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明長城的精華:在長城這種險要的軍事防禦工程上,為何會有金山嶺這樣「精美」的一段?

2024-04-28歷史

本 文 約 5800 字

閱 讀 需 要 15 分 鐘

北方春意正濃之際,新的一天天色漸明,「長城老郭」的直播間裏已經有2000多名觀眾線上,等待跟隨他的鏡頭一起迎接金山嶺長城晨曦。「長城老郭」名叫郭中興,是金山嶺長城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從1998年到此工作如今已是第26個年頭。2021年9月底,郭中興開始用短視訊和直播介紹金山嶺長城,從2022年4月1日開始,他開啟了每日直播的頻率,至今「長城老郭」已經擁有52.1萬人關註。每日直播,53歲的郭中興在長城一上一下至少3小時,步履矯健,「向上」的精氣神感染了一眾關註者。鏡頭外,是他娓娓道來金山嶺長城的前世今生;鏡頭裏,是「萬裏長城,金山獨秀」的四季景致。

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省灤平縣巴克什營鎮花樓溝村大小金山上,相比於人們印象中長城的雄偉、險要,金山嶺長城主打「精致」。恰到好處的山勢起伏讓人們可以將長城的蜿蜒曲折盡收眼底,錯落層疊搭配晨曦暮色呈現出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點綴在金山嶺段上奇巧珍貴的各式建築讓其更加「耐看」,堪稱明長城的精華地段。

明長城精華地段

西起龍峪口,東止望京樓,金山嶺長城全線10.5千米。從地質學來看,其綿延穿梭在燕山褶皺與內蒙古背斜的過渡帶,歲月雕塑出的地理奇觀為長城修建提供天然優秀地基。從歷史來看,歸屬明代「九邊之首」薊鎮古北路的因緣,對金山嶺今日之「精致」的呈現居功至偉。

明永樂十八年 (1420) ,明成祖朱棣下詔正式遷都北京,北方軍事防線迎來調整,「九邊之首」薊鎮應運而生。薊鎮下轄包括薊州、永平、密雲和昌平部份地區的長城和邊鎮,對外抵禦蒙古部落侵擾拱衛京師安全,對內牽制九邊其他力量,防備叛亂。薊鎮長城沿燕山山脊修築,因地勢中峽口、要道多,而呈現出關隘密度更大的特點。明末清初軍事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評價薊鎮長城:「關山險峻,川澤通流,據天下之脊,控華夏之防。」在明朝接下來的北部防禦體系維護中,薊鎮長城的建設也日趨完善,包括烽燧、敵台、驛傳等在內的完整長城防禦系統完備起來。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隆慶二年 (1568) ,繼薊遼總督譚綸對薊鎮長城修建提出宏觀構想後,戚繼光上任總兵官,鎮守薊州、永平等地,成為薊鎮長城真正的主持修築者。在戚繼光創造性的設計和主持施工下,將包括金山嶺長城在內的薊鎮長城之防禦力再度提升。

戚繼光到任後,經過巡視發現,原有長城低矮單薄,不少地方已經傾頹,防禦作用大打折扣。在譚綸的大力支持下,戚繼光對薊鎮所管轄的原有長城,普遍進行了改建和重建:山勢低矮處,加高城墻;山勢高峻處,修建敵樓,個別地方加修了障墻、支墻、擋馬墻,全部為磚石結構或磚石木結構,使這段長城設施完備、構築牢固、布局嚴謹、可攻可守。其中邊墻最為高大堅固,均以條石為基,用青磚包砌,底寬4—5公尺,高約6—8公尺,頂寬3—4公尺,設有瞭望孔和射擊孔,寬大的墻體上加築了炮台。障墻則是在城墻之上緊依外墻建築的小橫墻,每堵高2公尺,寬1.5公尺,墻上設有瞭望孔和射孔,排列成一道道掩體。而戚繼光最具創造性的設計,莫過於「空心敵台」。

在【練兵實紀】中,戚繼光從「軍士無所藉庇」「軍火器具運送不前」等方面說明了修築空心敵台的重要性。於是,一種「中層空豁,四面箭窗,上層建樓櫓,環以垛口,內衛戰卒。下發火炮,外擊敵人」的新式長城建築推行開來。這既解決了守邊士兵寒來暑往之苦和軍事物資貯運之難,也打造了「賊矢不能及,敵騎不敢近」的攻防優勢。如今金山嶺邊墻上可見全部為空心敵台,如將軍樓、大小金山樓、大小狐頂樓、花樓、黑姑樓、五眼樓等,便分別展現了多種不同形式的空心敵台。根據四面箭窗的多少,一些敵樓又被形象地命名為「三眼樓」「五眼樓」,而今它們都是人們前往金山嶺探尋長城建築藝術的必至點位。最具特色的將軍樓,海拔475公尺,北側由遠及近梯次分布著烽燧、支墻、擋馬墻、月墻和敵樓兩側的障墻,「構思巧妙、層層設防」。相比於鄰近段長城,金山嶺長城的敵樓間隔更加緊密,一般間距為100—200公尺,最近的僅40多米。如今金山嶺段長城,共有關隘5處,敵樓67座,烽燧3座。站在將軍樓遠望,樓樓相連,長城蜿蜒逶迤勾勒出金山嶺段全貌盡收眼底,再仔細探尋,更發現其大氣磅礴卻又內藏玄機。

微觀金山嶺

如今金山嶺長城主入口處,設定有戚繼光騎馬雕像,向來往遊人彰顯著這位民族英雄的建造之功。穿過戚繼光廣場,沿磚垛口一路向東經大小金山樓、花樓、東五眼樓,便能遇見金山嶺長城最引以為「珍」的角落。值得一提的是,磚垛口東側的東方台,正是中央電視台曾經為國歌拍攝視訊的取景地。如有機會到金山嶺,不妨在此稍作停留,感受一下「東方視角」。

【禮記·月令篇】曾有記載:「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工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究其情。」這種「問責制」,在長城修築史上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文字磚的出現。文字磚在薊鎮長城並不罕見,得益於精湛的燒制技術,文字磚質地細密,呈均勻青灰色,抗風化腐蝕能力很強,而燒造前在磚坯上以印模留下修築年份、單位,不僅留下了功績,在當時也成為落實責任的有效手段。金山嶺長城文字磚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豐富的文字磚構成了長約525公尺的「文字磚墻」。這段「刻在磚上的建造史」,就位於其小狐樓到大狐樓之間的位置,磚上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如「萬歷六年鎮虜奇兵營造」「萬歷六年振武營右造」,在其他段還發現「萬歷六年山東營造」「萬歷六年寧夏營造」「萬歷六年延綏營造」「萬歷六年墻子路造」「萬歷五年古北路造」等。從中可以得見,來自山東、陜西、寧夏、京津冀等地前來輪戍的部隊都曾參與到建造金山嶺長城的過程中來。

看過文字磚墻,來到小狐頂樓,其內部結構又讓人眼前一亮。這是一間磚拱結構的敵樓,相比於其他敵樓的「筒拱」形式,這間敵樓內一處八角穹頂顯得頗為特別。但目之所及仍不是這座敵樓的獨到之處。作為一座二層敵樓,其上下並沒有設定台階連線,而是靠軟梯等物上下,也正因如此,不經意間保護了位於敵樓二層的一件精美之作——麒麟影壁。

據稱,這是明長城建築中迄今唯一一件且保存完整的麒麟影壁,是長城建築藝術精品中的精品。影壁墻高2公尺,寬2.1公尺,歇山壁頂現僅存2/3,承擔起了幾百年裏為影壁遮風擋雨的責任。影壁由長5塊、高3塊大小相同的15塊方磚組成。壁心麒麟在空中呈奔跑狀,腳踏祥雲,回頭望尾,動感十足,錦麟細致,身體四周布有卷雲等元素,整個畫面完整生動。據專家研究,影壁上的麒麟圖案並非在鑲嵌好的磚面上雕刻而成,而是將繪制好的麒麟圖案覆在15塊泥坯上,用「針刺」法將麒麟各部位勾勒在坯上,繪制完成後,再入窯燒制而成。如果沒有高超的泥工技藝,是不可能完成的。

麒麟是中國古代瑞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牛尾、馬蹄於一身。麒麟影壁出現在古代建築中並不稀奇,既是為阻擋外來的氣流橫沖至屋內,也有一定風水布局的考慮。這種裝飾形式出現在邊防抵禦之地,不得不說是一種奇景。而對於該處敵樓而言,集文字磚墻、八角穹頂、麒麟影壁於一身,不得不令人遐想,當時負責建造此處的工匠或士兵,是出於怎樣的想法,才打造出這樣別具一格的長城建築。彼時的靈光乍現,為今日「金山獨秀」添加上最奇妙的註腳。

「日照金山」成盛景

關於「金山嶺」的得名,一直以來流傳一種說法,是得自長城上的大小金山樓。據傳說,這兩座樓由江浙籍士兵所修,為寄托對家鄉的思念,建成之時,他們遂決定用家鄉鎮江的金山島為樓命名。而據河北承德地區原文化局負責人回憶,20世紀80年代,國家透過對金山嶺地區長城的保護和開發計劃,太陽西下罩在山嶺上的景致給了工作人員以靈感,才有「金山嶺」一名由來。從那以後,「日照金山」就成了吸引人們奔赴而至的盛景。

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掛有一幅寬4公尺、長9公尺的大型壁畫,名為【金山嶺晨光】。朝陽似是從觀者的角度升起,畫面上的崇山峻嶺被晨光映照成金紅色,壯美山河在一片蓬勃之意中映入眼簾,長城穿梭其間,由近及遠伏延千裏。畫作由郝軍和吳建潮共同創作。郝軍聊起這幅畫的創意時,這樣形容:「我希望展現的是整個中國都猶如旭日東升,給人感覺朝霞遍天、妍妍向榮。

2000年,郝軍接下為人民大會堂河北廳重新設計裝修的任務,創作一幅能體現大國氣象的作品是重中之重。為此,他從張家口大境門開始一路現場考察長城,金山嶺、喜峰口、山海關、老龍頭……處處都留下他的足跡。最終,他將目光釘選在河北灤平的金山嶺長城。為捕捉到最美麗的瞬間,郝軍常常忍著冷風一等就是一夜,只為不錯過最佳瞬間。等到「朝陽一點一點升起,將連片的山映成紅色,長城蜿蜒其中,如同一條金色的飄帶……」這般震撼的場景真正來到眼前,「金山嶺」的形象便躍然紙上。

【金山嶺晨光】完成後,被國內各種重要場合作為背景采用。毋庸置疑,萬裏長城代表著傑出的中華文明,而在金山嶺,人們則可以找到「力」與「美」的最佳結合。2021年,郝軍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紀念郵票設計時,再次選用金山嶺長城作為表現元素之一,將這段長城的經典壯麗形象,以嶄新的形式流傳下來。

為美景紛至沓來的,不止追求創作內容的藝術家,坐擁佳境的灤平縣村民更是「放下鋤頭,拿起相機」,當起金山嶺長城最佳的傳播者和保護者。

金山嶺長城腳下的河北省灤平縣巴克什營鎮花樓溝村,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攝影藝術村」。近水樓台,村民們捕捉到了從東方既白到滿天繁星,從風雨欲來到陽光漫布各個瞬間的金山嶺長城。農民攝影家段久軍回憶:「小時候我們對長城都不了解,叫做‘邊墻樓子’,沒覺得這個東西多漂亮。」「我們透過拍長城了解長城,透過攝影表達長城和內心的呼應。長城的建築、格局,都需要用心琢磨。」2014年,他以金山嶺長城為素材拍攝的【中國龍】主題影片,獲得全國農民攝影大賽金獎。畫面中,一條形似巨龍的飛雲,緊貼著綿延起伏的長城,二者融為一體,極為震撼。

1998年,村民周萬萍手持卡玫基相機拍下【晨曦中的中國長城】,獲得聯合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攝影比賽二等獎;2001年,周萬萍的【長城系列】獲得第五屆中國攝影金像獎;村民周廣山在雪後初霽的早晨,爬上金山嶺長城望京樓拍下【長城晴雪】,獲得第二屆錦繡中華全國風光攝影大賽金鼎獎 (銀獎) ……2021年,花樓溝被授予承德市「文藝名村」的稱號,村裏成立了攝影家協會,會員達到50多名,其中有2名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10名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如今在花樓溝村主街金山街路旁,一處被設計成相機取景框的主題雕塑成為地標,吸引遊客駐足打卡拍照,「國際攝影藝術村」的標誌讓這座北方小村莊脫穎而出。

尋跡長城,探秘灤平

2023年8月,河北省灤平縣金山嶺長城文物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在對縣域內的五道梁長城進行保護修繕時,發現一方明代石碑。這通石碑寬48厘米、高78厘米、厚20厘米,為漢白玉石材。碑石外觀完整,文字清晰,保存完好。碑文上所刻內容包括竣工時間,參與工程的人員姓名、籍貫、職務及權責。大意記載了隆慶三年 (1569) 農歷九月,戚繼光等十名文武官員督工修建長城相關防禦工程。20世紀80年代,金山嶺長城就曾先後發現兩塊隆慶四年 (1570) 碑,而這次發現的隆慶三年碑填補了五道梁段長城敵樓建造的時間空白,如今這一石碑就收藏在灤平縣博物館。追尋著金山嶺長城的足跡,這間全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山戎文化專題博物館是人們了解金山嶺長城所在地——灤平縣歷史的最佳去處。

山戎是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活躍在中國北方的一個強大部族,他們能征善戰,歷史上生活在燕山、軍都山、七老圖山等燕北山地。【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灤平則是北方山戎民族活動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區域,1976年10月,灤平蔄子溝山戎墓地的考古發掘取得豐富的成果,拉開灤平山戎考古的序幕。此後在灤平縣多個鄉鎮均發現山戎古墓群,少則十幾座,多則數百座。目前已發掘清理山戎古墓500余座,出土文物一萬多件。大量的青銅短劍、車馬飾品,不僅記錄了山戎人的生產生活,也展示了山戎先民在此地創造的歷史文明。山戎族的蛙崇拜文化在出土文物中隨處可見,其中的一件國家一級文物蛙面蹲坐石人便是灤平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9年,這尊蛙面蹲坐石人在灤平縣虎什哈鎮營房村西出土,青灰色石灰巖質地,蛙首人身,面部上仰,眼、鼻、口的塑造十分生動,身上紋路刻畫清晰,蹲坐托腮的姿態十分吸睛。山戎對蛙神的崇拜多跟祈雨和生育有關,在灤平縣博物館展出的諸多青銅劍首、牌飾上,蛙形圖案十分豐富。但不只是蛙,山戎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蛇、鳥、馬等動物形象也是其裝飾內容的主要造型。此外,博物館還復原了山戎族日常生活、祭祀的場景,讓人進一步了解到這個培植出「戎菽」「冬蔥」、發明「蕩秋千」的神奇部族。

山戎文化主題展外,在博物館二層,人們可以走進屬於灤平的歷史長廊。作為中原通往北方草原及遼西地區的交通要道,灤平縣所在地在6000多年前就有了人類文明,經文物部門考古調查與發掘,現已發現幾處舊石器時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夏商以後,先後有肅慎、山戎、東胡、匈奴、烏桓、鮮卑等多民族在這裏開發建設、繁衍生息,山戎從商周到戰國時期在灤平存續700多年。遼代,灤平更是溝通南北交通的要道。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 ,取「灤河無患,人民平安」之意,灤平正式建縣,成為皇帝往來北京與承德的必經之地。長久以往,讓灤平成為「北京官話」形成和發展核心區域的重要組成部份。新中國成立後,在制定普通話語音標準的過程中,相關語言專家先後到灤平縣金溝屯鎮、火鬥山鎮拉海溝等地進行的標準語音采集活動,為中國普通話語言規範的制定提供了語言標本,也因此使得灤平成為「中國普通話之鄉」。

2019年,金山嶺長城被列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 (河北段) 重點建設區段,成為灤平當地一張亮麗的名片。但除此之外,灤平還有著很多「面」等待來客一探究竟。

本文改編自【國家人文歷史】2024年4月下,原標題為【風景這邊獨好 金山嶺:長城建築藝術展廳】,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知衡

編輯 | 胡心雅 桑肇辰(實習)鄭美玲(實習)

校對 | 古月苗祎琦

推薦

「水利是農業命脈。」

中華文明5000多年

農耕歷史連綿不斷,灌溉歷史同步書寫

2014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設立

截至目前,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計畫已達34處

是世界上灌溉型別最豐富、工程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本期,讓我們一同走進 中國水利工程的發展歷程

點選下方封面,即可購買

↓↓↓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