我们不难发现,在某些地区,端午节承载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一天,人们不仅要庆祝佳节,更要举行祭祖和祭神仪式,以表达对先人和神灵的敬仰之情。因此,在此类场合中,进行房事被视为对祖先和神灵的极大不敬,是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一种违背。

2、不宜送成串的粽子。在端午节期间,赠送粽子作为祝福之举颇为盛行。然而,送礼时需留意,粽子不宜以串状形式送出。原因在于,「串」在汉语中谐音「穿」,可能引发上吊轻生的联想,从而带有不祥之兆。

另外,从粽子的文化象征意义来看,它代表着团圆、和谐与幸福。若粽子被串联成串,其形态显得较为零散,这与端午节的深层寓意并不相符。因此,为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建议以散装形式赠送粽子为佳。

3、禁止下河游泳。首先,在某些南方地区,端午节被视为祭拜水神的时刻。若在此时下河游泳,可能会被视为对水神的不敬。其次,端午节标志着「毒月」的开端,随着气温上升,各种毒虫开始活跃,从而增加了下河游泳的风险。

从水温变化来看,尽管端午节的气温逐渐攀升,但河水温度仍然相对较低,尤其是深层与表层水温的差异较大。尽管表层水温可能已经升高,但深层水温依旧偏低。因此,此时下河游泳可能导致抽筋或身体不适。

至此,相信各位对于端午节为何要「躲午」、哪些人群需要「躲午」以及如何「躲午」已有清晰的认识。

随着6月10日端午节的临近,请问各位所在地区是否有「躲午」的传统习俗?欢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