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一個只有初中文憑的中國大爺,如何制造了國之重器?

2024-02-22情感

作者 | 滄海明月生

來源 | 最華人(ID:wcweekly)

2015年5月26日,日本一家貿易公司的老總,被日本警方逮捕。

理由是,他向中國非法出口了一批碳纖維材料。

碳纖維主要套用於航天、軍工等高端領域,是國防領域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又被稱作材料界的「黑色黃金」。

中國是全球碳纖維消耗量最大的國家。 碳纖維,也因此被日本政府視為卡住中國工業咽喉的利器。

然而,隨著日本政府的深入調查,結果令人啼笑皆非:被他們苦心封鎖了半個世紀的碳纖維技術,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中國人攻破了。

而且攻破這一壁壘的,還是一個唯讀過初中的大爺。

他的名字,叫陳光威。

陳光威銅像

回顧陳光威的人生歷程,既是時代浪潮下的個人奮鬥史,也是一部突破「卡脖子」的抗爭史。

1942年,陳光威尚未降生,身為當地名伶的父親突然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

身懷六甲的母親只得帶著一兒一女,來到了山東威海的鄉下娘家,並在那裏生下了陳光威。

民國時期的威海

陳光威的母親是一所教會學校的老師,教書的微薄收入實在難以撫養三個孩子。於是在陳光威4歲那年,與哥哥姐姐一起被送到了外婆家。

日軍侵華期間,威海遭到嚴重破壞,當地漁業、手工業、雜貨店等紛紛破產,民生雕敝經濟蕭條,直到抗戰勝利也沒能恢復元氣。

為了讓三個孩子活下去,外婆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家當。可即便如此,一家老小依然很難吃上一頓飽飯。

自打記事起,陳光威就隨外婆出門討飯,偶爾討到一碗能糊口的殘羹剩飯,成了他童年最溫暖的記憶。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在城裏教書的母親回了家,陳光威的討飯生活才得以終結。

在媒人的撮合下,母親帶著三個孩子改嫁到附近王家欽村的一戶人家,陳光威也成了村裏為數不多的外姓人。

面對村民的非議和排斥,陳光威展現出了遠超同齡人的成熟。

他沒有向大人訴苦,也沒有爭辯回擊,而是默默地早出晚歸,上山砍柴下河捕魚,只留給外人一個羸弱卻倔強的背影。

久而久之,村民都被這個堅強的小男孩折服,見面就稱贊他:「這孩子眼裏有活兒!」

1951年,陳光威進入村辦小學讀書,或許是受母親影響,陳光威的記憶力強,悟性也高,頗有學習天賦。

當其他孩子聚在一起嬉鬧時,他總是在旁邊津津有味地讀書。

陳光威最愛的書是【三國演義】,尤其是曹操對袁紹的評價,讓他刻骨銘心:「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許多年後,身為董事長的陳光威還借用這句話來告誡員工:「我們要想幹一番事業,就一定要有全力以赴的精神,只有不惜一切代價才能爭取成功。」

右為出任董事長的陳光威

由於生父的歷史問題,小學畢業後陳光威不僅失去了報考中學的資格,就連參軍夢也因此破滅。

再加上他的哥哥姐姐在外地工作,繼父年老體衰,下面還有弟弟妹妹要撫養,無奈之下,他只得放下書包,承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任。

轉機出現在1959年。

那一年,公社創辦了一所農業中學,學生可以半工半讀。陳光威得知這一訊息後,第一時間報了名,如願以償地做回了學生。

對於這樣的機會,陳光威分外珍惜,就連下地勞作時,他都不忘背著書包。

一次,一位老師看到他這股好學的勁頭,不由地感慨:「像你這麽好學的小夥子,就這麽待在村裏當農民,實在太可惜了!」

當年的陳光威,沒能聽出老師的弦外之音。

胸懷一腔熱血的他,只是相信不斷提升自己,總會有更多可能。

中學畢業後,陳光威沒有遵循農村的舊俗接受相親,而是選擇了頗為新潮的自由戀愛,與意中人王言卿走到了一起。

兩人的大兒子出生後,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陳光威開始琢磨起了搞錢的路子。

陳光威夫婦

他從集市上買了些小豬崽,將豬崽養得又肥又壯。幾年下來,他便成了村裏的養豬大戶。

腰包鼓起來後,他又給家裏添置了縫紉機、自由車等物件,令一眾村民羨慕不已。

1980年,王家欽村響應時代號召,推行起了土地承包制。

憑著敏銳的經濟嗅覺,陳光威意識到,大批年輕農民可能不願再埋首莊稼地了,下一個致富風口即將到來。

於是,陳光威將村民組織起來到城裏做建築工。

幾個月下來,村民們驚喜地發現,一個月掙的錢,比過去種莊稼一年都掙得多。口耳相傳下,陳光威成了十裏八鄉的致富名人。

1983年,在村民的一致推舉下,陳光威當選為王家欽村支部書記。

彼時,村辦企業的風潮在全國興起,瞅準時機的陳光威,在村裏接連建立了烘爐廠、服裝廠、彈簧廠等企業。

在他的帶領下,整個王家欽村一片熱火朝天,村民收入肉眼可見地攀升。

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陳光威大機率會作為致富領路人的優秀代表,出現在報紙的重要版面上,然後在鮮花和掌聲中體面安穩地度過後半生。

可是接下來,時代賦予了他一項意義非凡的使命,而他也在這次奔赴中,迎來自己的傳奇人生。

1987年,已經在鎮裏主管工業的陳光威,接到一項特殊的任務, 上級決定派他接管一家瀕臨破產的石化科研器材廠。

沒有人比陳光威更了解這家工廠了,全廠虧損了70多萬元,由於長期發不出薪資,從廠長、車間主任到技術骨幹都走光了,只剩下35名工人苦苦支撐。

面對這個燙手山芋,陳光威的要求只有一個,當下漁具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希望能將漁具的原材料玻璃纖維布的業務交給廠子。

198 7年,陳光威擔任鎮辦石油化工科研器材廠廠長

得到應允後,陳光威索性住進了廠裏,帶著工人沒日沒夜地加班生產玻璃纖維布。

受技術限制,車間的環境極其惡劣,空氣中彌漫著大量細微的玻璃絲顆粒,令人雙目紅腫、皮膚瘙癢、咳嗽不止。

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陳光威和工人一起堅持了五個月,直至如數將玻璃纖維布交到客戶手裏。

事後盤點,這筆訂單賺了3萬多,拿到薪資的那一刻,很多老員工淚流不止。

看到這一幕,陳光威更加堅定了心中那個近乎癡人說夢的想法:

「像這樣做代加工又累又不掙錢,還是得發展高端產品!」

當時,日韓等國以低價向中國采購玻璃纖維布,加工成高端魚竿後再高價銷售到中國市場。放眼整個國內市場,幾乎找不到一台魚竿的加工裝置。

陳光威(中)參加美國洛杉磯第34屆世界漁具博覽會

所以,當陳光威的想法公布後,立即遭到不少人的冷嘲熱諷:一個快倒閉的小廠,能賺三瓜兩棗發薪資就不錯了,還折騰個什麽勁?

陳光威的倔勁瞬間上來了,他當著工人的面說:「開弓沒有回頭箭,我陳光威不管別人怎麽評論,這事兒一定得弄成!」

不懂裝置,陳光威就買來一堆機械制造的書自學,缺少技術,他就到處奔走借調專業的技術員。

經他繪制的圖紙堆成了一座小山,困得睜不開眼時,他就直接躺在滿地的資料上,睡醒揉揉紅腫的雙眼,繼續埋頭試驗。

150多天後,中國第一條國產釣竿生產線在簡陋的工廠裏誕生了,一舉打破了中國釣竿依賴進口的歷史。

1988年,石化科研器材廠更名為威海魚竿廠,日後在國際市場大放異彩的光威集團,便脫胎於此。

1988年,陳光威研制出第一條國產化釣竿生產裝置流水線

一年後,魚竿廠生產的系列釣具及裝置,成功打入歐美市場。到了1997年,威海魚竿廠年產魚竿達1000萬套,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釣具生產基地。

自此,陳光威正式躋身世界企業家的榜單。

然而,對於陳光威而言,這一切,還只是他開創新征程的起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民用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量與日俱增。

而受國際禁運條約限制,中國的碳纖維技術始終沒有根本性突破。

各行業的碳纖維材料進口,都受到嚴格控制。

更令人憤慨的是,國外供方還多次派人調查陳光威的工廠,看他們是否真的將碳纖維用於魚竿生產。

這意味著,如果碳纖維材料不能自主生產,不光是魚竿發展要受制於人,就連整個行業可能都要遭到扼殺。

尤其是得知國外供方提出「賞賜性供給,通知性漲價」後,陳光威心有不甘地嘆了口氣:「泱泱大國,豈能仰人鼻息?」

其實早在五六年前,陳光威就有了研發碳纖維材料的計劃。

可當時幾個業界專家聽聞後,都紛紛趕來勸阻:「這行業投資大,風險高,難有突破!」

為爭一口氣,陳光威與公司管理層進行了反復論證,最終,陳光威決定:「這個東西我們必須要有,誰有也不如自己有!」

為此,陳光威斥巨資從日本引進了一條碳纖維生產線。

盡管在談判期間,他一再向日方保證,這條生產線絕不會運用於軍用物資的研發,可依舊遭到對方的嚴苛調查。

1998年,陳光威從日本引進的寬幅碳纖維預浸料生產線

在確定陳光威只是個初中畢業的農民,沒有軍方背景後,日方才批準了這條生產線的出口。

在日以繼夜奮戰了整整5年後,2004年,光威集團終於成功研發出了碳纖維,正式終結了中國進口碳纖維的歷史。

就在這時,中國科技部課題組找到了陳光威。

說起來,這是個非常戲劇化的故事。

此前的幾年間,科技部一直致力於將軍工產品所用的碳纖維材料國產化,以此打破國外的強勢壟斷。

可在調查了國內幾乎所有有資質的企業後,科技部的工作人員不得不接受現實:以現階段國內企業的研發能力,碳纖維材料國產化,近乎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在這時,有人想到了光威集團裏的魚竿。

陳光威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馬上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對:「魚竿和軍工產品,精度效能都不在同一等級上,開什麽玩笑!」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科研人員在對光威集團生產的魚竿進行了取樣分析,結果公布後,所有人都當場「破防」。

無數次即時記錄的數據,幾千個日夜的奮力堅守,幾百名科研精英的調研,竟然被一家魚竿廠降維打擊了!

因為分析結果顯示,這些魚竿所使用的碳纖維材料,效能為T300級,完全達到了軍工產品的等級。

在參觀完光威集團的生產線後,科技部專家對陳光威說:「不要總圍著魚竿轉了,想辦法給國家做點事吧!」

2004年,兩院院士師昌緒(中)到光威集團考察碳纖維研發情況,右一為陳光威

隨後,陳光威成立了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碳纖維的研發和生產。

但是,從民用釣魚竿轉向國之重器,這註定是一條無比艱難的路。

碳纖維行業的燒錢程度超乎想象,車間裝置只要啟動,一天的損耗至少在百萬元以上。

從2008年到2013年期間,陳光威將企業的全部利潤都投了進去,最窘迫的時候,公司賬面上只有幾萬塊錢。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向國家申請過一分經費,而是將全部家產到銀行做了抵押。

當銀行人員找到他的妻子簽字時,妻子吃驚地問:「你把房子都抵押了,萬一不行,我們以後住哪裏?」

陳光威笑道:「首先你得相信我能幹成,實在幹不成,我們在大街上搭個帳篷也能住!」

陳光威與妻子王言卿

比起資金上的困難,更令他焦灼的是技術攻關。

整整五年,陳光威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經常半夜兩三點去車間跟蹤計畫進度。

為了節約時間,他還把妻子帶到廠裏,吃職工餐,住職工宿舍,按他的話說:「我倆在哪裏,哪裏就是我倆的家!」

就這樣,在研發上投入了40多億後,碳纖維關鍵技術終於有了重大突破。

2008年,陳光威團隊所研發的碳纖維關鍵裝備實作國產化;

2012年,碳纖維的國家標準在陳光威的推動下釋出;

2013年,日本對中國高模量的碳纖維進行封鎖。

後來,就發生了本文開篇的那一幕。

時至今日,光威集團已經為中國提供了近千架戰機所需要的碳纖維材料,其中不乏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

有數據顯示,中國軍工領域使用的國產碳纖維70%都來自於光威集團。僅此一項,光威集團每年就為國家節約外匯約50億元。

更重要的是,陳光威打破了國外對碳纖維長達40年的技術封鎖。

2017年,光威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遺憾的是,作為締造者,陳光威沒能看到這輝煌的一刻。

2017年9月1日,光威復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上市

因勞累過度,上市前半年,陳光威被檢查出身患癌癥。但他始終堅持奮戰在一線,最終倒在了生產車間,享年75歲。

一人光威,為中華開拓功勛;經天緯地,造商界偉業傳奇。

陳光威先生,配得上一句「民族之光」。

作者 | 滄海明月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最華人(wcweekly),最華人,記錄華人之光。

主播 | 安東尼,北韓冷面下藏著一顆南韓燒烤的心。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