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全民漢服熱,大家穿的到底是哪朝衣服?

2024-06-19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新刊出爐! 點選上圖,一鍵下單↑↑↑

漢服的斷代史

記者|駁靜 吳麗瑋 丘濂

就算你對著裝潮流再鈍感,也不可能沒有感受到漢服近年來的火熱。 不僅馬面裙作為漢服單品,已經像日常衣物一樣,出現在各個場合,在全國的古跡景點,穿著全套漢服、帶著完整妝造來拍照,也成為稀松平常的景象。像在洛陽這樣漢服濃度極高的城市,走幾步就能碰見穿戴整齊的年輕人,有人因此調侃:「洛陽,是不是不穿漢服就不讓進了?」

漢服,是對漢民族傳統服飾的一種概稱。漢服愛好者普遍將漢服運動的元年追溯到2003年。這一年,一名叫王樂天的普通電力工人穿著漢服走上了河南鄭州的街頭,並被新加坡【聯合早報】采訪報道。漢服復興便從早期互聯網上愛好者的零散分享,變為了一場公眾參與討論的公共事件。歷經二十多年的時間,漢服能有今天的熱度,得益於愛好者的推動、服飾研究者的支持、以及漢服商家帶動的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水準的提高——畢竟當一件漢服的價格觸手可及,它才能如此融入生活。

漢服的發展,有一個內核一般的驅動力,那就是對於漢服在各個歷史時期本來面目如何的考證和探究。有感於漢服的熱度,以及一些「天馬行空」的著裝和設計,在這期封面裏,我們想來談的,其實是在漢服發展的幾個重要歷史時期唐朝、宋朝和明朝,服飾的典型特征和穿著上的講究。 漢服的制作並不需要完全拘泥於歷史元素。但在目前的階段,搞清楚漢服真實的樣貌、了解古代服飾的語言邏輯,是我們穿著的前提,也是漢服設計者再創造的基礎。

漢服愛好者正在北京什剎海參與端午節的活動(黃宇 攝)

唐之多元

短暫的隋朝滅亡後,李氏王朝建立,唐人穿著仍然沿襲北朝末年與隋朝的風格。女裝通常是三件套:裙、衫、帔,國家博物館古代服飾研究專家孫機曾考證,唐代無論平民、貴族,這三件一般是不可或缺的。穿法很簡單,將衫掖進裙腰,裙束得很高。此外,在身上挽帔帛的穿法,由南北朝興起,但到了唐代才開始廣泛流行。 至於男裝,不如女裝那樣變化多端,最流行的男裝款式「圓領袍」,幾乎貫穿了整個唐代。

唐代舞伎絹畫,為張禮臣墓出土的樂舞屏風之一,穿著典型的 裙、衫、帔三件套 (FOTOE 供圖)

盛唐之前,唐代女性仍然是纖瘦頎長的,初唐時期女性上衫通常是窄袖,多穿間色裙,裙腰位置很高,接近領口,妝容恬淡,整體是含蓄保守的。【步輦圖】描繪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見松贊幹布派來的使者迎接文成公主的故事,瞧那幾位擡著李世民坐榻的宮女,身材苗條,穿著簡練,可以感知到初唐時期貞觀年間的審美風格。

【步輦圖】,故宮博物院藏(FOTOE 供圖)

到了武周時期,露膚度開始增加,流行起了「袒領裝」。這種弧領上衣胸口挖得極低,有的甚至是深V。有學者說,他們做研究時會被嚇到,心想這怎麽穿出門,有些甚至幹脆就是「交領開襟」,與今天低胸晚禮服的暴露程度相當。

唐代女性審美在武則天當政後走向了極度的開放與自信,這是唐代甚至中國古代歷史上非常令人矚目的服飾現象, 這一點可以從這個時期出土的唐俑、壁畫等文物中經常看到。而假如將鏡頭拉近,去關註更小的細節,還能發現,過去掖進裙腰的上衫,如今也露在了外面,帔帛變得寬大,披戴方式與今天也有相近之處,像我們今天穿低胸晚禮服時,也會額外用一條絲巾或圍巾繞肩使用。

駁靜 攝

唐代人另一個流行風尚是「女著男裝」。 有一個關於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的故事流傳甚廣,它源自【新唐書】,說有一回高宗和武後辦宴席,太平公主一身男裝出來給父母跳了支舞。書裏記載太平公主的著裝是「紫袍玉帶,折上巾」。還有著名的【虢國夫人遊春圖】,記錄的是玄宗年間楊貴妃三姐虢國夫人的一次出遊,多數學者認為,畫中最右穿男裝的那位就是虢國夫人。可以說,除了晚唐較少見到,女著男裝從初唐開始一直挺流行。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復原的唐代「女著男裝」造型(蔡小川 攝)

服飾文化發展到唐代,迎來的是一個盛裝的高峰。盛裝欲望的代表人物當屬楊玉環。唐玄宗曾指派多達700名服裝師為他心愛的貴妃及其侍從們做造型,負責完成包括織造和刺繡等在內的工藝。【唐國史補】一書記載過一個細節,說是「安史之亂」後,在楊玉環被處死的驛站,有位老婦人撿到貴妃一只絲綢長筒靴。這位老婦人驚訝地發現,按100文欣賞一次的價格標準,都阻止不了人們對它的興趣。她因此開心地發了筆小財。

唐代服飾豐富龐雜,流行之風變化很快,有時三五年就有新的裝束風行,特別是發髻、妝容這些成本低、容易更叠的部份。一個經典唐代妝容,除了畫眉與點唇,還有額間花鈿、胭脂,以及面靨。 縱觀整個唐代,妝容與服飾步調一致,也是由保守逐漸轉向華麗(武周時期),由華麗進一步變化為誇耀式奢靡風尚(晚唐時期)。但每個時期都有讓我們現代人眼前一亮的流行,可以說,在時尚這一塊,唐代女性從不會讓你失望。

晚唐供養人復原裝束(復原設計/包意凡,妝造/楠姐、包意凡,模特/諾白白)(鐘意 攝)

裝束的變化,不僅與織物面料、織造工藝有關,也與人們對社會氛圍的感知有關。唐代近300年,不僅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疆域拓展也蔚為壯觀,國際大都會長安更是有百萬人口。這樣一個包容的多民族國家裏,唐代人正是感受到寬松與自由,才創造出如此多樣且多變的服飾時尚。

宋之簡約

想了解真實的宋代服飾,不妨先去看看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 其中的宋代男子服飾復原人像身著至腳踝的紫紗大袖公服,雙手在胸前插手示敬,露出內襯的淡藍色長背子寬大的袖緣,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出了植物暗花紋樣,大袖掩映下,男子腰系紅鞓金荔枝紋排方革帶,腳穿烏履,與身旁頭戴幔笠,身著黃褐色滴珠窠紋綾辮線袍的元代男子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中的宋代與元代服飾人像(蔡小川 攝)

復原這套服飾的依據來自浙江黃巖南宋趙伯澐墓出土的文物。趙伯澐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七世孫,雖是宗室成員,但他墓裏的貴重物品極少,除了服飾之外,只有一塊投龍玉璧、一塊水晶璧,以及一些沈香而已。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周旸當時負責該墓絲綢服飾的應急保護工作,她很感慨宋朝人的平胡心態,「只有到了宋代,才發現他們隨葬的只有心愛之物,不用任何的金銀器皿。」

在那次考古工作中,周旸印象最深的是趙伯澐的一件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拿在手裏發現它竟然這麽輕,是很薄很透亮的紗。」等衣服經過清洗處理,這才在寬袖和衣身兩側展現出了美麗的蓮花紋暗紋,看上去極具宋代文人風格。「我認為趙伯澐一定是非常風雅的一個人。」周旸說,「趙伯澐穿著這件紗袍一定感覺非常寬大舒適,他心愛的玉璧佩戴在腰間,在飄逸的薄紗褶皺中若隱若現,可以想象,他一定是一副風流倜儻的樣子。」

黃巖南宋趙伯澐墓出土的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及它的復制面料

宋代男裝在形制上的一個突破是出現了交領側開衩的背子,相比之下,背子在宋代女裝中的套用更為出彩。 在北宋晚期,這種直領對襟、修身窄袖、衣長及膝下、腋下開長衩的服飾成為後妃宮廷生活中流行的常服,與它相類似但身長較短的衫,同樣也是直領對襟樣式,狹峭的剪裁逐漸取代北宋初年繼承唐制的寬袖舒垂的風格,形成了宋代女性新的衣著風尚。這種服飾的形制風格在絹本畫作【瑤台步樂圖】裏表現得淋漓盡致,三名貴族女子全都身著過膝的背子,看上去十分高挑纖秀。

故宮博物院的宋代絹本【瑤台步樂圖】中,三位貴族女子身著過膝背子,顯得高挑纖秀(受訪者供圖)

沈從文在論述宋代服飾時曾提出「變古」理論,他稱宋代女裝為「時裝」,且「裝束變化常得風氣之先」,宋代女裝中有很多款式看上去特別具有現代性。 比如福州茶園山宋墓出土的一條闊腿褲,用的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輕薄的花羅來制作,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隱形的前衛設計——兩條褲筒不是封閉的,兩外側從腰往下到腳口完全敞開,穿的時候再在裏面穿一條真絲的襯褲打底。

福州茶園村宋墓出土的印金花羅鑲花邊襠褲,表現出南宋女裝風格中的現代性(受訪者 供圖)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張玲曾在課堂上復制過這條兩外側完全開衩的褲子,「學生們都不敢相信,南宋竟然這麽開放。然而這種開放性也不是孤證。北宋時背子和衫子演變的過程中,還要在中間羞羞答答加兩個帶子系一下前襟,但到了南宋不但要敞著懷,作為內衣的抹胸也直接對外穿出,再加上下身的裙子褶皺也變得少了很多,整體上就會呈現一種有很輕便的感覺。我想這與南宋女性生活場景日益豐富、社會地位逐步提高有關。」

作為曾經的南宋都城,杭州有著更加濃郁的宋代傳統文化氛圍,圖為來杭州市方誌館參加端午活動的漢服愛好者(於楚眾 攝)

除了輕便簡約之外,宋代服飾的清雅色彩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征。但在沒有任何實物色彩得以保留的情況下,如何來還原真實的宋代服飾色?一個重要的依據是去大量描述服飾的宋詞中開闊想象空間,「揉藍衫子杏黃裙」、「藕絲衫袖郁金香」,在經歷了唐的艷麗飽滿之後,宋代出現了很多飽和度降低的中間色。這些不同深淺層次的顏色進行搭配,就形成了宋代服飾溫婉典雅的整體感受。

明之絢爛

對於漢服的研究者來說,明代是一個材料最為豐富、感知最為直觀、復原最為便利的朝代。 這首先是源於明代有傳世的服飾實物存留下來,這就比考古出土的服飾文物形制更加完整,色彩和紋樣方面也更加清晰。

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的明清服裝復原展示,體現了明清交叠之際服飾文化的融合(模特從左往右為:房娜娜、唐碩、雷明昊、黃薏霏,妝造:劉文宇、劉雯郁,指導老師:蔣玉秋)(黃宇 攝)

這其中,最大的一批就來自山東孔府衍聖公家族留下的服飾。衍聖公是孔子的嫡長子孫的封號,始於宋,歷經元、明、清、民國,直至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衍聖公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止。孔府舊藏的服飾涉及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的服飾資料。由於衍聖公家族的地位,其保存的明代的服飾並沒有因為「改易衣冠」等政治事件而被毀掉。當年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接管孔府文物時,在孔府後堂樓的閣樓內,發現很多樟木箱子就存放著這批衣物,其中明代的衣物有100多件。

明代女性的典型裝束是什麽? 除去一些禮儀性的場合,女性需要穿圓領袍、大衫這樣禮服性質的外衣,明代女性最常穿著的服裝款式其實非常明確,就是上身穿襖衫,下身穿裙的「兩截穿衣」。

裙,形制就是今年火遍全國的「馬面裙」,而「馬面裙」是對它形象的叫法。「馬面」本意是指城墻上凸出來的一個墩台,它的立面形如馬面。 孔府舊藏中的一件蔥綠地妝花紗蟒裙是這批藏品中非常重要的一條馬面裙。它上面的圖案是五爪蟒龍紋,級別很高,由此可知是來自帝王的賜服。工藝上又是妝花和織金相結合,盡顯奢華。蔥綠的顏色和【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女性所穿馬面裙的顏色相仿,說明是當時的流行色。它不斷被今天的漢服商家復刻,尤其上面的蟒龍紋契合今年龍年的生肖,復刻版就成為今年春節前穿著的「爆款」。

漢服品牌「明華堂」參考孔府舊藏服飾出品的幾件衫裙,其中蔥綠地妝花紗蟒裙和暗綠地織金紗雲肩通袖翔鳳紋女短衫為完全復刻(張雷 攝)

穿在馬面裙上的襖衫在明代有一個很突出的特色,就是在明中期開始,在傳統的圓領和交領之外,出現了豎領這樣的形制,豎領大襟和豎領對襟的襖衫成為一種常見的女性上裝款式。豎領的出現也為一種裝飾風格提供了舞台,那就是紐扣的使用。明朝與中亞、西亞之間頻繁的貿易往來,各色外來的寶石成為制作紐扣的材料。如果是豎領對襟的衫襖,上面的金銀寶石紐扣能綴上最多七枚,貴族女性會以此來彰顯財力。

豎領為何會出現? 一個解釋是明代中期是一次小冰河時期,領子升高有助於禦寒。另外的解釋則是,明代的理學對女性有著嚴苛的保持貞潔的要求,尤其是明中後期,人體禁忌觀念被強化至極端的地步。

豎領和紐扣是明代中期開始的女裝特色。圖為「明華堂」出品的女裝上衣(張雷 攝)

和女性的襖衫加馬面裙的配搭相對,如果選出一套代表明朝男性普遍的裝扮,那就非道袍莫屬了。 正如它的名字所示,道袍最初就是道家釋道之服。一件典型的明代道袍是上下通直,采用大襟交領,領子常鑲白色或素色護領。它有「暗擺」來遮蔽衣身兩側的開衩,避免內穿的衣褲外露。穿著道袍時,腰間可配絲絳、布制細腰帶或者大帶。孔府舊藏中,就有一件藍色暗花紗的道袍。它以藍靛染色,圖片上看不出來,其實紗上有暗紋,織了仙鶴銜靈芝、壽桃、石榴還有四合如意紋。它看上去,能讓人想象出明朝讀書人的樣子。

這件藍色暗花紗道袍上,織了仙鶴銜靈芝、壽桃、石榴和四合如意紋, 孔子博物館藏

明末宋應星所寫的百科全書式著作【天工開物】中,提到的植物性染料和動物性染料能夠染出的色彩一共有28種之多,其中不僅有一種染料染成多種色彩的例子,還有一種色彩由多種配方染成的例子,可見當時染色技術之高超,由此造就的明代服飾色彩之絢爛。 而要在這諸多色彩中,選擇一種最能代表明代服飾整體印象的顏色,那一定是紅色。 【天工開物】中就提到了六種紅色:大紅、蓮紅、桃紅、銀紅、水紅和木紅。其中,紅花染出的大紅色最為艷麗。孔府舊藏那件大紅色暗花紗綴繡雲鶴方補圓領袍,它大紅的顏色就出自紅花染料,歷經時間,顏色仍然鮮亮異常。

大紅色暗花紗綴繡雲鶴方補圓領袍,山東博物館藏(周坤 攝)

【明鑒:明代服裝形制研究】的作者、北京服裝學院教授蔣玉秋總結明代服飾有「集大成」的特點。「這種‘集大成’的風貌是一種‘道器並重’的結果。一方面,明代在服飾制度上有一種始自頂層的設計——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國之初就上采周漢,下取唐宋,形成了大明王朝的衣冠制度,建立了一個‘上下有等,貴賤有別’的嚴密周備的服飾等級系統;另一方面,明代的紡織技藝在前代的積累上有了大幅提升。制度的持續更定和技術的日新月異,共同成就了明代服飾獨特的時代特色。」

更多精彩報道詳見本期新刊

漢服的斷代史

點選下圖,一鍵下單

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 漢服的斷代史 唐之多元 宋之簡約 明之絢爛(丘濂)

  • 唐代裝束:多元的盛裝 (駁靜)

  • 在洛陽穿一套唐代復原裝束 (駁靜)

  • 那些為復原唐代裝束提供「素材」的寶藏文物 (駁靜)

  • 宋服之美:復原的依據和想象空間(吳麗瑋)

  • 如何在電視劇中嚴謹復原宋代禮服(吳麗瑋)

  • 宋代服飾紋樣的審美趣味 (吳麗瑋)

  • 明人的衣櫥:「集大成」時代的服飾寶庫(丘濂)

  • 用服飾,重現萬歷年間的那些瞬間(丘濂)

  • 明代服飾中,那些標誌性的視覺元素(丘濂)

  • | 經濟 |

  • 市場分析:房地產再次去庫存,到底意味著什麽?(謝九)

  • | 社會 |

  • 調查:姑蘇逛園記:古典園林的多重可能性(張從誌)

  • | 文化 |

  • 專訪:保羅·奧斯特,文字中的人生(蒲實)

  • 電影:【狗陣】,時代劇變中那些被遺忘的人和角落(孫雅蘭)

  • 文史:【諸史異同錄】 (蔔鍵)

  • | 專欄 |

  • 邢海洋:糯嘰嘰的粽子還好嗎?

  • 袁越:心腦相連

  • 張斌:金色小組

  •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 點選下方圖片

    開通數位刊會員月卡解鎖本期 👇

    本周新刊

    漢服的斷代史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紙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