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的本質是自戀 , 你體內潛在的「異性人格」 , 決定了你另一半的樣子 。
人總是被同一型別的人吸引 , 你最終選的另一半 , 一定是和自己有相似性的人 。 我們可能會跟性格互補的人談戀愛 , 但最終結婚的物件一定是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人 。
心理學家榮格有個理論「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這個 理論就是闡述這個問題的原理的。為什麽最終吸引我們的人具有相似性,他認為人除了生理性別 , 還有「心理性別」 , 心理性別沒有絕對的男女之分 。 一個人心中可能同時有兩個性別的人格 , 兩個性別的人格占比因人而異 。
有的男生的心理性別中 , 女生人格性別占比高 , 所以他看上去更溫柔,體貼,有的女生則相反 , 所以看上去就比較爺們,比較大大咧咧。
榮格把一個男性身上的女性陰影人格, 起了名字「阿尼瑪」 , 相應的女人潛意識當中的男性部份 , 被他叫做「阿尼姆斯」 。
所以,當你愛上一個人 , 其實是愛上了自己 , 愛上了自己潛意識當中的異性成分的投射 。
比如說一個女人無意識的把自己的「阿尼姆斯」投射在一個男性身上 , 這個把「阿尼姆斯」具像化的過程 , 就是心動的過程 。
她似乎是愛上了另一個男人 , 但其實是愛上了一部份的自己 。 因為她愛上的這個男人 , 跟她心中隱藏的那一部份的異性人格是一個樣子的 。
而且,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就是人格面具和自性之間溝通的橋梁 。 我們透過談戀愛 , 談親密關系 , 發現了自己更深層次的自我特性 。 很多人談一段長期關系得到了巨大成長 , 因為從另一半身上看到了自身的缺失 , 自身未被看見和滿足的需求 , 你看伴侶像看鏡子 , 他照出你的缺點 , 照出你的隱藏人格 。
這個隱藏的異性人格以前是被壓抑的 。 一個男生的「阿尼瑪」不小心跑出來的時候 , 他第一反應是否定這樣的特質 。 比如說男生有的時候也喜歡粉色玩偶 , 想撒嬌 , 或是想哭 , 他覺得這樣太娘了 , 就會迅速的告誡自己要有男子氣概 , 於是他越來越有男子氣概 , 把那個「阿尼瑪」藏的越來越深 。
但是越是被壓抑的的元素越是容易反彈 , 你看很多硬漢一談戀愛巨愛撒嬌 , 就好像一個五大三粗的人心裏住著一個少女 , 這個少女就是「阿尼瑪」 。 他沒有談戀愛的時候這個「阿尼瑪」跟他的男性氣質不符合 , 所以是不被認同和接納的 , 但是我們人都有自戀情結的 , 都需要自我認同的 , 他愛上自己的潛在人格 , 一談戀愛就把這個「阿尼瑪」召喚出來 , 接納「阿尼瑪」就是最大的自我認同 。
所以戀愛就像一個轉折點 , 你會發現戀愛談的順利的男人不再一味否定身上的女性特質 , 談的久了可能會變的比從前感性和情緒化 , 年紀越大 , 越共情越包容 , 而女人呢 , 也融合了內心的男性特質 , 婚後也能勇敢的去打拼奮鬥 , 越來越堅強 。
我們常說 , 一個男人他懂女人 , 擁有一些女性思維 , 他就是情商很高 。 而一個女人身上擁有一些男性特質 , 也會所向披靡 , 男女通吃 , 這實際上就是在融合內外兩個人格 。
人格魅力最強的人往往同時外顯出兩種性格特點 ,, 比如說張國榮 , 或者「天仙攻」劉亦菲 , 雌雄同體呈現出的是頂級魅力 。
反過來說 , 人格魅力可能差點意思的人一般都比較極端化 , 沒辦法更好的統一兩種人格 , 比如說男生完全的直男 , 完全的不解風情,不理解女生 , 不認同女生的想法 , 那這段戀愛一定談的雞飛狗跳 , 雙方溝通像是有壁 , 誰也不懂誰在說什麽 。
其實根本原因是他無法接納自己潛在的異性人格 , 也等於無法接納所愛之人的特性 , 跟他談戀愛就像一場互相否定的拉鋸戰 , 談到最後你越來越沒自信 , 也不知道自己的堅持是為了什麽 , 因為你發現他和你想象的不一樣 , 你越來越懷疑自己的眼光 , 也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
所以說,我始終認為好的戀愛就是一場巨大的自我投射,自我治愈,自我認知和成長。我們透過另一半去窺視自己被壓抑起來的一部份。並最終和被壓抑的這個部份達成和解共識,最終成為一個更完整的自我。好的親密關系也一定是兩個人能彼此照見,互相完整的。愛人如養花,談戀愛就是一場心理療愈。所以,去選擇一個對的人。可能比選擇一份對的工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