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導讀
5月14日,話題 #情侶拒絕采訪被主持人勸分手# 登上微博熱搜,一名電視台主持人在街采時被一對夫妻婉拒,不料主持人卻說「分了啊」。不久後電視台發表聲明, 表示即日起停止該主持人工作,並責令其配合調查。
主持人不當言辭引起爭議,不禁想問,當下我們需要怎樣的主持人?主持人靠什麽站穩「C位」?
幾天前,第二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頒獎典禮在青島舉行 圖源:「視聽中國」微信公眾號
一
老一輩播音員齊越曾說,我是中國人民的播音員、中國共產黨的播音員。我傳達的是中國人民戰勝艱難險阻、走向勝利的聲音。我傳達的是中國共產黨堂堂正正的真理之聲。這段話 ,可以說是對 播音主持領域國家級政府獎 「金聲獎」意義最好的詮釋。
新中國的播音員,誕生於戰火紛飛中。他們不僅是播報員,更是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的戰士。
1940年12月30日,延安窯洞中響起一個振奮人心的聲音:「延安新華廣播電台XNCR現在開始播音。」電波劃破夜空,隨著播音員聲音一起傳播出去的,有黨和政府的政策動向,還有全國軍民萬眾一心、終將走向勝利的堅定與決心。
老播音員錢家楣回憶:「每一次播音都是莊重的,都是一次戰鬥,都是在完成一次重大的政治任務。」從延安到瓦窯堡再到北平,播音員們一次次穿越戰火、緊跟黨中央,將這片土地上的動人故事,說給所有人聽。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廣播電視事業在上個世紀末迎來了加速發展的黃金時代。【東方時空】等一大批電視新聞節目應運而生,由此也催生了很多著名的電視新聞主持人。與此同時,【正大綜藝】【開心辭典】【我愛記歌詞】【快樂大本營】等綜藝節目的橫空出世,讓綜藝娛樂主持人成為受觀眾追捧的「初代愛豆」。
然而,時至今日,行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人工智慧等技術興起,改變了人們接收資訊的方式和渠道,絕大多數觀眾不再守著大屏和電波,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逐漸成了人們打發時間的新平台。同時,【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綜藝節目推出「去主持人化」創制模式,節目嘉賓客串起了主持人,再加上AI數位人分身叠出,沖擊著主持人原有的「江湖地位」。
主持人撒貝南詼諧幽默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喜愛,觀眾更喜歡叫他「小撒」 圖源:「中國電視報」微信公眾號
二
主持人遭遇職業發展困局,碰上「成長的煩惱」,有行業變革重塑的客觀原因,也有部份主持人自身的主觀原因。
面對行業急劇變革帶來的挑戰,一些主持人成功轉型為「融媒主播」,然而還有一些主持人對職業身份產生了認知誤區,逐漸跟丟、掉隊,甚至忘記了初心和使命。
不願迅速轉型,投身融媒戰場。 曾經端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已經悄然離場,「聚光燈」已經打到了小屏,手機成為人們接收資訊的主要終端。然而,一些主持人依舊囿於「大屏情結」,藏匿於「電波之後」,固執地守著台前幕後的「一畝三分地」,不願投身新的戰場,甘當「配音機器」和「文稿嘴替」。
不願放下身段,轉變話語方式。 部份科班出身的主持人身上仍然帶有一股「精英味」,存在過重的「心理包袱」,認為自己是專業媒體人,需要保持公眾形象,不願放低身段,與網友緊密互動。還有一些主持人傳統思維根深蒂固,不懂得短視訊傳播改變的不僅是時長,更是表達方式、傳播理念,仍然以「我說你聽」「爹味說教」的風格輸出內容觀點,讓Z世代「數媒土著」敬而遠之。
不願換位思考,提升共情能力。 有學者提出,傳統化主持人統一化的字正腔圓、形象標誌、表達理性已不再是評價當前主播的優先指標,而那些影響個人選擇的情感化的內容卻成為多元化需求現實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年輕個體尋求的是「懂我」的情緒價值,需要的是共鳴與理解。永遠一板一眼、拿腔拿調的主持人和觀眾之間,總像橫著一條鴻溝,讓人難以親近;反而是那些有個人化、情緒化共情能力的主持人,更容易弱化距離感,讓觀眾覺得這是「自己人」。
不願鉆研知識,成為行家裏手。 在當下快節奏、高強度的資訊社會,許多人存在「知識缺口」和本領恐慌,有著獲取資訊和知識的需求。然而,近年來從所在「主流圈層」中成功「破圈」的主持人並不多,能夠成為各種「趣緣圈層」、垂直領域意見領袖的更是很少。主持人要像記者一樣成為雜家,不能在日復一日的日常工作中消磨盡學習的熱情與能力,躺進「舒適區」,遲遲不願往前挪步。長此以往,在加速叠代的競爭中,「自留地」只會越來越小,直至被擠到犄角旮旯。
三
面對時代洪流滾滾,「主持人」這三個字也將被重新定義,作為「金聲玉振」代名詞的主持人們,又該如何答好時代之問,捍衛職業榮光?
多一些家國情懷,將小我融入大我。 不管局勢如何變幻、行業如何顛覆,播音員主持人始終是黨和政府聲音的傳播者、主串流媒體的代言者、核心價值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備受關註,甚至關乎黨和政府、主串流媒體的形象聲譽。為黨發聲、為人民立傳、為時代立言是他們不變的使命。
比如,21年來始終紮根基層為民排憂解難的浙江電視台教育科技頻道【小強熱線】主持人王誌強;挺膺電波一線30年,用聲音解讀政策、傳遞民心的杭州人民廣播電台【董明閱讀時間】欄目主持人董明;主持近千場晚會和節目,講述新時代西藏故事,宛如美麗格桑花的西藏台主持人益西卓瑪……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把個人職業融入時代所需、群眾所需,把家國情懷體現於樂在其中的堅持奮鬥裏。
多一些「斜杠」打法,玩轉個人IP。 在當下的傳播語境中,「斜杠」思維的引入,可以拓展邊界、豐富人設,有助於主持人個人IP的打造。不端著,走出「舒適區」,學會潮流玩法和年輕化表達,不僅做好「前台延伸」,也註重「後台展示」,拉近觀眾與自身的距離,與觀眾交心共情,主持人會開啟更廣闊的天地。
在短視訊平台上以輕松活潑的方式講述大事小情、拍攝【大國外交最前線】VLOG講述新聞背後的故事……總台央視主持人康輝早已從「嚴肅臉」的新聞主播,變成了年輕人喜愛的個性網紅;從台前正襟危坐播報新聞,到原創15秒倒計時系列展示「美妝博主」台前幕後的隱藏技能,再到自編自導自演以「舅媽」調侃方式演繹民生新聞,浙江經濟生活頻道、民生休閑頻道雙姝「潘小蓉」「慧小媛」圈粉無數。
多一些專業深耕,贏得觀眾認可。 只有足夠專業,才能贏得尊重。當下一些選擇垂類內容輸出的主持人,正是抓住了特定領域使用者的「知識需求」,先喚起使用者的好奇心,再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進行解讀,為使用者提供知識增量、彌合知識缺口。主持人能說善道的背後,其實是好學能文。不下功夫、不動腦子、不帶感情,豈能練出一副好口才。
比如本屆「金聲獎」得主上海廣電主持人何婕,曾主持【這就是中國】【今晚】【中國長三角】等政論、時評節目,以紮實的專業素養、深厚的學識儲備,獲得觀眾的高度認可。有一位「金聲獎」得主曾這樣說:「我們手中的話筒很重,它承載著一個媒體人的使命和責任。我們的舞台很大,它搭在億萬觀眾的心上。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為了好節目,不饒自己,不饒點滴。」
堅守應該堅守的,不斷打磨自己,與自己較勁;擁抱應該擁抱的,始終更新本領、步履不停。如此,不管能否站穩大眾心中的「C位」,至少能成為自己心中的「C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浙江宣傳」,作者:之江軒,較原文有微調
主編:劉娟
編輯:陳瑩
值班編輯:李磊
校對:李媛 毛潔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