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逃避、忽略、反感那些與自己思維不同的人和截然相反的觀點,也就失去了兼聽則明,深度思考的能力。
富書作者: 蒲公瑛
來源:富蘭庫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人最可怕的是陷入自己的思維,看不見別人的處境和艱難。
香港富豪田北辰,出生在優越的家庭,名校畢業後,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公司。
他以自己的經歷認為,窮人之所以翻不了身是因為懶,害怕吃苦,不值得同情。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公開參加【 窮富翁大作戰 】的底層體驗,為窮人們做榜樣。
然而兩天過後,就被啪啪打臉。
當富豪成為清潔工,住在不足15尺的「籠屋」,每天掃地,倒垃圾十幾個小時,累得腰酸背痛,也吃不起一餐盒飯,他才知道底層人的處境有多難。
富二代的他,身邊圍繞的是精英,看到的是資源和機會,聽到的是如何創業和借勢,相信的是「只要你有鬥誌,弱者也能變強者」。
接收的資訊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圈層 。
只接受自己認同的資訊,拒絕其他圈層的觀念和看法,是一個作「繭」自縛的開始。
警惕「資訊孤島」
董宇輝說:「以前我們以為互聯網會開啟外部智庫,讓我們跳出盒子去看到更多,思考更多。」
其實,並沒有,因為大數據會投其所好,我們最後處於資訊繭房之中,還不如古人看到的真實,看到的多。
什麽是資訊「 繭房 」?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只關註自己喜歡的,自己認可的資訊,久而久之,就會被這些同類資訊包圍成一個「蠶繭」,形成桎梏。
這些「蠶繭」把不同圈層的人,分割成不同的「孤島」,彼此之間互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有一陣子,一個叫 秀才 的視訊博主爆火,在中老年圈是頂流,直到他被封號的訊息傳來,年輕人才驚訝發現,他居然是一名千萬粉絲的視訊博主,在年輕人圈中,卻查無此人。
不僅是視訊平台的精準推播,把不同年齡的人,分隔在不同的資訊繭房,也有人主動選擇待在自己的舒適領域,而不知外面的世界。
曾經有個很火的綜藝節目【考不好沒關系】,有一期很有意思的節目。
節目裏,主持人張紹剛,邀請了很多博士爸爸,讓他們來做很簡單的常識題。
結果這些爸爸創造了一個 紀 錄,該節目開播以來的最低分——平均得23分。
高學歷的博士爸爸,為何得分如此之低?
一個博士爸爸解釋道:「這並不奇怪,我們這些做博士的人,做研究就是在一個地方向下挖井,挖得越深,越了解井下的世界,但擡頭看到的天空卻越窄,所以很多方面,我們還不如普通人。」
在海量的資訊湧來時,我們應該有選擇地接收,以節省我們的精力。
但只接受自己領域內或讓自己舒適的資訊,就會被單一、片面的資訊誤導,造成自視甚高,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坐井觀天,看不到井口以外的天空。
要廢掉一個人,就讓他一直沈迷在自己的世界
【拆掉思維 裏 的墻】裏說:「 你看世界的角度,決定你的樣子。 你的認知高度,就是你能站到的高度。」
在大數據時代,個人喜好得到了最大程度 滿足, 你觀看某個視訊之後,就會持續收到類似視訊的推播; 你給某篇文章點贊之後,你會經常刷到這類文章。
你不喜歡的,不感興趣的,都給你過濾掉了,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
久而久之,我們接受到的資訊越來越單一,許多事情的真相被埋沒在網路的背後。
藝術家向梅,被一些不良媒體造謠,說她退休後生活悲慘,並大肆渲染, 很快謠言得到瘋傳,並不斷得到轉發擴散。
許多不明真相的人,也加入「正義」的討伐隊伍之中,對向梅的家人進行攻擊、辱罵,給向梅和家人帶來了傷害。
即便在向梅本人出來辟謠後,卻依然有人相信謠言。
當人反復接受某個資訊和觀點時,就更容易偏信它是真的。
在這些真真假假的資訊中,若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偏見就會被不斷加深。
網友@ 小琳 在知乎上說了自己的遭遇。
過年回老家,和親戚閑聊,當提到自己在大城市的薪資後,親戚竟嘲諷他:「讀那麽多書,在大城市有什麽用,還不如做直播。」
因為親戚看到的是,身邊很多人在家做直播,月入好幾萬,還不費勁。
小琳解釋說,做直播賺到錢的只是少數。
親戚立即反駁,他認識好幾個做直播的,都已實作財務自由。
無論小琳怎麽解釋,親戚都覺得自己見到的才是真的,比她懂得更多,見得更廣。 她只好閉嘴,不再與對方爭辯。
羅翔說: 「 人們會用偏見不斷地強化邊界。 當你接受了偏見,你就會選擇性的繼續接受這種偏見。 」
當一個人,習慣性地只相信眼見為實,看不到眼前以外地方,只接受與自己一致的觀點,就會陷入片面的誤導,以為自己掌握的才是世界的真相 。
走出去,打破「繭房」束縛
曾經,我們以為網路可以帶我們看到更多元的內容,見更大的天地, 然而現實卻是,大數據精準推播和階層固化把我們禁錮在自己的領地裏,失去了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我們該如何打破「繭房」,看到外面的世界?
1、主動獲取資訊,拒絕投餵
盲目的人,攝取海量資訊,停留在「知道」的層面;
清醒的人,篩選有效資訊,更新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認知。
刷視訊、看新聞是這個時代的需要,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來為自己服務。
進行主題搜尋式閱讀,同個主題,多看不同作者的看法和觀點,從不同角度來解讀一件事。
看新聞挑選官媒網站,更有可信度,不隨意相信沒有證據的傳言。
接納與自己相反的觀點,並試圖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主動獲取資訊是為篩選,被動投餵會被馴化,做個主動的人,駕馭需要的資訊,篩除多余的幹擾。
2、少刷視訊,多看書
空隙時,人的第一習慣就是刷手機,累了放松下,沒有問題的。
如果把午休、吃飯、排隊、睡前、通勤路上的時間都用來刷視訊,就會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
短視訊是短時的感官強烈刺激,一直接收會讓大腦處於不思考的狀態,久了大腦就會麻木退化,註意力也會下降。
而且短視訊的資訊是碎片化的,不成體系的,甚至還會帶偏我們的認知。
而書籍就不一樣,一本書就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個創作者多年的見識與積累。
讀的書越多,就會理解不同的思維模式,有助於開啟思維轉換的開關。
書籍的最大好處就是,我們能隨時停下思考,去發揮更多的想象,不會被眼前的假象所蒙蔽。
3、多與不同的人線下交流
每個人都有一套思維模式,見的人越多,越會發現自己思維的局限性。
有很多事沒有對錯,只是角度不同;
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情況不同。
讀過的那些萬卷書,需要見萬種人才能理解和消化,也需要走萬裏路去驗證。
見不同層次的人,聽不同的故事,獲取不同的經驗,盡量避免資訊「繭房」帶來的束縛。
看得見成功之人的魄力和勇敢,但不迷信權威就是正確;
能體諒小人物的困境與掙紮, 但也不會看不起他們的堅持與智慧。
網路世界雖有需要的精神食糧,但線下世界的人間煙火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多走出去,見現實中的人,讓偏見和固執在交流中消融。
在人際交往和資訊選擇中,我們往往傾向於和思維相似或經歷相仿的人建立聯系。
隨著思維習慣的養成,改變的難度和成本就會越來越大。
當你逃避、忽略、反感那些與自己思維不同的人和截然相反的觀點,也就失去了兼聽則明,深度思考的能力。
然而,真實的世界是多元和多面的。
正如費茲傑羅所言:「 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並列不悖,才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
點個 在看 ,願你以開放的心態,容納與己不同的觀點和思維,積極地學習和溝通,豐富自己,拓寬思維。
【遮蔽力】暢銷2萬冊,加印5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南韓版+越南版
作者簡介: 蒲公瑛 , 富書作者 , 一個人要想成功, 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 富書第4本新書 【遮蔽力】正在熱銷中, 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 , 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先發公眾號:富蘭庫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責編:雷利,排版:聞溪,校對:夏夢之、Jenny
免責聲明:部份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註富 書
👇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 「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