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講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辣味十足,又諷刺得恰到好處。
他在四川看到一個人,為了孩子考大學,跪拜文昌菩薩。
文昌菩薩嘛,國人眼裏的「學神」,主管讀書和考試前途。
燒香、磕頭,樣樣齊全。
拜完以後,然後那個人就嘟嘟囔囔,一臉糾結,用四川話講:
「哎呀,這個拜對了沒有。」
易中天就問他:「你要幹什麽?」
他說「我的娃考大學。」
「你拜對了,文昌菩薩就管高考。」
「你不曉得,我的娃考的史丹佛,文昌菩薩懂得英語不?」
「那你拜聖母瑪利亞吧,她懂英語。「
那人更糾結了:「我曉得,但是瑪利亞他懂不懂四川話噻?「
這場荒誕的故事,不就是許多人信仰觀的縮影嗎?不就是很多人對信仰的態度嗎?
那到底什麽是信仰?
真正理解一件事物,先得刨清楚定義。
很多人其實壓根不理解信仰的真正含義,總是把信仰和信念、信任扯到一起。
信仰,其實就是對超自然、超世俗存在的事物,堅定不移的相信。
這裏有倆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這個東西一定是超自然的,淩駕世俗的。
它既不是自然界的,也不是社會裏面的,無論是什麽稱呼都無所謂:鬼啊、神啊、仙啊、佛啊。
第二你不能變,你必須打死不能改,你要堅定不移地相信。
否則,根本談不上信仰。
但是你看看很多人是在幹什麽呢?
人們會信各種東西,而且分門別類、按需分工。
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信,沒用的時候都會丟在一邊。
考大學的時候就拜文昌菩薩,想生孩子的時候就拜觀音菩薩。
航海的時候就拜媽祖,想發財的時候就拜財財神爺。
遇到鬼的時候,趕緊拜拜鐘馗。
得意時信儒,失意時通道,絕望時立馬抱佛腳。
國人的信仰像換衣服一樣隨時切換,因需求而變,因需求而崇拜。
多個信仰就是沒有信仰,你什麽都信,相當於什麽都不信。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 , 很多人其實是求佛祖、菩薩之類的信仰辦事的。
比如你磕兩個頭、燒幾塊錢的香,許下「誠意滿滿」的心願,你想幹什麽?
對著神像磕頭,嘴裏念著心願,心裏想的全是報酬。
要麽是想實作你的飛黃騰達夢,要麽是想保命,要麽是想保你的孩子金榜題名。
又或者自己遇難了、攤上麻煩了,趕緊把信仰拉出來背鍋。
家裏沒病人的時候,就不去上香,有人生病了,就趕緊去上香。
我發財的時候,不拜。
但是我遇難了、我破產了,想起信仰來了,趕緊拜拜。
希望神靈可以保佑我平安、保佑我東山再起。
或者發出這樣的誓言:如果你保佑了我幹成某件事,我天天給你磕頭燒香上貢品。
表面上求神拜佛,非常虔誠,但是骨子裏不就是在投機、想著以小博大嗎?
很多人真正的聲音是這樣的:
「我拜你,是因為我有需求。我信你,是因為你可能對我有用。」
這叫信仰嗎?這是扯淡的信仰,這不是在和信仰做交易嗎?
說是信仰,其實是生意;說是敬畏,實際是算計。
所謂虔誠,也不過是一層道貌岸然的外衣,連遮羞都顯得可笑。
所以很多人本質上沒有任何信仰,也不需要信仰。
他們需要的,是一種包裝自我的工具。
用佛像遮掩貪欲,用道教掩飾虛無,用聖經點綴心虛。
真正的信仰,是超越利益的,是一顆風雨不動的心。
而今天多數人的信仰,根本不是心的安放,而是利益的權宜之計。
當然,我尊重每個人選擇信仰的自由。
不論是信神佛仙道,還是信耶穌安拉,只要是真心的,就值得尊重。
與其燒香拜佛,不如問問自己,你信的,到底是神,還是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