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新年開工:當領導說「辛苦了!」怎樣回才顯情商高?

2024-02-15情感

身為打工人,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但卻不敢遲到,因為遲到扣錢。

在微博上,也經常看到對工作的吐槽話題:

#上班哪有不瘋的,硬撐罷了# 打工人「發瘋文學」

#領導說辛苦了怎麽回# 成為了社畜們調侃工作辛苦的宣泄出口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工作本身就是一個長久存在的「痛點」。 最初踏入社會時,懷著一腔熱血,期盼著能在工作中實作自己的價值,幹出一番事業。

但頭發少了,頭頂涼了,很多打工人意識到:

工作只是賺錢的途徑罷了,生命的價值不能只依靠工作實作,太多的期許也只是徒增失望罷了。

擁有這類心聲的人很可能正在經歷這樣一種處境——工作與自身嚴重不匹配。

圖片來源:【年會不能停】

很多人處理「人與工作不匹配」的方法是強行改變對於工作的認知:

「算啦,就這樣吧」

「有份工作就很不錯了」

「熬過這陣就好了......」

工作調適理論(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TWA)認為, 在工作環境中,當人的需求與環境無法達到動態平衡時,人們會采取的偵錯行為通常分為兩種:

改變環境

改變自己

「強行改變自己認知」的確可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處理方式;但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策略等同於放棄了自己部份自我概念的整合。

同時職業認同理論(Career Identity)的觀點是,職業作為個人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參與了個體心理發展的構建與自我認知的形成。

通俗來講,我們用「未來想從事的職業」或「現在正在從事的職業」探索著「我是誰」。

研究也表明,這份對於「我是誰」的清晰覺察,和客觀的職業成功以及工作的內在積極體驗緊密相連。

在工作中,當「不匹配」發生時,或許我們可以去思考: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呢?在無可奈何的接受這份「不匹配」之前,我可以做些什麽呢?

「測一測你的工作適合你嗎?」

👆掃碼立即領取測評

01

首先,什麽是工作匹配度?

人職匹配(Person-Job Fit)可以廣義地定義為員工的特征和其工作環境的良好契合, 具體可以體現在員工的能力、需求和價值觀與組織的要求、獎勵和價值觀之間的匹配。員工與組織越契合,工作場所的生產力和滿意度就越高。

人職匹配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實作:

當員工的技能與特定的工作要求相匹配時(能力-需求匹配);

當員工的需求與工作中可以提供的機會相一致時(需求-供應匹配)。

實際上,人職不匹配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相當常見的。學者 Brandstätter 在研究中用兩個例子形象的描述了這種現象:

「想象一下,一個會計,她是一個非常外向的人,喜歡與人相處並熱衷於建立親密的社交關系。然而,在她的工作中,她大部份的時間都是獨自完成工作任務,與同事或客戶幾乎沒有任何聯系。因此,她的工作沒有提供很多社交的機會。

現在想象另一個員工,一個中層管理者,他被賦予了很多期望,比如:對他的團隊負責、激勵和監督他的員工、在沖突與利益之間找到平衡、做出人事決定......簡而言之,影響其他人。然而,在工作場合,他卻顯得格格不入,因為他不喜歡站在舞台中央,而且當他作為領導者被很多人註視的時候,他實際上感到非常尷尬。」

而這種「不匹配」往往會帶來許多消極後果,例如,工作倦怠、較差的工作表現和幸福感等。

圖片來源:【愛情而已】

02

如果感覺跟工作不匹配怎麽辦?

國外一項耗時 15 年的調查顯示,超過 70% 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

雖然人職不匹配機率相當高,但好訊息是,這種匹配程度是可以改變的!

人職匹配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不論是對於員工和工作本身,其特征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

其中,工作環境的變化會導致員工的變化(例如:公司業務升級並進行員工培訓),員工的變化也會導致工作環境的變化(例如,員工知識和能力的進步導致的公司業務流程的最佳化)。在這種情況下,工作鍛造(Job Crafting)被認為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最佳化人職匹配的重要手段。

工作鍛造被定義為:改變工作任務的邊界和條件。它是員工以提高自身工作經驗為目標的一種自發行為。

圖片來源:【奔跑著】

03

工作鍛造的形式

工作鍛造有三種不同的形式:

任務鍛造: 包括改變員工在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務的數量、型別和範圍。例如,員工自己決定承擔或減少任務的數量,並引入新的方法來完成這些任務,使他們的工作更容易或更有趣。

關系鍛造: 包括謹慎地改變與工作中遇到的其他人互動的品質和/或數量。例如,員工專註於與有共同興趣的人發展關系,或與不愉快的同事保持距離。

認知鍛造: 指的是重構個人的知覺和對他們工作的認知表征。透過改變工作的任務、關系和認知邊界,員工可以塑造工作的意義,從而相應地影響他們的工作身份(例如,酒店的清潔員工可以將自己整理床鋪視為「為旅客們創造幹凈整潔的環境與美好的回憶」,而並非」重復又枯燥的任務「)。

為了幫助你進一步探索自身與工作的匹配度,我們開發了這個測評,從 自我效能、情緒體驗、自我實作、人際關系和待遇滿意度 五個維度剖析你的職場狀況,全方位評估你與目前工作的匹配度。同時也為你制定了專屬的成長指南, 助你提升自身應對環境的適應力。

「測一測你的工作適合你嗎?」

👆掃碼立即領取測評

參考文獻

————————

Ashforth, B. (2001). Role Transitions in Organizational Life : An Identity-based Perspectiv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 46, 778.

Brandstätter, V., Job, V., & Schulze, B. (2016). Motivational Incongruence and Well-Being at the Workplace: Person-Job Fit, Job Burnout, and Physical Symptom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1153–1153.

Edwards, J. R., and Shipp, A. J. (200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environment fit and outcomes: an integra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 Fit, eds C. Ostroff and T. A. Judge (New York, NY: Lawrence Erlbaum), 209–258.

Fugate, M., Kinicki, A. J., & Ashforth, B. E. (2004). Employability: A psycho-social construct, its dimensions,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 65(1), 14–38.

Kristof, A. L. (1996).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zations, measurement, and implications. Pers. Psychol. 49, 1–49. doi: 10.1111/j.1744-6570.1996.tb01790.x

Lofquist, L. H., & Dawis, R. V. (1984).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Wong, C. M., & Tetrick, L. E. (2017). Job Crafting: Older Workers’ Mechanism for Maintaining Person-Job Fi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 8, 1548–1548.

Wrzesniewski, A., and Dutton, J. E. (2001). Crafting a job: revisioning employees as active crafters of their work. Acad. Manag. Rev. 26, 179–201. doi: 10.5465/AMR.2001.4378011

作者:亢亢

責編:Lori

▽ 點選閱讀原文,測測你的工作適合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