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越喜歡卻越遠離:回避型心理在作怪!

2024-04-26情感

有些人經常會在喜歡的人面前,緊張到無法做自己。只要他們一靠近對方,就會發現自己開始變得笨拙、害羞甚至還會下意識地想要退縮,緊張到大腦一片空白。這時候,為了緩解這種焦慮,他們往往會采用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遠離讓他產生焦慮的人。於是就呈現出一種越喜歡卻越遠離的回避型心理狀態。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不喜歡了這個人了,相反,恰恰是因為他們太喜歡了,喜歡到害怕失去對方,所以才會表現出一種遠離的狀態。因為在他們心裏, 遠離 自己喜歡 的人是 讓他們 能夠保持愛 的唯一 方式

那他們 為什麽 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第一個, 沒有被愛過的人, 在面對愛時,會變得恐懼。

比如說回避型依戀,他們的童年往往承受著大量的痛苦和委屈,他們從小就沒有被無條件地愛過。

這些人,一般從嬰兒時期,媽媽就沒有給過他們及時的陪伴、回應和關心,甚至有些媽媽還會討厭他們。而隨著小嬰兒慢慢長大,開始變成小孩,開始學會說話,他們就會開始嘗試向父母表達對愛的渴望。

但此時,如果愛意的表達,讓他們總是被拒絕,甚至被羞辱,就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嚴重受損。他們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產生一種害怕被父母拋棄的恐懼心理,導致跟父母的關系變差,而他們心裏的那份安全感,也會因此而變得非常不穩定。

於是,為了保護自己,他們就學會了壓抑 自己 對愛的渴望和對父母不喜歡自己的憤怒,開始不再向外表達感情。因為,對愛的渴望會勾起他們童年時被羞辱的那些痛苦回憶,會讓他們感到羞恥,變得脆弱,甚至還有可能潛藏著因為自己不被喜歡而產生的巨大的憤怒。

其次第二個原因, 自我認同 感低,覺得沒有人會喜歡真實的自己

如果一個人害怕接近自己喜歡的人,那大機率他在接近普通人的時候,也會感到害怕,而這兩種害怕的區別就在於,對普通人的害怕出現得更早些,並且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已經學會了用「假自我」來應對這種恐懼,也就是透過扮演別人喜歡的角色來跟他交往,而不是展示 真實的自我。

但其實,這兩種害怕,本質都是對真實自我的恐懼。因為他們的自我認同感較低,總覺得真實的自己醜陋、不值得被愛。所以多年來,他們戴著快樂的假面,活得幾乎忘了自己。

而當他們遇到喜歡的人時,愛就意味著要袒露,但他們害怕袒露自己,害怕摘下面具暴露出一個醜陋的自己,所以他們寧願隱藏對對方的愛,也不願暴露真實的自己而被對方厭棄。

最後第三個,他們認為只有完美的人才配得到愛

就這類人,可能是在童年時,有過被父母忽視和嫌棄的經歷,只有當他們聽話、懂事,或者考試考一百分時,才能偶爾得到父母的認可,那這就會導致他們形成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只有完美的人,才值得被愛,真實的、有缺點的人是無法被愛的

所以要想得到別人的愛,就必須要做到完美。但他們又深知,自己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他們才會在面對自己喜歡的人面前回避、退縮,因為他們害怕自己一旦靠近對方,對方發現了自己的不完美,就會不再愛他,他承受不了這種痛苦,所以為了維持這份愛,他只能選擇 保持距離。

但其實,一味地回避只會錯過真愛。所以要改變這種境遇,你就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 用真實的自我表達感情 ,你不需要隱藏喜歡時的緊張不安。因為這些只會讓喜歡你的人清晰地察覺到你對他們的感情,他們只會覺得你更真實、可愛。但如果對方因為這個點厭惡你,那說明他可能本來就不喜歡你,所以,你也不用難過。

其次 擺脫與父母 之間 關系模式的影響, 或許父母曾經告訴你,「只有你怎樣,他才會愛你」。但那個脆弱、渺小的你已經長大了,你現在是個獨立的個體,你跟任何人之間都是平等的關系。而 在平等的關系裏,你無需證明自己的價值,也無需證明你值得被愛。

最後, 就是 接受並喜歡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魅力在於做真實的自己。不要害怕不完美,因為正是不完美,才塑造出獨一無二的你。你要敢於把這些不完美展現出來,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大膽做自己,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這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