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遊戲

這些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僅僅因為它是人民日報的?

2024-03-22遊戲

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導 讀


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人民日報多件作品在評論、通訊、新媒體、新聞研究等多個類別獲獎。

一些人會認為,人民日報作品能得中國新聞獎,因為它是人民日報的,有其他媒體不具備的優勢。有些題材,確實如此。但並非所有的人民日報獲獎作品都是以題材取勝。

比如,【同行1800多公裏,跟著貨車司機跑長途】這篇中國新聞獎通訊類二等獎獲獎作品,就是人民日報的一篇深度調查報道。記者一路與貨車司機同吃同住、交流,同行1800多公裏,歷時46個小時,圍繞貨車司機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深挖細采、以細膩筆觸和真摯情感記述親身體驗。

【同行1800多公裏,跟著貨車司機跑長途】作品,人民日報報道版面

人民日報的獲獎作品都有哪些特點?給其他媒體參評中國新聞獎哪些啟示?

開展中國新聞獎評選活動,旨在展示新聞戰線的工作成效,引導廣大新聞工作者牢記職責使命、厚植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凝聚強大輿論力量、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人民日報多件作品在評論、通訊、新媒體、新聞研究等多個類別獲獎,這是受眾和評委會的肯定,也是近年來人民日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強新聞輿論工作改進創新的重要體現。

這些獲獎作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從不同角度、以多元表達展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示跨媒介傳播突出成效,為推動媒體深融發展、提升新聞輿論「四力」提供參考借鑒。筆者結合人民日報第33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就改進和加強新聞輿論工作分享幾點思考。

要突出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務和最重要政治責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報道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

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充分發揮新聞戰線排頭兵作用,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將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報道和宣傳闡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最重要政治責任,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開展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遵循。

獲得第33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系列重點專題新聞報道「奮進強國路·總書記這樣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開欄於2022年全國兩會開幕前夕,在【人民日報】頭版重要位置連續推出5篇深度報道。系列報道采取「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金句+文字稿件」的組合形式,在【人民日報】頭版精心編排、精美呈現。社領導高度重視、親自部署,反復審改打磨稿件;8個主要采編部門全力投入,相關地方分社選派骨幹力量參與報道。 5篇報道被各網站和新媒體平台首頁首屏轉載,僅在「學習強國」學習平台和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閱讀量就超過7000萬。

這組報道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根本原因在於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寶庫中挖掘思想資源,全面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場景和非凡歷程。在謀篇布局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立意破題,系統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充分展現習近平總書記的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深厚人民情懷,以及中國式現代化不斷豐富完善的過程。事實證明,全力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務和最重要政治責任,是我們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的基點和起點。

著力守正創新,充分發揮主串流媒體評論理論優勢

在長期探索和歷史沈澱中,人民日報在重大主題宣傳上形成了任仲平、任理軒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傳統政論品牌,也成為歷年中國新聞獎高度肯定的品牌。獲得特別獎的任仲平文章【十年砥礪奮進繪寫壯美畫卷】,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推出,全景回望新時代十年的不凡歷程,系統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一經推出立即形成傳播聲勢, 僅在新浪微博平台,相關話題合計閱讀量超1.2億。

獲得一等獎的任理軒文章 有著特殊寫作背景。2022年4月、5月,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中國發展面臨著國內外許多壓力和挑戰,社會上又有不少雜音噪音。如何正確認識、科學應對錯綜復雜的形勢和嚴峻的風險挑戰,成為全國上下普遍關註的問題。

為了澄清認識誤區、凝聚發展共識、激發奮鬥精神,人民日報從習近平總書記「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這一重大論斷中找到論點,組織力量撰寫刊發任理軒文章。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前,展現堅定戰略定力和高度自覺自信,寫出了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發揮了舉旗定向的重要作用。

金字招牌是需要用心血和汗水來鑄就的。這些品牌是人民日報評論、理論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得益於眾多編輯記者經年累月打磨沈澱,以其高遠立意、宏闊視野、深刻論述、生動表達,贏得廣泛而長期的社會關註。寫作團隊集中在一起,凝聚智慧,反復討論框架,確定提綱,明確寫作方向。然後分工合作,各自負責撰寫相應的內容,最後又有人統稿把關,反復煉字煉句,最終拿出了這盤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今後,人民日報將繼續用好評論、理論傳統優勢,完善重要政論品牌生產機制,在守正創新中更好發揮定向、定調、定心的輿論引領作用。

要著力推動媒體深度融合,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

近年來,人民日報「報刊網端微屏」齊發力,在牢牢把握內容建設這個根本的基礎上,拓展平台建設,強化技術賦能,探索合作機制,構建融合傳播矩陣和立體傳播網路。人民日報第33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有不少融媒體精品力作。比如,【人民日報海外版】「學習小組」欄目獨家策劃推出的23期「習主席的國禮故事」原創系列融媒報道,精選20余件習近平主席在外事場合獲贈或送出的珍貴國禮,將博大精深的習近平外交思想寓於一個個故事中,深入挖掘其背後的價值內涵。其中,多數國禮系首次對外公開報道。報道采用「原創文稿+國禮圖片+朗讀音訊+短視訊」的融合形式,相關微博話題登上熱搜榜首位,每期報道均實作海外落地。

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制作推出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網宣片【CPC】入選「黨的二十大報道融創精品十大案例(中央媒體)」,產品用國際化的表達、人格化的視角、大開大合的視覺語言,將宏大主題與微觀敘事結合,還原中國共產黨奮鬥歷程,向全世界生動展現了大黨大國的光輝形象。作品采用12種外國語傳播,全網覆蓋受眾超10億人次,形成對外傳播強大聲勢,引發海內外共鳴共情。這些富有匠心和巧思的融媒產品,既是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又創造了主流話語國際傳播的全新範式。這與我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日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分不開的。今後,人民日報將進一步以融媒思維做好主題宣傳,傾心打造傳播新形態、新語態、新業態,以更多現象級爆款產品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網宣片【CPC】截圖

要著力踐行「四力」要求, 加強新聞輿論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培養新聞人才隊伍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聞工作者應該遵循的職業道德規範。很多獲獎作品都是記者俯下身、沈下心、察實情,深入基層一線蹲出來、跑出來的。

獲獎作品【同行1800多公裏,跟著貨車司機跑長途】就是一篇踐行「四力」要求的深度調查報道。1700多萬貨車司機的權益保障問題,黨中央關心、全社會關切。圍繞這一問題,人民日報記者調查版精心策劃組織,指導記者開展體驗式采訪,一路與貨車司機同吃同住、交流交心,由山西臨汾駛向廣東佛山,同行1800多公裏,歷時46個小時。緊緊圍繞貨車司機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記者深挖細采,以細膩筆觸和真摯情感記述親身體驗。報道刊發後,引起相關部委和地方關註,助力加強貨車司機權益保障。

人民網「跟著總書記看中國」融媒體系列報道,組織編輯記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10年來的考察調研足跡,深入31個省市自治區的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科研現場、社群家庭,沈浸式、蹲點式采訪拍攝,制作系列微紀錄片31期,推出圖文報道100多篇。

事實證明,好文風離不開好作風,好記者與好報道相互成就。人民日報一貫對記者深入一線抓「活魚」的采訪作風充分肯定,透過多種方式激勵編輯記者開展體驗式、行進式采訪。今後,我們還要進一步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以踐行「四力」要求為抓手,培養更多專家型記者,爭取湧現更多「上連黨心,下接民心」的精品力作。(作者系人民日報社研究部副主任)

本文權轉載自「中國記者」微信公眾號,原標題: 民日報第33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揭秘

主編:劉娟

編輯:李磊

值班編輯:蔣婷婷

校對:李媛 毛潔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