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孩子這個年齡前,請不要帶他旅行

2024-04-30情感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每到節假日,很多父母必定會帶孩子去旅遊,哪怕孩子年齡很小,也會堅持帶著出門。

回來之後,逢人打招呼,也免不了問一句,「假期帶孩子去哪裏玩了?我們去哪裏哪裏了。」

在這些父母看來,帶孩子旅遊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一種教育方式。

並且,他們認為越早越好,旅行越多,見識越多。

不可否認的是,我曾對這種觀點的認同。

唯恐自己的育兒理念落後於人,在大寶剛滿1周歲時,我便開始帶她去旅行了。

然而,幾年過去,當回過頭再看那些經歷,我特別想說:

親子旅行固然好,但孩子這個年齡前,不建議帶他去旅行。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去旅遊了,可令她後悔的是帶孩子旅行。

因為只安排了一天時間,且來回行程需要6個小時,她們一家當天淩晨四點就出發了。

4歲的女兒睡夢中被叫醒,路上哭鬧了一個多小時,進景區沒多久,又喊肚子痛。

由於一時間沒有找到藥店,為緩解孩子情緒,朋友只能一路抱著。

好在吃飯時,店家老板給了一包止痛藥,孩子才好一些。

但因此,他們也沒了心情,只是簡單逛逛,匆忙結束了旅程。

不得不說,這次的旅行對朋友一家而言,簡直就是折騰又受罪。

像這樣的感受,演員袁詠儀也深有體會。

在綜藝節目【我的小尾巴】中,主持人謝楠問她:「帶不記事兒的孩子出去旅行,有沒有必要?」

袁詠儀堅定地說:「我有試過,但是真的是不好的回憶,因為孩子不會說喜歡不喜歡,累了就只會哭……」

可見,孩子太小,並不適合長途旅遊,大人累不說,孩子也痛苦。

這不單單是因為路途太長、作息被打亂,更重要的是初入陌生環境,孩子往往容易「水土不服」。

這些既讓他沒有安全感,產生緊張和不安情緒,也會讓孩子對美景喪失興趣。

所以說,旅行一旦不符合孩子的年齡,就可能造成「一無所獲」;

原本關乎孩子成長的好事,也變得「不盡人意」。

俗話說:「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

在孩子5歲前,父母與其帶孩子到處旅行,不如給他多一些陪伴。

要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從來不在於父母帶他走多遠,而在於有多用心。

曾看過一個網友吐槽:

去年休年假期間,他帶兒子去了一趟西安旅遊。

原本想讓孩子參觀一下兵馬俑,聽聽講解,借此長長見識。

所以去之前,信心滿滿,攻略全面,因為打算玩一周,所以每天都做好了安排。

可誰知,第三天,他們就回來了。

原來,兒子對他的安排全然無感,剛進去就催著鬧著要走。

才兩天功夫,孩子不是想去遊樂場,就是說累,主打一個不開心。

無奈之下,他也只好取消了後面幾天的行程。

其實,很多父母都會抱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想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帶著去旅行。

想必這位網友也不例外。

但是父母「以己度人」,帶孩子看他們認為值得的風景,並不會讓孩子感興趣。

如果硬要他看,即使父母帶孩子轉遍全世界,結果也不過是孩子被迫接受了安排,完成了父母的夙願。

而這樣的旅行,沒有一個孩子會喜歡,更不能指望他對這個世界有新的「認識」。

就像曾有一個網友說的:「明明經常帶孩子旅遊長見識、為什麽發現孩子格局還是打不開、沒見過世面一樣……」

殊不知「見到沒見過的」和「長了見識」並不能劃等號。

其實,很多父母帶孩子旅遊,都只是簡單的參觀遊覽,然後拿回來一堆照片。

但這樣走馬觀花式的旅遊,除了身體的疲憊和人雲亦雲的感受,孩子又怎會有深入的觀察和思考?

對孩子來說,玩沙子、看小動物,遊樂場等這些看似簡單且平常的生活體驗和事物,更能引發他的好奇,帶給他樂趣。

因為只有孩子感興趣,他才會專註地、刻意地去觀察和探究。

同樣的,孩子帶著探索欲去旅行,他才能發現不為人知的奧秘,延展出更大的學習空間。

在知乎上看到過這個話題:

帶5歲以下孩子四處旅行有意義嗎?

當時有幾位父母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其中非常硬核的回答是:

我家孩子3歲那年,帶他去三亞,7天,挖了19次沙子。

海南的沙子和家附近沙子有啥不同嗎?

對他來說相差不大,對我來說就大不同了。

旅遊是我的,他是掛件。

還有兩位父母更加直接,是這樣說的:

孩子玩得好不好不要緊,重要的是別耽誤我玩。

因為我自己也要玩,孩子丟在家我也不放心。

這些評論,不難讓我們看到一些父母帶娃旅遊的真實想法。

孩子能不能記住旅遊中所看的風景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

的確,去旅遊,只因自己喜歡。

「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

而帶上孩子,不過是覺得旅遊會帶給孩子「潤物細無聲」的收獲和成長。

畢竟,旅行是一種最好的、最直觀的方式,讓孩子看到真實而多彩的世界。

就像作家徐承華說的一句話:

「無論貧富,走出家門,對於孩子而言,都是富足而必需的營養。」

誠然,這樣的旅遊,滿足了大人的渴望。

但換言之,這場旅行往往也忽略了孩子的年齡特點、身心需求。

其實,在孩子年齡很小時,比起旅遊,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陪伴。

所以,如果我們選擇了帶孩子去旅遊,就不要讓他只是一個陪伴我們的「跟隨者」。

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玩樂。

而父母帶他們出去旅遊,培養親子關系、開拓眼界,也沒錯。

關鍵是怎樣的旅行,才能讓父母和孩子都能不虛此行?

既讓父母感受到真正的放松,又能讓孩子獲得父母的深入陪伴。

這裏總結了以下3點,希望和大家一起開啟親子旅行的正確方式。

1.共同規劃旅程。

曾有教育專家表示,帶孩子旅行,一定要符合孩子年齡特點。

因為孩子的體力和作息,會影響旅行的行程。

比如,3-5歲的孩子可以出遠門,但不並不適合長時間乘車。

對於旅行計劃,如果父母已經安排好,那麽關於去哪?想看什麽?想吃什麽?

不妨聽聽孩子的的意見,或者安排他來找地圖、查資訊。

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對旅遊充滿期待。

帶孩子旅遊,只有父母和孩子都有興趣,才會更順暢。

2.一起準備出行清單。

出發前,就讓孩子有參與感。

要讓孩子知道去不同的地方,需要準備不同的物品。

比如準備去海邊玩,要戴太陽鏡,防曬衣,遊泳有關的泳衣泳圈之類的;

準備去爬山,穿什麽樣的衣服和鞋等;

路上充饑的食物,車上打發時間的玩具等……

並且孩子的東西可以單獨讓孩子自己收拾,放到一個包裏,讓他自己負責攜帶。

這樣孩子參與的過程,能培養孩子的籌備能力、計劃性和責任感。

3.尊重彼此節奏。

大多數情況下,帶孩子旅行,往往是孩子跟著父母的節奏。

其實,你會發現孩子有時會專註於在一處玩耍,或者出於好奇盯著某一物。

這時,父母一定不要忙於打卡,而是要把腳步慢下來,把更多時間分配給孩子。

然後去跟孩子交流分享、探討想法,去啟發孩子思考。

這既是父母與孩子情感連線的機會,同時也能夠為彼此增進了解和信任。

當孩子有了沈浸式體驗,他也就感受到了這趟旅行的美妙。

帶孩子旅行,從來都不是父母一個人的感受。

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恰如其分的旅行體驗,並讓這珍貴記憶成為彼此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 李清照 【聲聲慢】

作者 | 子喬

主播 | 一凡,電台主持人。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