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彭老總率領誌願軍以運動戰為主、遊擊戰為輔與聯合國軍展開了殊死較量,這次戰役是血與火的死拼,面對敵人先進的武器裝備,誌願軍毫不畏懼,他們裝備雖然落後,卻擁有高超的戰術,在攻防頻繁轉換之間取得了一次次的勝利,第三次戰役結束時把敵人打退到北緯37°線附近。就在誌願軍正在休整之時,敵人再次發起進攻,這時候彭老總急了。
1951年2月,第四次戰役剛剛打響不久,彭老總急忙從北韓趕回北京,彭老總作為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主帥,這時候離開陣地回到後方,一定是發生了萬分火急之事,飛機一落地他就行色匆匆地去找毛主席和周總理,這次他回來就是想解決後勤保障問題。毛主席和周總理非常重視這件事情,在2月25日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到會人員都是各大軍區司令和中央領導。
彭老總在會上提出了前線後勤保障問題,並且詳細說出了誌願軍現在面臨的困難,他希望大家能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結果他聽到的是各種理由的推脫。有人說:想要做好後勤保障就得先搞錢;還有人說:現在剛剛建國不久,國內還不夠穩定,言外之意就是能不能往後拖一拖,現在出錢、出力都困難。
正當眾人紛紛找理由、找借口時,彭老總拍案而起,突然拍桌子的聲音讓會場立刻靜了下來,只聽彭老總氣憤地說:「你們都跟秦檜學會了,跟我玩腔調!」彭老總聽到他們不解決問題、只強調自己困難的說詞,實在忍不住胸中的一口怒氣。彭老總又氣又急,脹得臉部通紅,眾人看彭老總真的怒了,誰也不敢再說話,這時周總理勸他坐下來,把戰場上的實際情況詳細說出來。
眾人只知道前三次戰役取得了勝利,卻不知道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自古以來的常用戰術,軍隊想取得勝利,後勤必須要有保障,解放軍之前能夠取得勝利,是在本國打仗,有老百姓做人民軍隊的堅實後盾,而這次完全不同,誌願軍出國作戰,不但不能抓俘虜補充兵力,就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本來可以有北韓當地的村民為誌願軍提供食物補給,但是聯合國軍炸了村莊、毀了莊稼,誌願軍的一切物資都要靠後勤保障,後勤成為了直接影響戰役勝利的關鍵。在第一次戰役時,由於戰況多變,後勤跟不上前線部隊,導致前線戰士斷糧四天,還好在山上找到了馬鈴薯,他們靠挖馬鈴薯才堅持到後勤到來,而那些沒有馬鈴薯可挖的部隊硬是餓了三天肚子。
吃不飽肚子哪來的力氣打仗?彭老總說到這裏神情異常地悲憤,他又提及戰士們因為趕到戰場太匆忙,忽略了寒冷惡劣天氣,有數百名戰士還沒有到達戰場就已經凍傷。第二次戰役打響後,誌願軍與敵人展開運動戰,這就意味著加長了後勤的運輸線,由之前的偶爾斷糧,到後來的經常斷糧,當時不管是文員還是炊事員,只要不上前線的人都去搬糧食,但仍然餓死了很多戰士。
每一位戰士都是鮮活的生命,他們保家衛國是做出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可他們沒有犧牲在敵人的槍口下,卻因後勤無法保障而凍死、餓死,長津湖戰役用極其慘烈的代價扭轉了戰局,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可彭老總的心情是沈重的,他最清楚誌願軍受了多大的苦、遭了多大的罪。
彭老總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想出了「禮拜攻勢」,讓每位戰士出發時都背上大概一個星期的口糧,結果在第四次戰役剛剛打響時,美軍的李奇微發現了誌願軍的這個弱點,派出大量空軍切斷誌願軍後勤補給和增援,這讓彭老總如何不著急?說到情深之處彭老總眼睛蓄滿了淚水,因此看到他們找理由和借口時,難怪彭老總會氣得拍案而起,當時眾人聽到彭老總的話後都被罵得擡不起頭。
周總理聽後非常理解彭老總的心情,他希望「大家要團結一致共渡難關!」之後軍委再次召開會議,公示支援誌願軍的一切決定:各軍區輪流到北韓參戰;為誌願軍補充先進裝備;加強後勤運輸線建設,同時建立空中部隊。1951年3月,炮兵、空軍、後勤支援先後抵達前線,第四次戰役最後誌願軍把聯合國軍」扼制在「三八線」而結束,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