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後李顯龍時代的新加坡,還值得中產追捧嗎?

2024-05-27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2024年5月15日,52歲的黃循財宣誓就職新加坡總理,接替了執掌該國即將滿20年的李顯龍。後者給黃循財留下的,是一個在21世紀初全球化行程中經濟迅速發展、國內GDP和人均GDP都翻了數倍的已開發國家。然而黃循財的擔子並不輕松。曾為新加坡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的全球化趨勢可能退潮,大國間陣營對立加劇,民眾生活成本上升、社會分層加劇,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正面臨「不接地氣」、過於「傲慢」的指控



者 | 程靖

編輯 | 徐菁菁

「為新加坡流淚」的人

2024年5月15日晚,51歲的新加坡前副總理和財政部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走上總統府前的草坪,在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和總理李顯龍等約900名賓客的見證下,宣誓就任新加坡1965年建國以來的第四任總理。當黃循財發表就職誓言時,時間指向8時12分—— 2004年8月12日,李顯龍正是在同一片草坪上宣誓就任新加坡第三任總理的。

和「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李光耀、李顯龍不同,黃循財的背景顯得平民很多。他1972年出生在新加坡東海岸馬林百列街區的一個普通組屋家庭。父親是來自中國海南的移民,母親是新加坡原生的一名小學教師。黃循財自小在公立學校就讀,中學畢業後考入新加坡五大初級學院之一的維多利亞初級學院,畢業後獲得了新加坡政府設立的公共服務委員會獎學金(PSCC)赴美留學,而後在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和密西根大學分別獲得了經濟學本科和碩士學位。

2024年5月15日,新加坡,黃循財在新加坡總統府宣誓就任新加坡第四任總理。(圖|視覺中國)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夜,學成回國的黃循財進入新加坡貿工部從事經濟研究。此後他接連進入財政部、衛生部、能源市場管理局、國防部、教育部和金融管理局等9個政府部門任職,2005年至2008年期間還擔任了李顯龍的首席私人秘書。2011年,黃循財首次帶領人民行動黨團隊參選國會議員獲勝。他也透過了極為嚴格的面試和選拔,進入李顯龍內閣,擔任國防部和教育部政務部長,此後又連續兩屆連任議員,期間還主持了新加坡建國50周年(SG50)、東南亞運動會以及新加坡植物園申遺等大型計畫的籌備工作。

盡管政績斐然,但黃循財的工作大多在幕後。 真正讓他走入公眾視野的是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他和衛生部長顏金勇共同領導防疫工作,既透過因時制宜的社會管控措施,使得新加坡重癥率和死亡率低於各國平均水平;又秉持著「與病毒共存」、「逐步開放」的總體方向,率先推動經濟復蘇,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防疫模範生」稱號。黃循財在2020年3月的一次釋出會上,談及一線防疫人員時動情落淚,被民眾評價「共情能力強」、「值得信任」。

可以說,從「鐵腕治國」、「說一不二」的李光耀,再到吳作棟和李顯龍、黃循財,新加坡領導人呈現出的形象越來越親民和接地氣。

將總理職位「交棒」給黃循財的李顯龍也是一位「愛哭」的人。和父親李光耀、前任吳作棟不同,李顯龍的執政風格顯得柔軟、有人味:任期內最後一次的2024年勞動節演講,他談及為國家服務的榮幸時,幾度眼泛淚光、聲音哽咽。去年11月宣布交接事宜時他也曾激動得流下淚水。

黃循財就任後,【聯合早報】采訪了他的昔日同事和選區民眾,人們紛紛表示他「平易近人」,願意和選民一起跳舞、開玩笑,能記住辦公室所有人的名字,連服務人員也都很喜歡他。 他的中學老師也說,黃循財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同時又謙遜、真誠,和不同背景的同學都相處得很不錯。

走下神壇的人民行動黨

人民行動黨執政者風格的變化,追隨民意應運而生:2011年該黨在國會大選中得票率為60.14%,為建國以來最低;四年後的大選中,因舉辦了「建國50周年」等凝聚人心的國慶活動,支持率有所上升;2020年盡管成功蟬聯執政,支持率又重回61.24%的較低水平,而反對黨工人黨卻拿到了史上最多的10個席位。黃循財「接棒」前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等本地媒體采訪時坦承,他已意識到人民行動黨在民意上的挑戰,「建國總理李光耀時代一黨獨大的日子已不復存在……反對黨肯定仍會存在,我們已經接受這會是我們政治制度中的永久特征。」他說,「兩個或三個反對黨一起取得超過50%得票率,組織聯合政府,不是遙不可及的」。

近年來,關於人民行動黨「不接地氣」的批評日益增多。黃循財雖然出身草根,但也是透過人民行動黨建立的「學而優則仕」的技術官僚路徑,一路從一名普通公務員走到總理崗位的。

黃循財(右)5月25日下午到濱海灣花園為全國家庭節和濱海灣花園兒童節主持開幕儀式時,與在場的家庭和孩童互動。(圖|新加坡【聯合早報】)

從1965年起掌舵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擁有一套「選賢唯能」的人才選拔和培養制度,即給優秀高中畢業生提供獎學金,讓其接受海內外精英教育後加入公務員隊伍,其中表現優異者會得到提拔,有機會走向較高的行政職位。此外,為了避免腐敗,新加坡政府實施「高薪養廉」制度。據【海峽時報】報道,新加坡部長級官員的薪酬由該國收入最高的1000人的薪資中位數為基準,再打上6折以顯示「為民服務」的內容,一位初級部長(MR4)的月薪為5.5萬新元,年薪包含13薪和獎金。李顯龍任總理時薪資按初級部長的兩倍計算,2012年經過一輪薪資下調後為220萬新元,曾被稱為「全球最高薪領導人」。

今年21歲的新加坡人蔡慧瑩對該國前通訊及新聞部長楊莉明(Josephine TeoLi Min)的一句話記憶猶新,起因是有網友抱怨新加坡生育率逐年走低,原因是房子太小、不方便生育孩子,「但楊莉明卻說,你們不需要那麽大的空間去‘造人’。那句話真的很莫名其妙!她住在大洋房裏,卻跟我們說這樣的話,說明她根本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

此次黃循財「接棒」後,將在2025年率領人民行動黨參加議會大選。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Ja Ian Chong)認為,要將人民行動黨目前處於歷史低水位的支持率拉上去,將是黃循財和第四代領導來集體未來的挑戰之一。去年當選新加坡總統的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是坦米爾裔,曾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2016年時曾被視為最受歡迎的總理繼任人選,民調支持率高達69%,遠超幾位幾位內閣成員,包括曾被李顯龍立為接班人的時任財長王瑞傑 (25%)、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等人。莊嘉穎告訴本刊,早前就有人質疑為何尚達曼不能接任總理,若以後行動黨的得票率不能接近尚達曼的水平,可能會招致民眾對行動黨決策的批評。

2022年6月,仍是副總理的黃循財開展了「前進新加坡」(Forward SG)活動,在16個月裏邀請20萬新加坡人建言獻策。莊嘉穎說,如今民間有一定聲音,希望新加坡政治更開放、民眾能對政府行政權有更多的監督和約束、能更多地參與決策,「過去幾輪大選中,人民行動黨的支持率都在60%左右,卻能在國會占據九成的席位,比例是不對稱的,也意味著有40%的新加坡人認為選舉應該更多反映不同的聲音。」但莊嘉穎也提到,無論是「選賢唯能」的人才培養制度、媒體管控還是新加坡當前的經濟模式,都是人民行動黨自身認同的核心,黃(政府)不太可能很快放松, 「加上新加坡社會對這類公開辯論不太熟悉,而黃循財就任總理才寥寥數日,未來他會如何面對新加坡人的不同意見,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全球化退潮中,新加坡怎麽辦

站在新加坡標誌性的魚尾獅雕塑邊望向濱海灣,視線中最顯眼的建築便是頂部宛如一條大船的濱海灣金沙(Marina Bay Sands)。金沙聞名的不僅有酒店、商場和樓頂的無邊泳池,還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庭賭場。 在法紀嚴格的新加坡開設賭場,是李顯龍執政期間最具顛覆性的政策之一。

2005年,李顯龍表示,在上海、香港等亞洲大都市的挑戰下,新加坡必須「提高國家競爭力,否則會遠遠落後」,其中一條途徑,便是在濱海灣和聖淘沙(Sentosa)兩地建設度假村和賭場來發展旅遊業。如今,2010年開業的金沙、2011年改建完畢的聖淘沙島都成為了新加坡的旅遊勝地,其中聖淘沙每年接待遊客逾2000萬人次;2023年擴建完成的樟宜機場T2航站樓則嵌入了雨林、瀑布與遊樂設施,將原本就是「世界最佳機場」的樟宜機場變成了一個新的景點。

在莊嘉穎看來,李顯龍在20年任期裏相當重視城市發展與更新,同時也將新加坡從以制造業為重的經濟模式轉變為以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主,這些都使得新加坡的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產值都有大振幅增長。 【聯合早報】近期刊登的經濟數據顯示,2023年新加坡的名義GDP已增至2004年的3.5倍;人均GDP達到當年的2.4倍,從4.67萬新幣增至11.38萬新幣;相對於主要貿易夥伴國家的貨幣,新幣在20年間增值了40%。李顯龍在離任前的一次媒體采訪中將新加坡稱為「閃光的小紅點」,但「小紅點」在上世紀90年代時,還曾是印尼時任總統哈比比為鼓舞印尼青年而輕視「小國」新加坡的稱呼。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五一集會 發表卸任前最後一次重要講話(圖|視覺中國)

但莊嘉穎也認為,經濟發展不全是李政府的功勞,新加坡的外部環境也有很大助力。 他向本刊分析,李顯龍就任的2004年恰逢全球化進展最快、經濟最開放的時期,西方已開發國家要大量向外輸出資本,剛剛加入WTO的中國要吸收已開發國家轉移的大量制造業,新加坡則作為投融資的「中間人」,幫助了出口資本和進口制造業的經濟體進行「配對」;與此同時,新加坡還進行了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承接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和開發中國家的產品,進行再加工後再出口至國外。

這也意味著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非常依賴中美等大經濟體與之合作的意願,和彼此間資本、技術與貨物的需求。莊嘉穎舉例說,新加坡最大的投資來源國和服務貿易夥伴國,均為美國、歐盟、日本,而貨物貿易最大的夥伴國是中國,其次是美國。但自川普2016年就任美國總統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開始生變。如今在中美競爭背景下,中國提倡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經濟發展模式,美國近年來接連提出「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等法案,將制造業轉移至美國國內以及拉美地區,以及在川普一上任就結束了新加坡一直以來極力推進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 都意味著中美及其盟友間的經濟往來和開放程度都越來越有所保留,摩擦也越來越多,新加坡能從中獲益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在學者邛威廉(William Choong,音譯)看來, 新加坡作為連線東西方的貿易樞紐,努力對四面八方的機會保持開放,是新加坡國民精神「怕輸」(kia-su)的體現。 「怕輸」來自南洋華人常用語言之一的閩南語,意為害怕失去機會。2021年邛威廉在【外交政策】撰文闡述了新加坡如何在中美之間「走鋼絲」,即新加坡每次向美國走近一步時,也會在同領域向中國邁出一步,連軍事防務領域也是如此。

高速發展的新加坡,城市夜景(圖|新加坡【聯合早報】)

近年來隨著中美關系風波頻出,國際輿論常常鼓吹讓新加坡「選邊站」的論調,但黃循財在「接棒」後也重申,新加坡未來不會親美也不會親中,而是「親新加坡」(pro-Singapore)。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曾任國會官委議員的陳慶文(Eugene TAN Kheng Boon)告訴本刊,新加坡堅信中美兩國都要在東南亞和東亞擁有切實的利益,兩國發展都在該地區發展得好,才能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因此新加坡未來還會與中美兩國,在投資、貿易、政府間計畫、軍事防務合作和民間關系上都要進一步密切往來。

「往後新加坡會要尋找新的市場,還是要變得更加獨立?未來的發展模式是黃循財政府要思考的問題。」 莊嘉穎說。

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

若將一切數位「平均」下來,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22年新加坡的人均GDP高於美國,按購買力計算的GDP則更高。然而莊嘉穎指出,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正面影響,由於物價、房價的上升,新加坡也出現了顯著的貧富差距。

根據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2023年釋出的【全球財富報告】,新加坡有超過33萬名凈資產逾百萬美元的富人,其中78人擁有超過5億美元的財富,此外有79.6萬人的凈資產少於1.35萬美元,後者占新加坡成年人口的16%。2010年至2023年,新加坡收入最低10%群體的平均家庭月收入從381美元增長至706美元,收入最高10%群體的平均家庭月收入則從9669美元增至14803美元, 盡管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速高於高收入者,但兩者間的差額有所擴大。 新加坡國立大學202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該國大學畢業生在20多歲和30多歲時的收入中位數是4200新幣,是中學及以下學歷人士的兩倍多,一名清潔工當年的收入則在1570新幣到2210新幣之間。

高收入與低收入群體之間則是龐大的中產「夾心階層」。身為學者的笑言,「(新加坡)經濟數位翻倍是很好。但作為一個拿固定薪資的人,我的薪資並沒有翻倍那麽多,所以(作為普通人)還是會有壓力。」

而目前在一家丹麥外資企業新加坡分公司工作的露爾告訴本刊,她時常感慨自己的幸運,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讓她過著相當舒適的生活,她喜愛烘焙,常常健身、和友人外出露營,每年前往歐洲、日本等不同國家旅行。但今年33歲的露爾目睹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同齡朋友的處境後,她十分清楚現有生活的「脆弱性」,「一旦未來有了孩子,或有其他財務問題,我的生活就可能被改變。」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越來越高昂的物價。自2021年4月起,新加坡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連續24個月超過2%(超過3%意味著出現了通貨膨脹),盡管2022年9月以來有所降低。 由於物價等生活壓力不斷上升,新加坡也出現了發達經濟體和東亞國家普遍出現的「少子化」現象,生育率已從2004年的每名婦女生育1.26個孩子,到2023年下降至0.97個。

陳慶文說,李顯龍任期內,因經濟快速增長引發的收入不平等、對外來移民的不滿和社會壓力增加,因為新加坡「城邦國家」特點而尤為突出。他解釋說:「若一位中國人不喜歡北京、上海的生活壓力,可以選擇去二三線城市甚至是農村,但新加坡人別無選擇,因為它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城邦。新加坡也不可能因為這些負面影響而選擇減緩經濟增長,否則那會給新加坡、習慣了高生活水平胡強勁貨幣的新加坡人帶來什麽呢?新加坡若不繼續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就可能變成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家,人們不再來這裏做生意、生活和娛樂。」

因此陳慶文認為,經濟發展對新加坡而言是一個「存在主義」問題(existential challenge),為了減少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李顯龍政府在過去20年裏,透過收入再分配、擴大社會安全網、提高移民門檻等手段來維持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之間的平衡。

今年22歲的蔡慧瑩仍在大學就讀,但和伴侶已經預定了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規劃的改善型公共住房(即組屋)中的期房(BTO),住房單元將在2027年交付。據她介紹,地理位置相對好的四、五房組屋(對應中國大陸三、四居室)價格在40~60萬新幣之間,有固定工作者可透過長期繳納的公積金來償還房貸。除了源自李光耀時期的公共住房制度、全民醫療保險和免費義務教育外,新加坡政府還時時給民眾「派糖」,即發放現金補助:給婦女的生育津貼,給兒童的成長津貼,給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的花紅,給全民發放的消費券等等。

政府向新加坡公民家庭發放消費券(圖|視覺中國)

2024年4月,新加坡政府為部份國民發放了每人4000新幣的職業技能培訓補助,鼓勵處於職業生涯中期的國民學習數位行銷、護理、綠色經濟等等,政府予以報銷;2023年底,新加坡政府還為290萬國民發放了至多800元新幣的補貼。

但「派糖」和日益激烈的職業競爭與生活壓力是「一體兩面」。此外,2023年有1.928億旅客入境新加坡,同比增長84%,其中在新加坡務工的外國勞動力在兩年之內從120萬增至153萬,其中約三分之二都是建築、家政等低技能工人,其余包括月薪超過3150新元的熟練工人和白領階層。作為東南亞的金融和資管中心,新加坡一直以來都是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富人和中產階級的移民目的地,近年來中國人在新移民中的比例越來越高。除了來新加坡開設家族辦公室的富豪外,遊戲、互聯網、數位貨幣等行業的一些公司也重新在新加坡部署。【華爾街日報】參照新加坡房地產公司OrangeTee&Tie在2022年10月釋出的報告稱, 當年購買公寓的外國買家裏,中國買家數量最多。

外國移民被高薪、高生活水平胡營商環境吸引來到新加坡,帶來了新增人口、高技術和廉價勞動力以及資本,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新加坡的就業市場、物價與房價,甚至是人們原本的生活方式。

蔡慧瑩曾為小學生做課外輔導,發現學校的作業越來越難,家長也常常傾訴「中國來的同學中文太好了,我們跟不上」。她認為,移民到新加坡的外國家長都相當勤奮,也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卷」的風氣,而大量外國人的到來也沖淡了「新加坡人」的國民認同,這些微妙的張力都在2013年1月李顯龍政府公布【人口白皮書】時爆發:白皮書預計新加坡到2030年時人口將達到690萬人,建議每年需要增加3萬名永久居民以及2.5萬名新移民來維持新加坡整體人就業人口數量,而對如此前景的不滿,當年12月引起了一場超過4000人參加的抗議,「那是我們新加坡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示威。」蔡慧瑩說。

新加坡政府2023年的數據顯示,該國65歲以上人口在過去10年裏從11.7%增長至近20%,加上逐年降低的生育率,【經濟學人】援引聯合國數據稱,從202年到2050年新加坡勞動人口可能會減少三分之一。 而勞動人口減少可能引起經濟放緩、稅收減少乃至公共福利減少等連鎖反應。 黃循財對此表示,仍然歡迎外國專業人士來到新加坡,但「數量必須加以控制」,「絕不能像阿聯那樣,本地人只占總人口不到10%……我無法想象新加坡人成為少數族裔的情況。」但莊嘉穎也提到,在引進外來人口和照顧本國國民利益之間「拿捏平衡」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今「接棒」的黃循財也將面對這一難題。

(應受訪者要求,蔡慧瑩、露爾為化名)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桃桃 / 稽核:楊逸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