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成年人最智慧的社交方式:不擡杠,不反駁,不較真

2024-05-15情感

不擡杠,因為大家才有面子;不反駁,因為你無需證明你最聰明;不較真,因為有的時候需要難得糊塗。

作者:張小儀

來源:富書(ID:kolfrc)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不爭辯不較真是不是一種消極態度?

其中有一個高贊:不是。相反的,這是種睿智。

深以為然。

在成年人的社交中,不擡杠、不反駁是高情商的表現,也是成熟變好的開始。

卡耐基說: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 當然你就輸了;要是贏了, 你還是輸了。

與咄咄逼人的人相處,痛而不言;對待無謂的爭辯,笑而不語,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人心百態,莫衷一是。

成年人的社交,最忌諱的就是:非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只擡人,不擡杠

心理學有個「 達克效應 」,意思是說:在能力上越欠缺的人,越無法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容易高估自己,無法客觀評價他人。

愛擡杠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樣的特征:無論別人說什麽,先反駁了再說。

他們打壓別人的目的並不是追求真理,而是盲目的勝利。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警察打死了一條瘋狗】。

目擊者說:「警察打死了……」

這時正好有一個居民經過。

聽了目擊者的前半句話,那個當地居民就立馬打斷他,一臉錯愕,問道:

「警察打死人了?誰給他們的權力?警察就可以為所欲為嗎?」

目擊者接著說:「打死了的是一條狗。」

那人怒斥道:「狗怎麽了?狗就不是生命嗎?」

目擊者連忙解釋:「那是一條瘋狗。」

那人還是沒完沒了:「是不是瘋狗你可以隨意評定嗎?是否經過合法程式鑒定?」

目擊者聲音越來越小:「當時它正追著路人亂咬,我親眼看到的,沒人招惹它!」

那人還是不善罷甘休,說道:「眼見就一定為實嗎?你就不覺得蹊蹺嗎?這個國家的黑幕還少嗎?」

目擊者被懟得無言以對,只好轉身離去。

那人正為內心取得的勝利洋洋得意,卻不料踩到了睡在路邊的野狗尾巴,野狗被踩痛,回頭咬了他一口。

擡杠的人的心理邏輯是什麽?

一是有自戀情結,想獲得別人的關註,刷存在感;

二是「犧牲」別人的自我滿足,站在至高點批判別人以此獲得優越感。

在社交中,擡杠是對他人的冒犯,是一種欠缺修養的表現。

口舌之爭,贏得一時的快感,輸在人心,給長遠埋下隱形的禍患。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籌備出自傳時,被一位知名主持人無故調侃,這位人兄對希拉蕊極盡譏諷之能事,聲稱這本書絕對賣不好。

他還打賭,如果她的書銷量超過100萬本,自己就把鞋子吃下去。

結果,希拉蕊的自傳成為了暢銷書,發行量遠遠超過一百萬本。

不久後,主持人果真收到了一雙鞋子,誰寄的,自在不言中。

只不過,希拉蕊是個有格局的人,手下留情,給他寄送的鞋子是蛋糕做成的。

生活中是不是總有這樣的人,喜歡潑別人冷水,其實自己又非常無知。

紀伯倫說:聰明的人懂得擡人,相互成全路越走越寬,愚蠢的人只會擡杠,彼此互損舉步維艱。

真正聰明的人,不擡杠;

成功的社交,擡人、雙贏。

人擡人是社交的潤滑劑,人捧人是人際的啟用器。

反駁是本能,反思才是本事

愛反駁別人,於為人處世無益,因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如果你想讓一段關系快點結束,那麽反駁就是你手中的利器。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一個人最大的愚蠢,就是習慣性反駁。

作家格非,在小說中寫過這樣一個大學生。

文學課上,老師講神話中的人物張果老,講到張果老倒騎著毛驢。

這名學生突然站起打斷老師的話,問老師:「張國老是往前走的還是往後走的?」

老師的回答是朝前走,可這個學生偏偏挑刺說:「他明明是倒騎毛驢,你怎麽能說往前走呢?」

又有一次,老師講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盛贊蘇軾這一「春江水暖鴨先知」是妙筆。

可那個學生卻說:「鵝和鴨都可能先知,為何偏偏說鴨呢?這詩妙在何處呢?」

愛反駁的人,大多都愚昧無知,思想狹隘。

習慣性反駁較勁的往往不是觀點本身的正誤,而是基於自我防衛,懼怕被否定的詭辯。

對於成熟的成年人來說,不辯駁是一種睿智。

富蘭庫林是美國著名人物,至今影響著不計其數的人,他年輕的時候,性格中也不免帶有銳氣。

青年時代的富蘭庫林機智敏銳,內心驕傲,與人說話的時候,常常流露出一種自信自傲的神氣。

有一天,一位老人當面指出他的這一缺點。

老人說:「你的所有意見,對與你意見不同的人來說是一種打擊。誰也不喜歡聽你說話,你的朋友甚至覺得你若不在場,他們更愉快。無疑,這是一件糟透了的事情。」

富蘭庫林聽了,茅塞頓開,從此以後,開始謹言慎行,學會了「好好說話」。

富蘭庫林戒掉了傲氣,用謙虛的姿態來表達自己的見地,這不僅使他發言的機會有增不減,還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沖突。

反駁欲是人的本能,真正智慧的人用理性克制本能,反本能而行。

遇到相悖的觀點,反思、內省是強者的本事,包容、理解是能者的態度。

所謂「農夫喜其潤澤,富人惡其泥濘」,同樣的事物,立場、角色不同,觀點就大相徑庭。


不較真,不吃虧

職場中,常常有一種人特別「吃不開」。
認死理、有點軸、愛較真,是這一類人的普遍特征。

一個朋友的同學宋喬,工作能力強,做事情雷厲風行,盡職盡責,但是同事和下屬卻都討厭她,因為她有個毛病就是愛較真。

她在工作和為人處世上完全貫徹自己的完美主義作風,下屬做事沒有達到她的要求,她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辱罵,全然不顧他人的臉面和自尊心。

還常常和同事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上錙銖必較,不留余地。

實習生看到她罵人和其他人背後對她的風評,也是敬而遠之。

雖然她有不錯的業績貢獻,但是上司也洞察到眾人對她的情緒,頗感無奈,對提拔她勝任管理崗位產生了顧慮,以至於她始終未能升職加薪,更上一層樓。

而和她幾乎同一年進公司的李琦,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就比宋喬高明得多。

李琦從來不會在小事情上和人較勁,這並不因此影響她的工作成績。

同樣遇到下屬沒做好的情況,她會私下約談下屬,給對方指出對方的錯誤和疏漏,結束後還不忘鼓勵對方一句:「希望你下次做得更好!」

這樣既立威又顧及他人的面子,下屬也能欣然接受,畢竟誰是故意將工作做砸的呢?

結果,李琦在很短時間內就升職加薪。

同樣的起點,同樣的平台,人和人的距離就是這樣拉開的。

佛家愛講:不較真的人,福報大。

道家講: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做事較真也許有好的結果,但做人較真就必定碰壁。

事物發展的規律是曲線而非直線,迂回、委婉,反而更易達到目標。

古時一位賢者專程上門拜訪老子,老子因為家中有事,沒接待他,這位來者受到輕慢便罵老子「有辱斯文」。

後來才知道老子當分時身無術,便上門道歉,可老子早已忘記。

賢者怕老子對他有誤解,就又上門道歉。

老子卻說:「自己一點都不生氣,因為在意這些毫無意義,何必如此較真,很多事情,過了就翻篇了。」

不較真才是大智慧,學會釋懷,不為「不平之事」累心;

人生在世,事事都去較真,只會消耗自己,霧裏開花,難得糊塗,才能心境豁達。

活得通透的人,都明白認輸的意義。

正如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說話。

不擡杠,因為大家才有面子;

不反駁,因為你無需證明你最聰明;

不較真,因為有的時候需要難得糊塗。

別人說東,你偏要說西,這種較勁叫做「發神經」;

別人誇你一句,你回一句贊,這才叫做社交。

【遮蔽力】暢銷2萬冊,加印5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南韓版+越南版

作者簡介: 張小儀,富書作者,本文先發公眾 號: 富書(ID:kolfrc) 富蘭庫林讀書俱樂部經授權釋出,排版:斜陽葉

免責聲明:部份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註富書

👇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 「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