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靠經驗判斷未來,是作死的前奏

2024-09-14情感

很多人一說話就喜歡擡出「經驗」來指導一切,仿佛經歷過一些事情,就以為自己掌控了世間萬物。

這種人什麽事都愛講「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教育別人。

經驗確實是好東西,它可以幫助我們回顧過去,避免犯過的錯誤。

可問題來了,經驗是過去的產物,它只能解釋當時的情況。

換句話說經驗是有時效性的,它依賴於特定的時間、地點、甚至社會背景。

一旦這些條件變化,過去的經驗可能就像過期藥一樣,不但沒用,反而害了你。

很多人把經驗當作不可撼動的邏輯,認為只要經歷過,就能預測未來。

這種用舊眼光看新問題的做法,往往就是作死的前奏。

因為經驗是基於過去的觀察得出的,它並不具備普遍性。

舉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股市的漲跌。

你會發現股市上漲的時候,許多人總說「牛市來了,跟上」,認為它會一直漲下去。

每個人都在瘋狂追捧,似乎認為這次的上漲沒有盡頭。

誰告訴你股市會永遠漲?股市一跌,虧得褲子都沒了。

要真靠經驗能判斷,股神早就滿大街了!

生活中也一樣,很多父母都喜歡用自己的成長經驗教訓孩子。

比方說「你看我們那個年代吃得差,沒現在這麽講究健康,也沒出啥問題」。

這話聽起來有道理,但你仔細想想,今天的生活方式早已天翻地覆。

吃得差可不是「幸運」,是那個時代沒辦法,現在健康飲食是科學的進步。

這種固執的「經驗論」會讓孩子和社會脫節得越來越遠,最終父母自以為的「良好教誨」反而成為給孩子挖的坑。

那我們該怎麽辦?難道經驗就毫無價值了嗎?當然不是。

經驗有局限,它能告訴你曾經的路怎麽走,但不能告訴你未來的路該怎麽走。

這就像你在開車,經驗告訴你熟悉的路怎麽走,可如果路況發生變化,比如修路、堵車,光憑經驗還管用嗎?

動蕩的年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本身,而是你還在用過去的思維、經驗來預測未來。

真正的災難不是外部環境,而是我們內心的固執和滯後。

那怎麽判斷未來、辨識趨勢?

只有邏輯,才是穿越時間的真理, 邏輯是什麽?

它不是那些「我見過、我聽說過」的事,它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無論你面對什麽樣的情況,邏輯永遠有效。

因為它不是依賴一時的經驗,而是從事物本質中總結出來的東西。

你要學會用邏輯看世界,而不是用那堆「過去的輝煌」來糊弄自己。

拿股市再舉例,很多人以為漲就是會一直漲,跌就會一直跌。

如果靠經驗判斷,看K線各種指標,可能覺得「漲得這麽高不可能再漲了」,或者「跌得這麽慘肯定要反彈」。

但市場從來不會按照人的期待走,它遵循的是經濟和市場的內在規律,不是某個經驗主義者的臆測。

用經驗判斷未來的,虧得傾家蕩產;用邏輯看問題,反倒能避開大坑,賺到真金白銀。

比如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已經在歷史上多次上演,1929年大蕭條、2008年金融危機。

每一次的模式都不同,但它們背後都有相似的邏輯:

當市場過度擴張、資本過度貪婪,崩潰往往近在咫尺。

用經驗去判斷未來的走勢,往往是大錯特錯。

但邏輯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周期性。

關鍵是你能否辨識這個周期, 明白自己在周期的哪個點上。

用這個點來判斷未來的走向, 是死守「以前是這樣,所以現在也應該這樣」的 表面漲跌。

有人會說「那歷史不就是經驗的集合嗎?既然經驗靠不住,歷史還有什麽用?」

歷史當然有用,它是 一面鏡子, 但你得學會從中提煉出規律,而不是盲目地復刻過去。

歷史深層次反映的不是過去的「成功、失敗套路」,而是周期和人性 ,這些規律亙古不變。

如果你從歷史中學到的是這種深層次的規律,而不是具體的操作技巧,也就是我說過的道和術,你才能真正理解歷史的意義。

總結一下,經驗可以幫助你少走彎路,但它絕不能成為你判斷未來的唯一依據。

邏輯才是你真正需要把握的東西。

經驗會隨著環境變化而失效,邏輯卻永遠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