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梁文道×吳曉波×李繼宏:這個時代還有人讀紙質書嗎?

2024-03-04情感

最近,十點君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很有感觸:

「如果有人這麽問你,為什麽還要看紙質書?

你告訴他,因為你偏要在這薄情的世界裏,深情地活。」

這幾年,翻動紙質書的那份靜謐,正在逐漸被電子裝置上閃爍的文字所取代。

或許是出於便利性的原因,或許是出於環保的考量,不少人開始轉向電子書閱讀。

然而,正如文章開頭所講,十點君一直覺得:

紙書所帶來的觸感、書頁間獨特的香味以及翻閱的樂趣,是電子書永遠無法取代的。

在閱讀紙質書時,人的思考會更加深刻,靈魂也會更加自由。

當你翻閱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時,如奔赴一場情感盛宴,每一頁都是對背叛與復仇的深度探索;

再比如梭羅的【瓦爾登湖】,輕撫每頁紙張,仿佛就置身於湖畔,在漣漪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正如【瓦爾登湖】的譯者李繼宏所說:

每個人都能夠清醒地活著,追隨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去成為與眾不同的、獨立自主的人,這是梭羅的理想。

最近,恰逢李繼宏老師的譯著【瓦爾登湖】出版十周年,也是【瓦爾登湖】誕生170周年。

在日益數位化的時代,諸如【瓦爾登湖】等經典的紙質書籍,它們的價值究竟在哪裏?

在無紙化的「大勢所趨」面前,我們曾叫作「書」的東西,是否已然走到了盡頭?

3月5日晚上8點,十點讀書將邀請建本的三位創人梁文道、吳曉波和李繼宏,一起來聊聊:

「走向夕陽的紙書」。

點選下方按鈕預約直播↓

據統計,2022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和電子書的閱讀量分別為4.78本和3.33本。

隨著社交媒體、視訊遊戲等娛樂形式的蔓延,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閱讀時間也就隨之大振幅減少。

網友@森 說:

「現在,我要讀一本書,一般會先從線上找。資源很多,價格也很實惠。」

舉個例子。

在豆瓣網上搜尋【雙城記】,一般會搜到十幾個譯本的條目。

絕大多數會有兩個標簽提示,一個叫「可試讀」,另一個叫「有電子版」。

與此同時,在當今數位化潮流席卷全球時,圖書市場萎靡不振的現象卻日漸顯著。

根據美國圖書出版商協會數據顯示:

紙質書銷量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而電子書銷量則有所增長。

同樣的,根據中國【2023年圖書零售市場年度報告】顯示:

2023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為912億元,同比上升4.72%,恢復增長態勢。但從實洋來看,同比增長率為-7.04%,仍在持續走低。

紙書,被一步步擠壓到了閱讀的邊緣。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呼籲:

「請高擡貴手,放過苦命的圖書業。」

網上也有不少人唏噓: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可實際上,對紙書而言,從來沒有「最壞的時代」。

有的,只是「更壞的時代」。

不僅選擇權「被取消」,連曾經「安身立命」的實體書店,現狀也同樣不容樂觀。

不少傳統實體書店面,都臨著關閉或轉型的壓力。

像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巴諾書店,不得不采取各種策略來應對市場的挑戰,比如增加非書籍商品的銷售,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動等。

根據「有贊」數據顯示,2023年,它們統計了1000多家實體書店經營情況,其中近一半都在虧損。

線上書店,也同樣「兇多吉少」。

開卷 數據顯示,三大電商的圖書零售碼洋,相當於全國10萬家中小書店之和,占到總渠道的五成。

而2023年短視訊電商則同比增長70.1%,成為僅次於平台電商的第二大圖書銷售渠道。

但同時,短視訊渠道擊穿了行業的折扣底線,超過四成的線上圖書透過打折來促銷。

這樣的沖擊,使得實體書籍售賣進一步走低。

在北京一家名叫「由新書店」的門口,直接擺放著兩行標語:

「實體書店是瀕臨滅絕的物種,感謝你的尊重與愛護。」

隨著紅利的衰退,線上流量只會越來越貴,行銷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夾縫中生存的圖書行業,只能被迫迎合市場,以此來謀得一息生存機會。

點選下方按鈕預約直播↓

在物質不太富裕的年代,許多人為了買一本心儀已久的書,不惜節衣縮食。

甚至為了能讀到一本書,去借閱、手抄或轉譯。

把對資訊與知識的渴求,化作了對紙書的癡迷。

十點君想到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故事。

20世紀初,年輕的海明威渴望能成為一名作家。

一天,他聽說書店有一本心儀已久的文學經典【加西亞·洛爾卡詩集】。

但價格很昂貴,相當於他幾個月的生活費。

為了能購買這本詩集,海明威毅然決定節衣縮食,努力攢錢。

後來,這本書成為他的啟蒙之光,激勵他踏上文學之路,最終成為世界文壇的璀璨明星。

經常有人在後台問:

「在這個時代,讀書還有什麽用?」

網友們的回答很無奈,也很真實: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卻不如網紅嘩眾取寵賺得多。」

「披星戴月,起早貪黑,終究還是要回歸平淡的日常,打一份平凡的工,過普通人生活,又何苦折騰?」

所以,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到底還有必要讀書嗎?

當然有!

莫言曾在多個訪談中提到了他對讀書的熱愛:

為什麽要努力讀書?只是為了以後不想在碌碌無為中周而復始,不願在柴米油鹽的計較中磨滅希望。而讀書就是幫助我們實作價值的捷徑。

作為閱讀紙質書成長的最後一代, 建本的三位創人梁文道、吳曉波和李繼宏,也會在直播中,分享各自的閱讀經歷。

點選下方按鈕預約直播↓

讀書,不僅是沖破人生階層的捷徑,也是予你超越自我的機會。

20多年前,來自山西長治的保安張俊成,透過自學考試考上北大法律系專科,逆襲成為「北大保安第一人」。

在去北京做保安之前,張俊成給鐵礦撿過礦石,也去汽修廠打過工。

雖然身處塵埃,張俊成卻有著讀書夢。

被分配到北大當保安後,他告誡自己「好好讀書,一定要努力再努力」。

之後,張俊成不僅順利拿到了法律專業自考專科畢業證,而且畢業後回到家鄉任教,還創辦了一所中職學校。

「沒有一艘非凡的戰艦,能像書籍一樣,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

而閱讀紙質書,則在閱讀之外,增添了一份儀式感和神聖感。

古人會「凈手焚香」,而現在的我們,在拆箱與撕塑封的時刻,又或者在翻書聞到紙張與油墨的氣味時,又何曾不會覺得和書多了一分交流。

央視紀錄片【書籍的力量】,曾講過紙書的歷史演變。

當黃帝統一華夏之後,他發現用結繩記事的方法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求,於是他命史官倉頡想辦法造字。

倉頡受到動物腳印的啟發,造出了初代文字雛形。

公元105年前後,中國東漢的蔡倫率先發明了紙。

之後,隨著印刷術的出現,書本應運而生。人們開始學習讀書識字,許多寶貴的生存經驗得以傳承。

這就是書籍的誕生過程。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紙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以經典文學作品為例。

莎士比亞的戲劇、托爾斯泰的小說、杜甫的詩歌等,這些作品被印刷成紙質書籍後,得以被廣泛傳播和傳承,影響著世界各地的讀者。

讀【詩經】,感悟幾千年前古人特有的浪漫;

看路遙【平凡的世界】,從時代的車輪中感悟人生的厚重。

同樣,歷史文獻的保存和傳承也離不開紙書的重要作用。

古代的經書、典籍、文獻等珍貴資料,透過紙質書籍的保存,得以延續至今,為後人研究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此外,紙書也是藝術的一種呈現。

精美的插圖書籍、精裝豪華版書籍等,透過精美的設計和裝幀,將文字與藝術完美結合,為讀者帶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享受。

每一本紙質書,都像是一個視窗,通向人們未曾涉足的世界。

建本的三位創人梁文道、吳曉波和李繼宏,也會在直播中,討論紙質書的魅力究竟何在。

點選下方按鈕預約直播↓

在【讀書的力量】中,有這樣一段話:

書是和人類一起成長起來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學說,一切打動心靈的熱情都在書裏結晶形成。

在書中,我們找到了人類與智慧共同成長的奇妙旅程。

每一段震撼心靈的智慧,每一絲觸動靈魂的熱情,都在書頁間凝結成永恒。

3月5日晚8點,我們將建本的三位創人梁文道、吳曉波和李繼宏請到了直播間。

點選下方按鈕預約直播↓

共同聊聊:

如何看待「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在各位的藏書中,是否有特別值得分享的經典版本?

書籍作為人類文化的標誌,是否被賦予了太多的意義?

「讀書人」與「做書人」有什麽關系?

是否還有對紙書的想象有待實作?

......

3月5日晚8點,希望在直播間,可以攜手每一個愛讀書的你,共同完成這場關於紙質書的討論。

讓我們一起靜下心來,開啟書頁,與書中的智者對話。

或許,生活很多的答案便不言而喻。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