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給奶奶發了2000塊紅包,我終於不再是「被催婚的兒女」

2024-03-18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很多人成長過程中都有那樣一個瞬間,像蘋果砸在腦袋上那樣「咯噔一下」,一個聲音說,「爸媽終於不覺得我是個孩子了」。



文| 駁靜

有個關於父子的笑話。說兒子大學畢業找到工作那天,父親在家弄了點酒菜,父子把酒言歡。喝到酣處,父親說:「從此你要立足社會了,以後咱們就當哥們兒處。」兒子深受感動,摟著父親的肩膀說:「你說得對!咱倆這麽多年了。」說了半句還打個酒嗝,「我叫你爸這麽多年,什麽時候你也叫我聲爸?!」

與父親同桌喝酒,某種程度上算是個「成人禮」,在眾多宣示「我不再是個孩子了」的行為中,當父母的面抽煙是另一條, 假如家長——尤其是同樣抽煙的父親看到兒子抽煙的瞬間,眼神再流露點兒驚訝之情,這個兒子便會相當滿意。驚訝之後又恢復平靜,從此之後會給他遞煙,那種默許與默契,曾被不少經歷過類似情節的男孩反復咂摸。

【都挺好】劇照

心理學家的分析是,抽煙也好,喝酒也好,包括青春期的孩子會突然開始閱讀一些可能中年人更適合閱讀的書籍(比如哲學類),並在飯桌上與父母交流,都是試圖與父母建立平等關系的行為。小鐵正在讀研,女朋友是他高中同學,她是個學霸,所以父母早就聽聞這位女同學的名字。他們確定關系的第一天,他就拉著女朋友坐到了手機鏡頭前,正襟危坐,第一句話就是:「爸,媽,這是×××,還記得嗎?現在她是我女朋友。」這是小鐵高中就暗戀的人,這樣向父母宣布戀愛關系也是他高中就想做的事,這天終於實作了,他說那種感覺比他想象中還要美妙。

對年輕一代來說,有兩種情況會讓年輕人感受到自己「長大成人」,一種是做了被父母籠罩時無比渴望的事,一種是做了無比艱難的事。

無比渴望的事,對有的男生來說是「第一次晚上不回家不需要報備」,小劉的這個「第一次」發生在大一時。 他是天津人,大學就近在本地讀的,學校離家只用騎自由車20分鐘,所以他就理所當然地沒有住校。說起來,仍在上學,仍從父母那裏每月領生活費,任何外部條件都沒有變,升入大學的那個晚上,小劉就是覺得這個晚上可以自由地在外留宿了,既不需要家長同意,也不需要打招呼。回想起來那個晚上他印象很深,因為他在網咖唱了一晚上的「今天我不回家」。

【小歡喜】劇照

仙仙回憶她長大成人的艱難時刻,是2018年的夏天,那年她正好18歲,是高三前的那個暑假,她察覺到自己大機率有了抑郁跡象。但是與父母講述這件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她家有三個孩子,她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她經常慶幸自己是留守兒童,童年時期仍然從爺爺奶奶那裏獲得了許多愛。等到後來父母回家,帶著他們姐弟三人生活,她看到的也是父母不間斷的爭吵、不和以及偏心弟弟,比起來,妹妹沒有她幸運。

高三前那個暑假,學校組織統一補課,仙仙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只覺得好疲憊,想停一停」。 她知道這個暑假有多重要,知道高考有多重要,或許是自我保護機制在起作用,仙仙突然決定,不參加暑期補課,而是自己在家學習。 她覺得自己非常需要這樣的一個緩沖期來喘口氣。她爸媽聽完她的想法,都認為這個決定很荒謬,「他們互相看著,有點手足無措,爸爸小聲對媽媽說了什麽,媽媽說,‘我哪兒勸得動她啊’」。最後他們商量的結果是,讓女兒自己跟老師請假,因為他們可說不出口。 「跟班主任請完假後,我突然想到一句話,我只有我自己了。」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劇照

後來仙仙也考上了大學,現在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上一個春節之前,她媽媽在微信裏問她,今年過年回不回來,再看微信聊天界面,還停留在上一次爭吵裏,那些難聽的詞句都還赫然在目,沒有和解,也沒有道歉,就突兀地問她回不回家。 她決定不回復,也不回家。

這個除夕夜,她在外面逛了好久,入夜後,她發現商鋪和小吃店原來會關門歇業。她走了很久,才找到一家賣蛋包腸的店,她看看來來往往的人,猜想他們都是吃了年夜飯幸福地走著,只有她一個人是拿著一根蛋包腸。仙仙說,她很意外,自己感受到的不是悲傷,不是孤單,而是新奇和神奇。她覺得自己很獨特,還有一些她不太明白的微妙情緒。不管怎麽樣,她都告訴自己說,已經選擇了,不可能再回去。

事後,仙仙得知,自己完成的這件無比艱難的事叫作「斷親」,不知道未來會怎麽樣,但假如要邁出與父母重新建立聯系這一步,那一定是在她自己非常舒適、感覺到是平等關系的前提下才會做的事。

【歡樂頌】劇照

假如認可家庭裏的權力等級概念,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的升格,勢必伴隨父母權威的削弱。 在一些非常常見的案例中,父母對子女職業選擇服軟、妥協,都是從子女「賺到錢」開始的,特別是藝術家、演員這一類職業,一旦「成功」就是「名利雙收」,那種相對極端的情勢下,父母會從自己無法理解的巨大的成功中回過來神來。經濟基礎在兩代人權力更叠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很可能比我們想象中要重要得多。

小李是工科生,他考入北京一所「211」大學讀研究生後,每個月能領到導師發的3000元補助,當他發現這筆錢基本夠生活的時候,立刻對與父親的每周通話失去了耐心。他父親一直對他的選擇很不滿意,從讀本科開始,就不斷灌輸畢業後離開北京回到家鄉考編制的理念。小李非要考研,雖然父母沒說,但他自認為自己只有一次機會,第一回考不上,一定會被父親切斷經濟來源,以此脅迫他回到家鄉去。所幸他考上了,而且還是滿意的學校與專業。他告訴自己,好,現在住校,又有收入,最起碼不會餓死,假如父親逼人太甚,那麽由他去好了。 他好像獲得了對話的勇氣。

【都挺好】劇照

小李花三個月時間,與父親電話溝通了幾次,著重向父親描繪了人工智慧的未來,也舉了幾個師哥師姐畢業後拿高薪的例子。父親終於松口了。 一方面他覺得父親「功利」,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的說服能力感到自豪,小李心想,這個過程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成人課」吧,而這門課是由父親親自傳授。

工作之後回饋家庭,雖然是孝心的體現,卻能實打實地幫助年輕人提升家庭地位。 銘銘從大學拿到實習薪資時就開始給奶奶發過年紅包,第一回是200塊。正式上班後,終於給奶奶發了2000塊的大紅包,達到了「成年人的最高標準」——從小她就知道,家族裏條件最好的那個伯伯,每年給她奶奶的紅包就是2000塊。這個數位她是自作主張,完全沒有跟爸爸商量,但怎麽說呢,整個大家庭都知道了,銘銘是那個給奶奶發最大紅包的孫女兒。

去年,銘銘經歷了這樣一次令她意想不到的談話。那天回家,爸爸去機場接她。還在路上,他就小心翼翼地問女兒近幾年的生活規劃,聽到她說沒有特別大開支的時候,說「回家跟你聊個事兒」。 回到家裏,父女倆坐在客廳,父親告訴女兒說投資方面出了點事,情況不太好,但假如女兒有開支方面的計劃(比如要買房)還是可以跟他們講,他們來想辦法。

【小舍得】劇照

銘銘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是作為一個成年人,與父親面對面坐在沙發上,共同就家庭問題探討出口,甚至她還給出了一些建議。 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完全擺脫了「被催婚的兒女」身份,而是一個成年人被另一個成年人認可了,「他們在你眼前衰老、後退,你變成了家庭的中心,感受到肩膀上被註視的重量」。

父母其實可以有意識地來幫助孩子完成「自我同一性」。說一些話、做一些事,甚至在子女生活中多退一步距離,還可以更積極地邀請孩子坐到家庭決策桌上來。

兔兔今年還在讀大三,兩年前也就是19歲的時候,她正在客廳忙實習的工作,而她爸也因為深更半夜接待了晚來晚走的客人而睡在客廳。大概是淩晨三四點,她爸突然說了一句:「姑娘,我跟你說,你老漢兒幾十年來算是終於做成了一件事。」她聽到的時候特別震驚,不知如何作答,回頭看爸爸,看到他躺在沙發上,蓋著被子,是特別放松的睡前狀態。那天晚上兔兔就想,這麽掏心窩子的話是不會對不懂事的小孩說的。難道不知不覺地,她在爸爸眼裏已經是個大人了? 自從有了這個意識,她就註意觀察了起來,飯桌上,她爸會主動聊起「非常大人的話題」,比如俄烏沖突、人民幣貶值、銀行利息下調等這些時事政治新聞,會問女兒的看法。還有不少類似情節,愈發讓兔兔覺得自己該挺直腰板,當個大人了。

【二十不惑】劇照

小爍是北京孩子,兩年前讀大四時,他父母就開始討論,是否要換個房,換到離他工作單位近的區域。小爍制止了他們,告訴父母現在不像過去了,一個單位待一輩子。不過這個話題幾乎發生在每個周末的飯桌上。半年前,事態發生變化,過去模糊不定的討論突然變得目標清晰,「就換到西城或者海澱」。一問才知道,原來父母打算為他未來的孩子做準備,要換成學區房!小爍聽完「人都傻了」。

小爍說他難以想象,他作為與父母同住的「單身狗」,居然要為了一個很可能十年內都不會出現的「小孩」過苦日子,按照他們家的經濟能力,換學區房只會害全家住進逼仄的一(兩)居室,並且還要還幾十年貸款。但是怎麽說服父母,得有方法。他將學區房概念可能瓦解等房地產前景講給父母聽,同時,他還重點強調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不一定會結婚,更不一定會有孩子。就算未來可能有,他們對自己的照顧,到今天已經足夠了,孫子一輩的事其實不用他們操心。

父母當時表情相當復雜,小爍腦補他們的心理活動包括:「啊,我的孩子終於長大了,懂得真多;不愧是我的孩子;雖然對房地產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但沒有關系,我們已經很滿足了。」 換房的事討論了兩年,終於翻篇了。簡直讓人懷疑他們多少有點拿這件事測試小爍。

【小敏家】劇照

我采訪的上述這幾位「00後」有個共同點,家長都相對開明,他們父母這一代人,對於家庭裏的權威地位並不貪婪。 但據心理學者觀察,更普遍的情況是,中國文化裏,家長仍然很難將孩子當成年人對待。 在有一些家庭中,孩子已足夠成熟,但仍然會為了父母的面子而順從,不會去挑戰他們的權威。比如,一個50歲的北方男人,在單位是領導,但在父親面前,很可能連煙都刻意不抽。

(本文選自【三聯生活周刊】2024年第11期。實 習記者郭思航對本文亦有貢獻)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 小風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