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裏有一種能讓你心想事成的心理暗示,叫「你盯著哪部份,哪部份就會變多」。雞湯一點的解釋就是,你盯著陽光,陽光就會變多;你盯著美好,那美好就會變多。運用在感情中則是,你越盯著對方愛你的部份,那對方就會越愛你。
這個「盯著」,實際上也就是我常說的,親密關系裏 , 我們都需要的 「看見」。
「看見」不是指你看到對方做的不好的部份,而是能看到你他做的好的部份。你能看到他所有的付出,即便有些是他應該做的,但你也看到了,並且你很感謝他。這實際上是一種關於愛的回應,在心理學上也叫作「伴侶型響應」。有很多心理實驗證明,只有當「回應」產生,親密關系關系才會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方式產生更深刻的連結。
但我們很多人,都缺乏對伴侶的回應,哪怕心裏也看到了對方對自己的好,也羞於表達自己的愛意,甚至直接否定對方的付出,於是導致兩個人漸行漸遠。因為你的「不回應」,會給對方造成一種自己沒付出的錯覺,這會啟用他自身的挫敗感,覺得自己很沒用。他可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對你更加的好,加倍為你付出。但是很快,他就會在這種透支性的付出中筋疲力盡,並且因為你的「不看見」痛苦和壓抑。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再也不會對你付出了。
那為什麽很多人會習慣性的不回應對方對你的付出與愛意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讀,一些總是忽視愛意的人,其根源很可能是,他從來都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就是我們說的「配得感低」。
因為內心深處缺乏這種「配得感」,你篤定自己不值得對方對你那麽好,所以當面對一個願意為你付出的人時,你是無法坦然接受的,總想報酬點什麽。就比如對方送了你個包,你就要立刻回送雙鞋,否則你會覺得自己欠他的。也就說,你把接受對方的付出當做是一種虧欠,但又你不想時刻背負這種虧欠感,所以只好選擇忽視,對他的付出視而不見。
另一方面,因為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所以你也不認為對方可以一直對你好,你甚至都不相信你們會一直在一起。所以你害怕自己在接受並習慣了對方對你的付出後,開始依賴他的好,從而無法離開他。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恐懼,讓你不敢去正視對方對你的付出,假裝看不到他的愛。
並且,一旦有了這種「不相信對方會一直愛你的」想法,你的潛意識還會驅使你去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一步步地讓你「期待」的事情發生,驗證你的想法。因為人的潛意識就是這樣,寧願相信自己的感覺,也不願意相信事實是好的,相信他是真的會愛你。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的人,一定也是不愛自己的。因為這種「低配得感」一般都形成於童年時期,你也許有一個同樣總是忽視你、打壓你的父母。無論你怎麽努力,他們都從來不會表揚你、認可你。就比如你考了 100 分,滿心歡喜以為會得到媽媽的表揚,結果換來的卻是一句「別驕傲」。
於是長大後,你也就學會了這麽對待自己,忽視自己的努力,不肯欣賞自己。那一個連自己都無法欣賞的人,又怎麽會欣賞他人呢?自然,你無法看到伴侶的好,也無法去回應對方。當你看到伴侶的付出時,你同樣也會產生「我如果回應他,他就會驕傲」的想法,正如同童年時媽媽那樣對待你。
所以,想要擁有一段高品質的親密關系,學會去「回應」對方。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丟掉自己的「不配得感」,你要堅信「我就是值得值得對方對我這麽好,我配的上美好的一切 ... 」每天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你才能更自信、更松弛的去重新審視你們這段關系,才能發現曾經被你無視掉的關心與付出。
愛意需要回應。對一個人愛意的最好報酬就是回應他。同樣,你對自己也要這樣。看到自己的努力,接納自己的一切,當你足夠認同自己、足夠愛自己的時候,你才能帶著愛去發現更多的愛。而根據我在開頭提到的暗示法則,你越看到愛,對方才會越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