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企業家的身份,宗慶後也和普通父母一樣,不僅希望女兒事業成功,也希望她的婚姻和家庭一樣幸福。
作者:及人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2024年2月25日10:30,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因病醫治無效,在杭州逝世,享年79歲。
三次問鼎中國首富之位的他,曾被人親切地稱作「布鞋首富」,因為他穿著布鞋奔走半生,始終把「造福百姓,先富帶動後富」的企業家精神當作人生信條。
宗慶後曾在自傳中說:「 在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娃哈哈,但在我眼中,娃哈哈只有一個,它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 」
宗慶後生前最後一次露面,是在去年年底娃哈哈的2024年全國銷售工作會議上。當時沒有人能料到,那是這位傳奇人物最後一次親臨戰場、指點江山。
從42歲開始創業到79歲因病入院,宗慶後在37年裏幾乎從未停止過工作,甚至病危時也心系集團。在他的病房裏最顯眼的不是呼吸機、檢測儀,而是一台印表機和一沓沓檔。
在宗慶後的帶領下,娃哈哈推出過無數「爆款」——純凈水、AD鈣奶、營養快線、八寶粥……這些產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對娃哈哈而言,宗慶後的意義如同暗夜裏的長明燈。如今燈滅了,但光輝如舊,照耀著往昔,也投射出未來。
作為企業的領軍者、行業的領跑者,宗慶後見證了一個奇跡的時代,時代也見證了他的一生。
人生是由一個個選擇構成的
宗慶後出生於1945年。17歲初中畢業後,他就下鄉務農了。他先是被安排到浙江舟山的一個農場裏做了一年農活,後來又轉到紹興的茶廠,一待就是14年。
後來,宗慶後回憶這段「飯都吃不飽、衣都穿不暖」的乏味日子,心中卻只有感激。他認為那段時光磨煉了自己的意誌,教會了他什麽叫「能吃苦、不服輸」,讓他受益終生。
1978年改革開放,宗慶後母親為了讓兒子回家,自己主動離職,在小學工農校辦工廠給兒子留下了一個職位,宗慶後這才得以回到杭州安家。
回杭第二年,在熱心鄰居的介紹下,35歲的宗慶後結識了31歲的施幼珍,兩人一見鐘情,次年就領證結婚。
在那個年代,這麽晚結婚的少之又少。
宗慶後下鄉那15年裏,因為長相帥氣有過不少追求者,但他潔身自好,從沒動過心。
而施幼珍則是從年輕時就有一套清晰的擇偶標準,她不要那些口若懸河、只會甜言蜜語卻徒有虛表的。她想要的另一半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人品靠得住,二是得有上進心。
這兩點,宗慶後全部滿足了。施幼珍一見宗慶後,就生出一種相見恨晚的感慨。她心悅對方的成熟穩重,更信賴他談吐之間的進退得宜。
張愛玲在【流言】裏寫道:「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中的人,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後看見海;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
但宗慶後的成長經歷與之截然相反。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他越過痛苦與饑餓的磨難,才知道什麽是生活,也是遇見了一眼萬年的人,才對「家」有了想象與渴望。
這種先體驗後覺知的經歷,讓宗慶後把「實踐出真知」當成了人生信條。就像他自己說的:「 所有的英雄之路都不是始於想象,而是始於行動。 」
該出手時就出手
宗慶後做事本著「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心態,沈得住性子,但也從不會錯過時機。
回杭州以後,他在廠裏踏踏實實幹了9年。直到經濟改革的春風,他才主動請纓,承包了校辦企業經銷部。
這個經銷部在當時已經連續虧損多年,在所有人眼裏都是個燙手山芋,但宗慶後接手後就立下「軍令狀」,保證第一年就拿到十萬凈利潤。而領導對他的要求只是40000元。
就這樣,宗慶後踩著一輛三輪車踏上了創業之路。
在廠裏工作這些年,宗慶後按兵不動、默默觀察,對市場有了縝密而細致的了解。說白了,就是他知道什麽東西好賣,也知道怎麽能賣得出去。
文具、紙張、日用品人人需要,而且渠道多、價格低,宗慶後一開始就是靠賣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兒」,扭轉了經銷部的頹勢。
到了夏天,他又開始騎自由車賣棒冰,穿過一條條大街小巷給所有人送清涼,自己反倒累得汗如雨下。
但出人意料的是,到了年末,宗慶後最終上繳利潤竟然高達22.2萬元,超額完成了任務。
因為銷售成績出色,很多品牌都主動找宗慶後分銷,其中就包括國外一款營養口服液品牌。
嗅覺敏銳的宗慶後發現,現在的孩子們喝冷飲、吃零食,心情愉快了,可營養卻沒跟上。這種需求無疑孕育著商機,宗慶後想到後立刻采取了行動。
很快,他就組織團隊研發並推出了娃哈哈第一款產品——娃哈哈兒童營養液。
如宗慶後所料,這款營養液填補了本土市場的空白,一經推出就供不應求,銷量連連上漲,廣告詞「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也火遍大街小巷。
宗慶後急著擴大產能的時候,恰逢杭州罐頭廠經營不善。經過多方談判,「娃哈哈」這個新生品牌順利接管了杭州罐頭廠的工廠和全部員工。
在商界,這是一個「小魚吃大魚」的奇跡。小學校辦企業兼並了老牌國營大企業,這一仗贏得精彩,也是娃哈哈集團崛起的第一步。
此時的宗慶後已經46歲,從騎三輪車的推銷員到大老板,是他長達25年的厚積薄發。
一顆良心, 一份苦心
宗慶後與施幼珍領證的紀念日是五一勞動節,於是,「勞動」就成了他們兩人一生的基調。
一開始,施幼珍在家中忙裏忙外,而宗慶後工作到淩晨一兩點早就成了常態。後來,施幼珍成了宗慶後事業上的左膀右臂。
從針對兒童群體的營養液到全民剛需「娃哈哈純凈水」,宗慶後把集團的市場越做越廣,工作時間也越來越長。
但和無數小說中對「窮小子逆襲」的描述不同的是,宗慶後在一躍成為大老板之後,依舊沒什麽排場。
他的一件皮夾克穿了好些年,手腕上的石英表價格不過幾百塊,也始終沒學會打高爾夫。
出行時更是簡樸,沒有豪車保鏢隨行,訂不到票的時候就坐高鐵二等座。
不過,在宗慶後身上的確有一件百搭的「時尚單品」,就是那雙布鞋。 因為布鞋輕便又透氣,最適合他在一線奔走。
和許多企業老板坐在辦公室裏指點江山不同,宗慶後時刻心系車間、工廠。 娃哈哈在全國有80多個生產基地,宗慶後幾乎對每一個都了如指掌。
娃哈哈集團內部流行一個說法,公司裏新買了一把掃帚,董事長都清清楚楚。
在一線,宗慶後關心的不只是產品,還有每一位工人。 他把娃哈哈當成一個家,自己作為大家長,要為所有工人、同事負責。
宗慶後曾在采訪中說過: 「 我是企業家,不是資本家。 」
娃哈哈集團重視員工幸福感是出了名的。有一年春節,宗慶後曾給全公司3萬多名員工發了人均兩萬元的大紅包。而且,他輕易不會辭退員工,因為他認為人的能力有差異是再正常不過的。
在內卷越來越嚴重的時代,宗慶後曾多次公開呼籲給員工漲薪:「如果年輕人收入高一點兒,消費起來經濟也會更好。」
回顧娃哈哈發展的歷程,宗慶後的每一個決策都體現著大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1994年,三峽庫區移民,宗慶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把工廠建到了在當時還是窮鄉僻壤的重慶涪陵。 盡管氣候、地理、經濟多方限制,宗慶後還是克服萬難投資建廠。 從長遠來看,這也為娃哈哈的全國性銷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說,宗慶後身上有種心懷眾生的「俠氣」,我卻覺得那是一種「將氣」。 武俠小說裏的大俠,大多都有一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灑脫,哪有一位像宗慶後這般,兢兢業業、操勞一生?
宗慶後有句名言廣為流傳,被無數後來者當成了座右銘: 「我認為做企業要有這些素質,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上,那就是: 詩人的想象力,科學家的敏銳,哲學家的頭腦,戰略家的本領。 」
但落到宗慶後自己身上,他做企業這麽多年,靠的不過是一顆良心、一份苦心。
2006年,娃哈哈集團陷入股權危機,面臨著被外企達能集團惡意收購的困局。 已經57歲的宗慶後親自寫證詞、上法庭,參加了國內外70多場訴訟,歷時4年,終於打贏了這場硬仗。
參加節目【朗讀者】的時候,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宗慶後提起這段經歷,他說: 「 有理的話,可以走遍天下,不用怕人家的。 」
房地產經濟騰飛那幾年,無數人眼紅暴利,而宗慶後從未想過要涉足。 他說: 「有的錢適合你賺,有的錢不適合。 」
宗慶後心中有個原則: 賺錢要憑良心 。 泡沫經濟虛假繁榮一陣,風一吹就倒了,而實體經濟卻是能踏踏實實留給後人、造福老百姓的。
「我們那一代的老企業家很多都是白手起家,開始時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拼命,資產積累多了就要去承擔社會責任的。 」
聚小家、發展大家、報效國家,宗慶後說出口的話,從來不是空喊口號。
他是娃哈哈的支柱,她做他的支柱
要說宗慶後操勞一生,最對不起的人是誰,那 一定是 他的妻子。
宗慶後曾在自傳中評價自己「大男子主義」,他恨不得全副心思撲在企業上,給家人留出來的時間少之又少。
早在施幼珍和宗慶後商量婚事的時候,宗慶後就為了給產品找銷路天南地北地跑,一去好些天,半點兒訊息也沒有。
那時候施幼珍就知道,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人,就不能用家庭拴住他。
如果說宗慶後是娃哈哈的支柱,那施幼珍就是宗慶後的支柱。
結婚以後,她體貼地扮演賢內助的角色,不但把家裏照顧得很好,還能為丈夫的事業分憂。
施幼珍本人還是娃哈哈集團的創始人之一,能力與魄力不輸任何一個職場女強人。
除此以外,施幼珍還把女兒宗馥莉培養得很好。
宗馥莉出生於1982年,那時宗慶後的事業才剛剛起步。 可以說,宗馥莉是與娃哈哈集團一起長大的。
她看著父親從零開始帶領企業走向國際,也看著母親周轉於公司與家庭之間,忙碌而充實。
很多年裏,在外界看來,娃哈哈集團離了宗慶後是轉不了的,連宗馥莉也這樣認為。
記者曾問她,娃哈哈集團減去宗慶後等於什麽? 她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 「等於零。 」
又有人問她,你父親在娃哈哈集團是什麽樣的存在? 宗馥莉一樣不假思索: 「神一樣的存在。 」
宗馥莉從小仰望著父親的身影成長,長大後就追隨著父親的腳步前行。
14歲讀完初中赴美留學,22歲學成歸國後,她被父親安排在集團基層鍛煉了3年。 她也想和父親一樣,從宏觀到微觀,一寸寸熟悉公司的一切。
後來,宗慶後給了宗馥莉1000萬美金創業,卻也做好了「打水漂」的準備。 可宗馥莉野心與幹勁兼具,沒多久,就把自己的「宏勝集團」辦得風生水起,年營收過百億,宗馥莉本人也登上亞洲十大年輕富豪榜第三的位置。
在一眾等著繼承家產的富二代中,宗馥莉靠著一股不服輸的氣勢成功脫胎換骨,變成了「創二代」。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在宗馥莉身上越來越能看到宗慶後的「大將之風」。 胸懷坦蕩,不卑不亢,行事果斷又磊落。
宗慶後說: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
宗馥莉說: 「我並非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
父女倆如出一轍的自白,是站在高位也永遠記得自己從低谷而來的謙遜。
只不過,作為一個父親,千億富豪宗慶後也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操心完孩子的事業,就要操心婚事。
一次楊瀾采訪宗慶後的時候問道: 您有什麽煩惱嗎? 他說,我這個年紀了,女兒的婚姻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就希望找個人好一點、正派點、能幹一點就可以。
拋開企業家的身份,宗慶後也和普通父母一樣,不僅希望女兒事業成功,也希望她的婚姻和家庭一樣幸福。 雖然他生前還沒看到這一幕,但相信女兒會如他年輕時一樣,緣分也許來得晚,但總會到。
作為一個企業家,宗慶後最樸素的期待就是堅信著:老百姓只要生活好了,一切就都好了。
作為一個丈夫,宗慶後對妻子有愧,卻一輩子鐘情一人,牽著她的手風雨同行。
作為一個父親,宗慶後言傳身教,把自己的一切以及未見的世界,都交到了女兒手裏。
宗慶後的離去仿佛讓人看到一個時代的幕布緩緩落下,而升起的舞台上,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斯人已逝,風骨長存。
宗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簡介:及人 ,公 眾號: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富蘭庫林讀書俱樂部經授權釋出,本文排版:聞溪,校對:陳晨
免責聲明:部份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註富 書
👇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 「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