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清華教授彭凱平:中國社會正在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2024-04-22情感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是來自於木心寫下的【從前慢】,他在詩裏緬懷著過去緩慢的生活節奏,緬懷著過去的時光。對於生活在現代都市裏的人來說,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時常會讓人患上各種各樣的城市病,人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因此,人們會陷入巨大的困惑,有關於這個時代,有關於生活中的各種變化。而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彭凱平也在自己的講座中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社會正在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這樣一個問題也是人們在思考著的,如果用數據來說話,這個世界真的變得更壞了嗎?人們又是為什麽會在沒有經過調查之後就直接得出結論呢?現代的快節奏生活到底意味著什麽呢,到底是人越來越矯情了,還是這個世界越來越糟糕了,種種這些究竟是什麽呢?

時代變化莫測

中國社會變成什麽樣了呢?彭凱平教授給出的答案很肯定,中國社會變好了。他用了另一位教授的數據來說明這一點。

首先體現最明顯的就是自殺率下降了。許多人就開始質疑,現在自殺的人應該是越來越多了才對,生活工作壓力比以前大那麽多,各種各樣的自殺方式在現在層出不窮,自殺率為什麽會降低?而事實是,過去的自殺不一定會處理為自殺,過去的壓力來源遠比現在要多。

溫飽的生存壓力、戰爭的安全壓力、封建的人權壓力,哪一個不比現在嚴重呢?彭凱平教授還特意提到了女性的自殺率下降,封建和父權的壓力減輕,讓女性有了喘息空間。那麽過去會怎麽樣提到女性的自殺呢?守節。連說自己是自殺的權利也沒有,人命就如同草芥。


體感其實沒有人們想象之中的有效,用數據來說話比眼見為實和身邊即世界要靠譜得多。

許多想象之中的理所當然,其實可能在推理之中會缺少了重要的一環。

人們每天看著社會新聞,覺得這個世界藏汙納垢。人們每天看著感動中國人物,就會被人間真情所打動。世界本就是矛盾的伴生體,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邪,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夠概括的。如果因為幾件事就概括了世界的本質,這一定只是概括了自己眼裏的世界。

即使是身邊人的故事,也可能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過了幾手的故事,即使最開始再真實,也是添油加醋過,不知加了多少奇奇怪怪的細節。

反而,因為是很近的故事,所以人們在接受細節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以為身邊人不會欺騙自己,讓這一部份傳播的故事反而成為了「燈下黑」。

被身邊人故事蒙蔽了雙眼,其實自己根本沒見過那些傳說裏的「真實發生」,卻用想象力把事情說的有鼻子有眼。

真實不應該只存在於人們的口中,它還需要人們把它從一團迷霧中剝離出來,才能成為真正的事實,要不然它永遠都只是一個令人聽過就遺忘的民間故事。

關註幸福的不幸

那些被人們選擇性遺忘的真相是出於什麽原因被選擇性遺忘了呢?彭凱平教授認為,第一這是出於對時代的懷舊,人的記憶會有美化性,這是正常現象。人們會記得過去的快樂,以此來諷刺現在生活的難過。

另一點就是,人們的關註。在填飽了肚子後,人們終於開始關心是不是心理有問題,是不是生活得不幸。人們把抑郁癥歸結為現代生活的痛苦,那麽過去就沒有抑郁癥了嗎?它從未消失過,只是過去它有各種各樣的名頭,郁郁而終,心病,思念成疾。

並不是它沒有出現,只是人們一筆帶過,藏在角落裏的故事變得渺小了。它一直存在,只是沒有被擺到台面上來。人們的痛苦被藏在了時光裏的塵埃裏。

自殺也好,不幸也罷,在人們還沒有填飽肚子的時代不會受到任何重視,人們連保住性命都顯得那樣艱難,怎麽會有多余的精力來關心這些看起來僅僅只是因為人的脆弱,才會有的問題呢?只有當人們開始關註幸福,才會發覺這個世界上有這樣多的不幸。

關註一件事對於它的發展是不是好事呢?是。但是如果是過度關註,對於任何事都不會合適。發展是需要順其自然的,過度關註就像是揠苗助長,一直盯著它的發展,眼見著還沒長高,就動手拔一下。

人們會因為過度關註社會新聞感到焦慮,但社會新聞之所以會成為新聞,就是因為它的特別性。人們也因為自己轉發的社會新聞還沒處理,感到焦慮,懷疑行政效率。

但事實是正常流程也需要時間,被輿論壓著加急處理的社會事件,是不是又占用了其他沒有被關註事件的解決呢?

過度關註其實才會產生錯覺,錯以為全世界都是一個樣子。而這樣最容易起反作用。越看著這些越覺得自己不幸,想著怎麽會生在這樣糟糕的時代。

從來不存在真正的完美,盯著不完美的缺點生活,又怎麽讓自己獲得幸福呢?更糟糕的是,三人成虎,說得多了,人們自己都要信以為真了。一個人說著自己慘,一群人有了共鳴,便自大地以為所有人都這麽想,看看轉發數不過幾十條,還有幾條重復轉發。

輿論具有煽動性和不理智性,如果無法做到在輿論的裹挾中保持理智,就容易成為烏合之眾中的一員。而法不責眾,被傷害的一方毫無還手之力,最終只能換來一句不痛不癢的抱歉。但真相從不會因為說得人就變成了虛妄。

學著積極生活

同樣,那些不幸不會因為失去了人們不看就不存在了。現代的快節奏生活並沒有錯,它屬於這個時代,人們會嘲笑它的功利性,會氣憤於它的冷漠。它有自己的糟糕。但是李子柒畫一樣的鄉村生活,人們又真的能適應得了嗎?

人們是真的能適應自給自足不叫外賣,能適應那些不曾拍出來但真實存在的蚊蟲,能適應看手機的時間被幹農活占據。這些難題都是自給自足生活的問題。

人們難道不也會嘲笑不怎麽使用移動支付的其他國家嗎?大工業時代不是退步,農業時代的慢節奏被工業快節奏打散,習慣了大工業的便利,快節奏的人突然慢下來也很難以適應。

在彭凱平教授的眼裏,幼時的他會去排隊為了買到生存資料,而現在人們並沒有這種煩惱了,這就已經是最大的進步了。如果說覺得這個社會越變越差,那麽應該去學習的是積極心理學。

就像是世界有兩面,情緒和看問題的角度也有兩面,積極面對生活,即使外面是狂風暴雨,也會認為是浪漫彩虹的前奏。

消極面對生活,春暖花開的時節,在他們眼裏,那也只是「花粉過敏癥的煩惱」。消極的看待問題,無論看的是什麽,最終都會歸結為糟糕。社會是在一點點地去變好的,它會有那些它還沒來得及改的東西,需要人們給它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改變,而不是一直盯著那些問題去指責。

與其選擇消極而痛苦的面對,不如選擇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的小小變化,像呵護一顆小樹苗,而不是像在指責一顆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