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遊戲

被經典「狠狠拿捏」了!媒體如何用好「回憶殺」?

2024-04-12遊戲

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導 讀

「老爸老媽每晚就釘選重溫經典頻道,雷打不動守著看【渴望】【 西遊記】。

「今年B站跨年晚會的 開場秀 全是小時候愛看的動畫片,仿佛回到了童年追劇的時候,還是熟悉的味道。

「回憶殺」為何能頻頻「拿捏」網友?媒體可否繼續借力「回憶殺」做出好的傳播?又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傳媒茶話會對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祥敏,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副主任閆偉,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 」回憶殺」成流量密碼?

其實「回憶殺」早已不是新鮮事,本以為可能是「曇花一現」的「回憶殺」,近幾年卻不斷出現在大眾視野裏:

【聲生不息】邀請前輩歌手、藝人參加,「現身說法」詮釋自己的經典曲目,用音樂勾起一眾網友的「回憶殺」。

【王牌對王牌】聚齊【天龍八部】【新白娘子傳奇】等經典劇的原班人馬,讓網友直呼:「爺青回。」

優酷打造的「港劇場」播出多部跟香港班底合作的劇集,滿屏溢位的港味仿佛令人重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劇的輝煌時期。

中國廣電的「重溫經典」頻道免費向使用者提供膾炙人口的經典影視內容。憑借【渴望】【西遊記】【紅樓夢】【小蝌蚪找媽媽】等經典影視,又再度給觀眾帶來一波「回憶殺」。

「重溫經典」頻道自2月1日開播以來廣受好評,頻道收視率排名最高一度沖至第8位元,春節期間在21個地區收視率超過半數衛視訊道。

除了各類節目,媒體也有許多「回憶殺」:

人民日報在距離2022年高考倒計時10天的時候,釋出一條100秒短視訊,用長情、謙遜、專註、自信、樂觀等美好詞語勾勒出學子們對於高三生活的共同記憶,話題#100秒走心高三回憶殺#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二、回憶殺為何能「拿捏」網友

在追求短、快,熱點不斷變換的短視訊平台,總有那麽一群人會為了【西遊記】【貓和老鼠】等停留;B站許多年代老劇、音樂的解說視訊也一度沖上熱門推薦,甚至長達幾小時的經典電視劇全集解說也成了大家的「下飯神器」。

回憶殺為何能「拿捏」網友,頻頻出圈?我們也授權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首先,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祥敏,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副主任閆偉一致認為: 對於有相同經歷的觀眾來說, 些作品或節目的「年代氣」,會勾起這部份觀眾對於過去某個年代的懷念或是想象,可以稱為「關聯記憶」。

例如「重溫經典」頻道的受眾群體,大部份是經典老劇的初代觀眾,經典老劇陪伴著那一代人的美好歲月,對經典的回顧往往也伴隨著對青春的回憶。

閆偉認為:「在當下快節奏、強壓力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人們尤其需要依靠一種對於過去美好事物的梳理和重溫,為心理和情緒尋找緩沖、紓解的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也曾公開表示: 「‘重溫經典’頻道獲得良好的收視成績,一個原因就是其播放的經典作品呼應了當下觀眾渴望透過有深度的觀賞開掘深層次的精神生活的訴 求。」

其次,曾祥敏表示, 對於少部份可能沒有相同經歷的觀眾, 在文化趨向速食化,資訊趨向碎片化的環境中,對於「簡單的、樸素的、緩慢的」時代文化的懷念或是想象,也催動著他們對於有「年代氣」的、「經典」的作品的喜愛。

此外,曾祥敏認為回憶殺 既滿足了人們的娛樂需求,也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回憶殺」本身也是一種社交方式。 正如【論集體記憶】中所寫的,觀眾保存著生活各個時期的記憶,透過記憶再現,重構一種連續關系,人們的認同感得以終生長存。一些「回憶殺」作品的破圈,也是觀眾為獲取認同感,在各種平台進行傳播活動的結果。

除了從作品本身、觀眾需求來說,互聯網、媒體融合的發展也助力著「回憶殺」的出圈。伴隨著B站、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台的崛起,活躍在不同時代的文化形態、集體記憶得以重回大眾視野,為這些節目在不同的「圈子」裏傳播提供了條件。

正如上文提到的B站、抖音等解說視訊成為許多網友的「下飯神器」,各種各樣的二次解讀和重新演繹也讓塵封的回憶有機會煥發出新的光彩。

三、媒體如何借力「回憶殺」做傳播?

無論是「重溫經典」頻道開播的大受歡迎,還是各類充滿年代記憶的創新節目,它們身上仿佛內建流量與觀眾。不禁讓人想問, 情懷牌可以一直用下去嗎?媒體又如何借力「回憶殺」做出好的傳播?又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1.尋找受眾與經典的「最大公因數」

曾祥敏指出,媒體首先要對自身的「使用者畫像」有一個清晰、深入的了解,可以透過收集和分析觀眾數據,了解觀眾的喜好和觀看習慣。針對「使用者畫像」選取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具有一定深度、能夠跨越時空的經典內容。

作品達到「回憶殺」的效果背後,是受眾需求與經典的雙向奔赴,這其中少不了媒體對於回憶元素的精心挑選與用心重現。

「要盡可能找到目標群體對經典作品認識的‘最大公因數’,找到屬於他們難以磨滅的‘大IP’,這也更利於挖掘出更多屬於整體那個年代的集體回憶和文化共識。」 閆偉說道。

2.積極關註特定時間節點

曾祥敏表示: 「媒體可以有意識地針對受眾懷舊心理做好特定時間節點的策劃,例如在‘六一’兒童節釋出經典動畫片‘名場面’的混剪。」 人民日報2022年策劃的高考倒計時100秒短視訊就是不錯的案例之一。

3.註意不要過度消費「回憶殺」

「物以稀為貴」在大眾泛娛樂口味快速更叠的當下也是較為重要的一點。「回憶殺」把人們的精神層面訴求透過具象載體來實作,刺激出驚喜帶來的多巴胺體驗。 但如果出現的頻率或一個作品中「回憶殺」的占比過高、方式隨意單一,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例如【王牌對王牌】中初次將經典影視劇的演員重聚時收獲了不錯的反響,但同樣的方式用多了導致情懷泛濫貶值,評論畫風逐漸演變為「童年回憶都被撕碎了,不要拿回憶過度消費」。

4.警惕「重行銷,重技術,輕內容」的傾向

「技術是講述故事的手段;行銷是為強化故事的影響力服務的, 無論如何革新,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經典中的故事和其中的人、情感與細節。 」曾祥敏提醒道,媒體在借用「回憶殺」時,不能摒棄優質內容的產出,要深入研究特定年代的文化精神,把握集體回憶的內核,運用準確貼近的符號元素,將經典巧妙融合創作。

5.創新但不「魔改」

媒體需要巧妙找到歷史和當下的共通點和共振帶,透過新的視角對經典進行創新性的、富有時代氣息的解讀和闡釋,讓經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同時,曾祥敏也提醒到,媒體應該認識到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媒體應在對此深刻領悟的基礎上,再去實作創造性地轉化與發展。

閆偉進一步表示:「現在很多所謂的‘魔改’讓這種創新變了味、走了樣。應當註意的是, 在對經典的改編和創新中,原作的‘靈魂’即主題立意、基本立場和架構不應被顛覆。 一旦違背了經過歷史沈澱後的大眾對經典的共有印象和認知,作品便很有可能遭到集體吐槽。」

2023年上映的恐怖電影【小熊維尼:血染蜂蜜】就是翻車案例之一,它將大家喜愛的【小熊維尼】中可愛的小動物變成兇狠的森林野獸,將百畝森林裏善良居民重新想象成惡毒的食人連環殺手。被網友大罵:「爛片!簡直毀我童年。」

該片還獲得第44屆金酸莓獎最差影片、最差導演、最差劇本三項提名,獲獎理由則是這部電影是對兩個最受歡迎的兒童文學人物的誹謗和侮辱。

主編:劉娟

撰稿、編輯:蔣婷婷

校對:李媛 毛潔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