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容易抑郁的孩子,多半有這5句口頭禪,希望你一句都沒聽過

2024-03-04情感

網上有個熱門問題:「為什麽現在休學、厭學、得抑郁癥的孩子越來越多?」

【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

中國青少年抑郁癥的檢出率比四年前翻了一倍,其中高中生達到驚人的40%,初中生30%,小學生10%。

有人指責說,現在孩子越來越矯情了,上一輩完全沒這麽多事。

也有人不解,明明生活條件更好了,心理問題怎麽越多了。

其實,沒有一個孩子會無緣無故抑郁,只是突然被發現而已。

就像教育專家尹建莉所說:「那個痛苦的炸藥包,早就在那塊開始積聚了。」

容易抑郁的孩子,多半有這5句口頭禪,希望你一句都沒聽過。

當一個孩子經常不快樂時,往往是輕度抑郁的前兆。

在電影【深海】中,女孩參宿就是如此。

因為父母離婚,她感覺自己是多余的存在。

拍全家福時,要不是攝影師提醒,父親差點忽略她。

後媽給她買了不合適的鞋子,她明明不喜歡,卻強顏歡笑地收下。

參宿把自己裹在媽媽留下的紅衛衣裏,把「不快樂」掛在嘴邊,臉上很少有笑容。

即便她患上抑郁癥,爸爸依舊覺得無關緊要: 「什麽抑郁癥!多笑笑就行了,咱不花這冤枉錢。」

為了讓爸爸放心,她逼自己開心起來,生活卻更加糟糕。

俗話說:「言為心聲。」

孩子的口頭禪往往不是電洞來風,而是折射著內心的所思所想。

當一個孩子說自己很煩時,意味著內心很痛苦。

這時他眼裏的世界,是殘酷、冰冷,且孤立無援的。

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孩子就會變得敏感、脆弱、抑郁。

在【少年抑郁癥】一書中,有個故事特別觸動我。

女孩張寧在14歲那年,確診了抑郁癥。

第一次做抑郁測評問卷時,她看到有個問題是:「你最近是否感覺睡眠不深?」

在「從不、偶爾、有時、經常、總是」這5個選項中, 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總是」。

從初二上學期開始,她就開始失眠。就算晚上什麽也不想,也只能迷迷糊糊睡三四個小時。

因為睡不好,她第二天會無精打采,在課堂上突然頭痛。

在失眠了半年後,她才告訴家人自己的痛苦。

長期睡眠不足,對她的身心產生了很大影響,以至於後來不得不休學。

現代孩子普遍壓力大,再加上手機等電子螢幕的普及,更是縮短了睡眠時間。

可要知道,生物鐘會影響人的情緒、荷爾蒙水平、體溫和新陳代謝。

格拉斯哥大學教授丹尼爾·史密斯的一項研究顯示,生物鐘混亂的人,更有可能出現重度憂郁和抑郁。

要是孩子頻繁失眠,千萬別掉以輕心。

多問幾句,及時幹預,或許就能幫他們少走彎路。

「我懶,我沒用,我什麽也做不好,我對不起父母......」

女孩一見到臨床心理學家楊意,就哭訴起來。

楊意問她:「你剛才告訴我的這些癥狀持續多久了?」

她說:「很久了。」

「大概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

「初一。」

當楊意告訴女孩媽媽對話內容時,媽媽不可思議地說:「這麽久?」

在她看來,女兒只是變懶了,沒想到這麽嚴重。

實際上,女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蔫蔫的,甚至連打遊戲、看電視都沒興趣,只是在床上躺著,什麽也不看,什麽也不做。

就連日常起床、穿衣、洗漱,女孩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以前女孩喜歡畫畫,一畫就是幾個小時,可現在已經好久沒畫了。

父母對女孩的變化一籌莫展,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女孩不是故意偷懶,而是心力不足。

當一個人嚴重缺乏行動力,對曾經喜歡的事都提不起精神時,是抑郁的表現之一。

曾看過一句話:「抑郁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對抑郁的人來說,身體就像是被放了氣的氣球,光是活著就已經用盡全力了。

所以,下次當孩子遇事偷懶、磨蹭時,不要一味批評,而是看看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再對癥下藥。

網友@翠子分享自己的經歷。

她的父母不管做什麽事,都會強調一切都是為了她。

這讓她從小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都是我的錯」

她每花一筆錢,都會有負罪感。每做一件事,都會反復咀嚼,回想自己做錯了什麽。

哪怕是父母吵架了,她也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聽話,成績不夠好。

因為長期為父母的感受負責,她被不必要的內疚壓垮,用了好幾年才走出來。

認知心理學家阿倫·貝克做過一項調查,超過80%的抑郁癥患者自稱他們厭惡自己,常常覺得生活如此糟糕,是自己做錯了什麽。

他們把一切歸咎於自己,總想滿足別人的期待,不惜自我攻擊,最終不堪重負。

或許,我們都該像心理咨詢師陳海賢所說的那樣: 「我為我的生命負責,你為你的生命負責,絕不輕易越界。」

47歲的媽媽半夏,是一名失去孩子的母親。

她的女兒小酒是在2020年,確診了重度抑郁癥和雙相情感障礙。

在跟疾病纏鬥了近3年後,小酒給媽媽留下一封信:很抱歉實在堅持不下去,我真的很愛你,但我太想解脫了......

生前,小酒曾寫下遺書,也試過傷害自己,不止一次透露過不想活的想法。

當時看到這些跡象時,半夏很生氣,覺得小酒不該這樣做,雖然沒有罵她,但也沒給她好臉色。

後來,半夏才意識到這些明顯的抑郁癥狀,都被自己一次次錯過了,後悔不已。

有時候,孩子會說一些「大逆不道」的話,這或許不是他們不懂事,而是實在撐不住了。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李雪霓就遇到過這種情況。

一位13歲的女孩告訴她:

兩個月前我大概一周有1-2次想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而現在我隨時都會想,同時我又特別內疚,想到愛我的人,我沒法做這樣不負責任的事。

沈溺在抑郁情緒中久了的人,很容易產生自殺的想法。

根據世衛組織的估計,目前全世界有3億人受到抑郁癥的困擾,每年因為抑郁癥自殺的人數高達100萬人。

柳葉刀發表的【世界精神病學協會抑郁癥重大報告】裏也提到,抑郁癥自殺死亡的風險,是標準化死亡率的20倍。

倘若你發現孩子有些厭世,經常說「不想活了」,一定要及時向專業人士求助。

抑郁,是心靈的小感冒。

在我們身邊,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可能抑郁。

孩子得抑郁癥,不一定是父母的錯。但幫孩子防治抑郁癥,卻是父母的責任。

父母聽到孩子的這些口頭禪後,該如何處理呢?

第一,觀察頻率,主動辨識出壞情緒。

在快節奏的當下,出現抑郁情緒很常見。

父母要留意孩子的口頭禪,如果他們說出了一些負面的話,要看是短期情緒波動,還是持續感覺很喪。

嚴重的話,最好第一時間透過專業治療來診斷。

不過於焦慮,也不諱疾忌醫,就是改變的開始。

第二,心態松弛,盡量營造好的環境。

曾得過抑郁癥的記者張進發現,抑郁癥患者的視覺會發生變化,看任何東西都是灰色的。

所以待在色彩明亮的屋子裏,會有助於改善情緒。

平時,父母可以帶孩子多去大自然走走,多曬曬太陽,少看電子螢幕,留一些時間讓孩子發呆放松。

第三,學會接納,提升孩子的價值感。

處於抑郁狀態的孩子,最怕家人的否定。

如果父母只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說「你應該振作起來好好學習」,只會適得其反。

不妨先承認當前的狀況確實糟糕,再告訴孩子:「你現在很難過,沒關系,我陪著你。」

家人真誠的愛和關心,很有利於康復。

專欄作家和菜頭曾說:

無論是身在痛苦之中,還是身在抑郁之中,人的狀態就是一個蛹躲在繭房裏。要麽困死在其中,要麽完成蛻變破繭而出。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破繭而出活成想要的模樣。

作者 | 林希言,公眾號:希言說成長

主播 | 應猶,公眾號:枕邊經典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