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必然面临如何做人、到底做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或者走入歧途的话,那么,孩子一辈子可能就会在糊里糊涂与愚昧中度过,也可能在被人牵着鼻子与被人一直操控着度过,也可能在唯唯诺诺与没有多少独立意识中度过,也可能在懦弱愧疚自责中度过。
我以为,父母要想孩子将人做好,先得让孩子能「识人」才行,尤其要先能识别那些假仁假义之徒,先能识别习惯洗他人脑之徒,先能识别打压贬低他人之徒,识别那些 「表面很斯文,内心想吃人」的人。
如果能识别并且能远离这样的人,与这样的人水火不容,不与这样的人为伍,不与这样的人沆瀣一气,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能成长为很正面的人的。
怎样识别这样的人呢?或者说这样的人 都有哪些惯用伎俩呢?
第一个惯用伎俩,是借用道德谴责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呢?道德就如一个人的内裤,是不能示人的。或者说道德是用来约束私心的,不是用来约束与控制他人的利器,更不是用来彰显的。
但一些人,自以为自己德行很好,然后就经常站在道德的高地,肆意谴责他人。这种行为,就如脱掉外套,将自己的内裤给人看一样:你看,我的内裤多好看。
但凡是个正常人,会将内裤给人看吗?
一个得道之人,一个德行很高的人,怎么可能去谴责他人呢? 一个谴责他人道德低的人,能是道德高的人吗?
德行高的人,即使觉得他人言行不妥,那至多也是谆谆善诱而已,绝对不会站在道德的最高地,唾沫星子乱飞,颐指气使,高谈阔论,得理不饶人,指责他人直到他人不得不妥协不得不服服帖帖听从了他的「教导」为止。
因此上,但凡借用道德之名随便指责他人者,基本都是缺德之徒。
一些父母 ,为了能有效控制孩子,就会用「孝道与感恩」来给孩子 洗脑。孩子只要稍微不听话,稍微表现得叛逆,父母就会觉得孩子是个「忤逆」,是个「白眼狼」。这样负面的标签孩子自然不想被贴上,于是就不再叛逆了,就不敢再跟父母讲道理了,就变得逆来顺受了。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上学的时候,由于不敢跟老师探讨问题,就只能「囫囵吞枣」般学知识,所以不仅学习成绩不会多么好,而且很容易被同学欺负,甚至会被霸凌; 到了社会后,很容易被上司与同事操控的,由于性格软弱就会显得很窝囊,这个时候,父母又会抱怨子女,讥讽嘲笑子女没有本事没有出息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了父母,又会用「孝道与感恩」来控制子女。
同样,一些层次较低的老师,为了控制学生,也会将「感恩」挂在嘴上的。
有些人或者觉得我在鼓励孩子做「白眼狼」。其实,仔细想一想,孩子是怎么来的呢?养育孩子,是不是父母的职责呢?如果孩子在出生前能够选择,那么,有多少孩子会选择自己现在的父母呢?有几个孩子会选择将「孝道与感恩」挂在嘴上的父母呢?
如今的不少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难道真是因为物质生活不如意吗?还是因为不愿意将孩子带到世上受一遍自己小时候受过的「道德谴责」这种苦呢?
第二个惯用伎俩,是打压贬低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就是标准的不问青红皂白的打压与贬低行为。
打压与贬低这个「伎俩」,其实有时候还不太容易识破的,往往穿着「为你好」的光鲜外衣。
我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经历过不少打压与贬低。
我学的是理科,脑子习惯「直线思维」,自然说话就不会多么委婉,习惯直来直去,如此就被不少人说成是「情商低」。
让一帮阿猫阿狗说「情商低」,确实不好受。
不过,我发现,在一些「高手」那里,我并没有被认作情商低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后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真理: 但凡说他人情商低者,情商都不高,因为但凡情商高者,怎么可能说他人情商低这样的话呢!
发现了这个「真理」后,我就豁然开朗了。
不妨再重复一下这个真理:但凡说他人情商低者,都是低情商之徒,因为高情商的人绝对不会说他人情商低的。
自此后,我发现我的周围人好像情商一下子都高了不少,不再用「情商」说事了。
其实,说他人情商低的人,与用道德谴责他人,都是一类人:层次过于低。现实生活中,这两类人很多,尤其是一些「半瓶子」之人,更是如此。
在孩子的青春期,如果让孩子能识别这两类人,并且知道如何应付这两类人,并且知道这两类人是层次极地甚至是非常下流的人,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不会做成这样的人的,也就不会因为这累人的看法与评价而耿耿于怀闷闷不乐内耗很大甚至想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