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一生要強的東亞父母,難以對孩子說出「對不起」

2024-06-08情感

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讀者: 曉蕭

成年後,我和父母幾乎沒有爆發過直接的語言沖突,但也有過例外。在我身懷老二六個多月的時候,一個周末的早晨,我特意早起給老大做了香蕉松餅,這向來是他很喜歡吃的食物,但那天早晨不知為何,他連嘗都不願意嘗一口。面對著一臉挫敗的我,母親用開玩笑的口吻當著一桌的人說:「你看,你就是照顧不好孩子。你不會做飯就不要浪費食材了,還是交給王姐(家裏請的育兒嫂)去做。」

這不是母親第一次質疑我作為母親的能力,但以往面對她的冷嘲熱諷時,我一般都選擇一笑置之,然後私下努力消化她這些並不幽默的笑話。但那天,或許是孕激素的作用,或許是長久以來積累的委屈迫使我爆發了,我當場涕淚橫流地訴起了苦,我訴說著自己懷孕期間的種種不適,以及為了讓老大不感到受冷落而強忍著不適付出的努力。殘存的理智讓我沒有將矛頭對向母親,以免讓眼下的局勢徹底走向失控的方向。母親還是被我突然爆發的情緒給嚇住了,她來不及褪去的笑容尷尬地凝結在了臉上,直到我宣泄完情緒憤然離席之前,她都沒有任何反應。

【小敏家】劇照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進入了熟悉的冷戰環節。 之所以熟悉,是因為在我青春期時,這樣的情形曾無數次在我們家上演過。只是時隔多年,再次面臨同樣的冷戰局面時,我有些不知所措了起來。當時,父親還未退休,在異地工作的他給我打來了電話。他和母親站在同一條戰線上,表達了對於母親多年的養育,換來了我的一通公然訓斥而產生的不滿而委屈。他對整件事情的描述中,並沒有提起引發我激烈反應的源頭,或許在他們看來,那只是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他並沒有直接說出「道歉」這樣的字眼,而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建議」我安撫母親情緒,成為主動示弱、修復母女關系的一方。

其實除了在飯桌上情緒爆發的那一個瞬間,我感受到了一絲一吐為快的爽快之外,其余時間,我都陷入了自責和內疚之中。 母親是個很要面子的人,我完全可以采取更柔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但當著我老公和育兒嫂的面給她難堪,無疑會讓本來就脆弱敏感的她掉入更大的情緒黑洞中去。 但是,父親顯然忘記了,在做女兒的這些年裏,從未得到過父母的一句「對不起」的我,沒能無師自通地掌握向父母低頭示弱這個技能。

正在家裏氛圍陷入僵局的時候,我的身體出現了一點意外情況。 某天臨睡前,小腹有些輕微的痛感,待我一檢查,發現內褲上有褐色分泌物。我和老公決定去急診檢查一下胎兒的情況,離家前,老公匆匆給母親打了聲招呼,讓她幫忙照看一下老大。

母親雖然沒有直接和我說話,但她的表情明顯柔和了下來。檢查後回到家已是淩晨三點多,母親還坐在客廳裏等著我們。一看到我們,她便急忙起身問先生,肚子裏的孩子情況如何。我不待先生回答,搶先和母親講了一下聽胎心和做B超檢查的結果。母親終於正眼看向了我,有些不自然地和我交談了幾句。根據年少時的豐富鬥爭經驗,我們都會很識趣地順台階而下,給這場冷戰以不著痕跡的方式拉上帷幕。 從此以後,對於這件或多或少都給雙方帶來了心理陰影的一幕,大家都會默契地選擇避而不談。

【小舍得】劇照

我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清楚我的家庭文化是「永不道歉」。 不過在獲得真理的路上,人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我的代價就是父親迎面而來的一巴掌。記得剛上小學時,沒有幼稚園和學前班基礎的我,一度學得很吃力,尤其體現在數學上。某天中午,我請教了當時是高中數學老師的父親一道題目。一開始,他還在稱贊我的勤學好問,不過在講了許多遍,發現我還是搞不明白時,他的情緒明顯暴躁了起來。最終,他以迅速而有力的一巴掌結束了這次親子教學時間,也結束了我們未來繼續一起探討學業問題的所有可能性。

聽到動靜的爺爺趕了出來,看到鼻子被打出血的我後,訓了父親幾句,然後帶著我清洗了一下,就送我去了學校。至於父親,他好像憑空從接下來的所有場景裏消失了一般,我不記得他有什麽樣的表情,或者是說了什麽樣的話。 突如其來的一巴掌,讓我關於那段時間的記憶都跟著搖晃了起來,我想不起來自己是如何和父親實作和解的,唯一確定的是我並沒有得到過一句道歉,或者是可以被解讀為歉意的表示。這件事從此被封印了起來,好像它從沒有發生過一樣。

再長大一些後,父親便沒有再動過手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和母親結成了一個以打壓教育為主的堅實同盟。 面對各有優劣的我和姐姐,他們總能準確找到我們所不擅長的那一面,以「幽默」的方式進行調侃或者批判。一旦我們表達出不情願的意思時,父母反倒成了受到傷害的那一方,我們則成了聽不懂他們的苦心和期望的「不知好歹」的孩子。 長期浸染在父母具有絕對權威的文化中,讓我也自然而然地認為,高高在上的父母是永遠不需要說出「對不起」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成為母親後,我一向自認為自己做得還不錯,我會對孩子說出我從未從自己父母那裏聽到過的「我愛你」「你真棒」這樣的字眼。 尤其是在想到我曾經遭受到過的棍棒教育時,更是為自己從未動手打孩子這樣的進步而洋洋自得。我不斷告訴過自己,不能再成為父母那樣的家長。但不知不覺中,我繼續沿用著從上一輩那裏繼承過來的,某些簡單粗暴的育兒方法。比如說,我充分享受著做一個權威型的母親帶來的便利,不用去給看似什麽都不懂的孩子解釋自己偶爾出現的情緒失控,也不去過度思考孩子該如何消化母親的暴躁情緒。

某天早上,急著要上班的我,面對著每天早晨刷牙時都磨磨蹭蹭的孩子,終於大發雷霆了。宣泄完自己的情緒後,我丟下了坐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孩子,匆匆趕去上班了。那一整天我都心神不寧,孩子哭泣的畫面在我的大腦中回放了整整一天。我想到了給他買個小玩具,也想到了以後引導他刷牙的方法,但是我始終沒有去想,我要為此向孩子正式道歉。

回到家後,孩子看上去好像早已忘記了早晨的不愉快,開心地沖上來抱住了我。 歉意將我吞沒,但我采取了父母教給我的辦法,將不愉快封印起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繼續重復著偶爾發作,但不用善後的親子相處模式。 而當我發現我也收獲到了和童年的我一樣的孩子時,這個模式被打破了。

【小歡喜】劇照

帶孩子去玩耍時,難免會遇到和其他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等小事發生矛盾的時候,我的孩子有時是受到傷害的一方,有時是矛盾制造者。 在身為前者時,他很容易接受對方的歉意,但身份一換成為後者時,他便成了一個雖然看起來一臉心虛,但無論我怎麽勸說,都不願意向其他小朋友說句「對不起」的人。 我驚恐地意識到,曾讓小時候的我感到壓抑和不解的家庭文化,在這一刻形成了閉環,我的孩子也無法說出不會在他的家裏出現的「對不起」三個字。 不過好在,留給我的時間還很多。

就像心理治療師 菲利帕·佩裏 的著作【真希望我的父母讀過這本書】裏寫的那樣:在每個重要、親密的家庭關系中,翻臉決裂是無可避免的。重點不在於關系破裂,而是要加以修復。 即使你是在事情發生幾個月後,才意識到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錯了,你還是可以告訴他,你哪裏做錯了。父母試圖與孩子修復關系,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即使孩子已經成年。

【小舍得】劇照

成年的孩子也依舊渴望父母發自肺腑的一句「對不起」,我很喜歡看的【摩登家庭】裏就有過類似的情節。 從小生長在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中,導致姐姐克雷爾為了給自己安全感而成了一個時刻要證明自己什麽都對的「控制狂」,弟弟米契爾則更傾向於在面臨問題時形成條件反射般的自我回避。幸運的是,成為了父母後的他們等來了來自自己父母的真誠道歉。在聽到遲到了很多年的「我們真的很抱歉」時,螢幕前的我和螢幕裏的姐弟兩一起淚目了。

有人說:東亞父母一生都在等待孩子的感激,而東亞的孩子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道歉。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和我的父母之間的關系,在互相虧欠中也算是達到了一種不夠完美的平衡。

【怒嗆人生】劇照

但我希望,我的孩子和我之間,能建立起一種更健康的關系。 我不想再去苦心經營一個十全十美的人設,而是想成為一個透過真實和真誠贏得孩子信任的母親。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同同

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

征稿要求


本刊對投稿的真實性有嚴格要求 ,個人故事 必須為本人親身經歷,真實可靠, 保證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 。對於文章內容,作者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圖片、視訊均可),且願意接受核實(如職場類話題中將被核實本人真實職業資訊、行業、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邏輯嚴密,文筆流暢,以第一人稱敘事,字數不低於5000字。

征稿長期有效,投稿發信件至「 [email protected] 」,將投稿與 【作者投稿原創承諾書】 一同上傳至附件,並在信件主題標註 【標題+字數】

詳細征稿要求請點選👉【 】

稿件範例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