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十月的詩
來源 | 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朋友和我吐槽,說自己總是被身邊的人「拿捏」。
在公司裏,她出了名的好說話,總是盡力照顧所有人的情緒。
別人的要求,不敢拒絕;別人的揶揄,不敢反擊。
有時候,她辛辛苦苦完成一個計畫,卻因為害怕被人說喜歡邀功,從不敢主動找領導匯報。
工作多年,她勤勤懇懇,卻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這讓她非常苦惱。
許多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
習慣於事事遷就別人,從不敢拒絕,結果總被人呼來喝去;
犯了一點小錯,就不斷內耗、讓自己精疲力竭;
他們原本能力不差,但做事畏手畏腳,結果被所有人認定不能擔責……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似乎總是以「弱者」自居的人。
這是為什麽?
其實,這並不是簡單的巧合,而是因為:當你內心覺得自己是軟弱無力的,就容易把自己放在比別人低的位置。
即便遇到不公和痛苦,也沒有勇氣去反抗和改變。
在人際關系中,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被喜歡,卻忘了,人性都是「慕強」的。
一個人身上的「弱者氣息」氣息越重,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身邊的破事也就越多。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有一個場景,給許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蛤蟆先生是一個性格軟弱的人,有一次他因為情緒問題,請假在家裏休息。
獾知道後,就乘機從中挑撥,想要奪走他在學校董事會的位置。
獾先是上門毫不留情地把蛤蟆先生數落了一頓。
隨後,他趾高氣揚地對蛤蟆先生說:「希望你能主動辭職,把校董的位置讓給我。」
蛤蟆先生聽了獾的話,十分氣憤。可看著強大的獾,他還是卑微地回答:「請給我幾天時間考慮一下。」
第二天,蛤蟆先生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找心理咨詢師蒼鷺。他問蒼鷺:「為什麽自己這麽倒黴,總是被欺負。」
蒼鷺回答道:
因為你總是配合對方,玩一個「可憐弱小的我」的遊戲。
在這場遊戲裏,你表現得越弱小,就越容易吸引別人的惡意。
蛤蟆先生這才恍然大悟。真正讓自己陷入困境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回到現實,又有多少人犯下同樣的錯誤:
明知對方的要求不合理,卻不敢拒絕,寧願壓抑自己的需求,結果受盡委屈;
明知對方是故意刁難自己,卻只想息事寧人。結果被認定好欺負,一次次受到傷害……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隨和、善良,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卻忽略了,與人相處最殘忍的「叢林法則」,就是欺軟怕硬。
你若不懂拒絕,就容易被人過度索取;
你若逆來順受,就容易被人過度壓迫。
當你習慣於壓低自己附和別人,就會被禁錮在「我是弱者」的心態裏,失去捍衛自己利益的能力。
心理學家張德芬說:
當你覺得所有人都高高在上的時候,是因為你的內在有一個低低在下的自我。
當你有被別人輕視的需要時,才會被別人拿捏。
要知道,我們的一切感受都源於內心的對映。
你若給自己貼上「弱者」的標簽,就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深淵,錯失原本屬於自己的機會。
有位作家剛參加工作時,因為性格軟弱吃盡了苦頭。
在別人面前,她從不敢表現得強勢,害怕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為這樣,她經常被別人搶功勞、占便宜。有些同事看著她好說話,還明目張膽地撬走她的客戶。
那段時間,她常常感覺自己被別人打壓、剝削,卻無能為力。
有一次,報社空出來一個主編的位置,她很想爭取,卻害怕別人說她自不量力。
於是,她跑去詢問領導,自己是否能夠參與競選?
領導聽了十分納悶地說:「你明明各方面要求都符合要求,為什麽需要我的允許呢?」
她這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讓她受制於人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從那以後,她逐漸丟掉弱者心態,主動爭取屬於自己的利益,人緣反而變好了,工作也越來越順。
如果在關系中,你總處於被壓迫、被犧牲的角色,那大機率是因為你把自己放在了較低的位置。
正是這種「弱者氣息」,讓對方一次次占了上風。
要記住: 這世上,別人對你的態度,都源於你自己的允許。
永遠不要幫著別人打壓自己。
守住自己的底線,有棱有角地活著,才能從內而外地散發出高能量氣場,吸引到更高頻率的好事發生。
心理學上有一個「自證預言」:
你內心是怎樣看自己的,就會成為什麽樣的人。
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影響著行為和內心的能量。
總是「以弱示人」,就容易攀附、討好,最後難免畫地為牢、怨天尤人。
戒掉「弱者心態」,經常給自己積極暗示,才能改變現狀,收獲更豐盈的自己:
1.別用「我不配」內耗自己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面對別人的誇贊,非但不會覺得開心,還會感到惶恐;
無論做什麽,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結果錯失許多機會;
面對挑戰,從不敢主動出擊,害怕一旦失敗,會被別人發現真實的自己有多麽糟糕……
為什麽會這樣?
心理學家指出,這是因為,當我們從心底裏認定自己「不配」時,就會習慣性地自我否定。
不由自主地為自己貼上許多標簽:「我不配得到更好」「我只能這樣」。
放下內心的不敢、不能,以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方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2.別用「都怪我」壓垮自己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說錯一句話,別人還沒有發現,就開始自我貶低;做錯一點事,領導還沒有發話,就開始自我批判。
當你積累了越來越多「我不夠好」的想法,就容易陷入對生活「無能為力」的低能量狀態。
改掉對自己的消極暗示,經常進行積極心理對話,才能丟掉內心的「無力感」。
遇到困難時,不要對自己說:「我怎麽這麽笨」「要是當時這樣做就好了」。
而是要告訴自己: 「每個人都可能犯錯」「下次我會做得更好」。
3.修煉「強者思維」
人的思維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固定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固定思維的人,覺得人生是一場證明題。
任何別人的否定,都會證明他們是「失敗者」,這讓他們一直生活在焦慮中,逃避所有挑戰。
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會自我設限,而是把成長當作終生事業。
當問題迎面而來,他們會告訴自己:
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可以改變的;就算解決不了,也能積累經驗。
其實,這就是「強者思維」和「弱者思維」的區別。
習慣於把自身價值全都寄托在別人的看法和評價裏,就容易卑微、討好;客觀、理性地看待自己,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
無論當下如何,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可塑的、能夠改變的,就會擁有對抗挫折的勇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提到過兩個概念:
「影響圈」和「關註圈」。
關註圈是指外界的事物,比如:天氣、環境、別人的態度;
影響圈是指我們能夠控制的事物,比如:思維、心態、技能……
當一個人把精力放在無法改變的關註圈時,就容易把自己當作生活的承受者,被動地面對外界的一切。
把精力放在影響圈,去關註自己可以改變的,才能找回內心的掌控感。
真正的強者不是擁有控制一切的力量,而是有分辨問題的能力。
去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接受那些無法控制的事情,成為人生的主導者而不是受害者。
相信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自己人生的擺渡人。
點個 「在看」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 | 十月的詩 , 來源 :帆書 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