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參加紅軍5年才當上排長,當排長3個月,連升5級成紅軍師長

2024-09-07歷史

前言:

「馳騁疆場,建功立業」是自古以來每個中華男兒的夢想,可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想要在軍隊中晉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這不僅需要卓越的功勛、戰績,還需要時機、資歷等多方面因素。

然而紅軍中卻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當排長僅僅3個月,就連升5級被破格提拔為紅軍師長、要知道在此之前他用了5年的時間才從一個普通戰士晉升為排長。

此人是誰?為何能在嚴謹、有序的紅軍隊伍裏遭此「奇遇」?如此傳奇的人物,後來的境遇又是怎樣呢?

從小立誌的紅軍戰士

1911年安徽省金寨縣的一戶貧苦農民家裏,傳來了一聲嬰兒的啼哭,隨後產婆高興地呼著:

「是個大胖小子!是個大胖小子!」

床上虛弱的母親和門外焦急等待的父親同時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日後的傳奇紅軍戰士——汪世才出生了!

盡管汪家家境貧困,但他的父母卻把汪世才撫養得很好,不僅盡可能地節衣縮食給兒子長身體,對兒子的教育也是超出了普通的農戶。

汪父從很小的時候就告訴汪世才:

「現在世道不太平,老百姓們都吃不上飯,還有各國列強在我們國家作威作福,你長大了一定要去參加軍隊,把他們趕出中國,讓老百姓們都過上好日子!」

汪父的話就像一粒飽含生命力的種子,在幼小的汪世才心裏生根發芽,而這種理念恰好與紅軍的初衷不謀而合。

就這樣,當汪世才18歲那年,紅軍遊擊隊伍來到了安徽省金寨縣,汪世才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自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汪世才年輕體健,且思想覺悟極高,入伍5個月就被推薦入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九一八」事變後,汪世才所在的遊擊隊被編入了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12師。

紅四方面軍是紅軍的三大主力之一,由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劉士奇任政治部主任,是當時僅次於中央紅軍的軍事力量。

紅四方面軍創立之初就在攻克鄂東重鎮黃安戰役中取得重大勝利戰果,汪世才也隨軍參加了戰鬥。

由於作戰勇敢,他在不久之後就被調任到27師擔任班長。

雖然年紀不大,但汪世才卻十分體貼,非常會照顧不適應軍隊生活的戰士,生活做派儼然一個「老兵」,絲毫不見新兵的稚嫩。

1932年7月開始,國民黨軍隊集結了30萬人的兵力,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起「圍剿」。

汪世才並沒有隨軍向川陜地區實行 戰略轉移 ,而是自告奮勇留了下來,準備在革命根據地內保留「火種」。

他和一些留在鄂豫皖根據地內的各路紅軍匯合重組,合編組建為紅25軍。

到了1933年10月,紅25軍被前來「圍剿」的國民黨軍隊打散,不屈不撓的汪世才隨徐海東返回皖西北與紅82師會合,重建為紅28軍。

輸過、敗過,但是沒有怕過!

這就是汪世才從軍履歷的真實寫照,也具象出了革命初期紅軍令人肅然起敬的崢嶸歲月!

5年軍教當排長

1934年11月,隨著鄂豫皖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25軍被迫開始長征,汪世才此時被任命為第223團交通排長。

這個時候距離汪世才參軍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年,排長一職對於作戰勇敢,政治思想覺悟高的汪世才來說似乎有點低了,那為什麽他沒能在軍隊中晉升到更高的職位呢?

首先從汪世才的軍教生涯中不難看出,他所在的部隊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經常從這裏被調任到那裏,從一處整編到另一處。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紅軍創立初期軍隊編號不規範和各項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在紅軍建立初期,組成部隊和組織結構較為松散。

各地的紅軍部隊主要是由地方起義軍、遊擊隊以及工農兵組織組成。

這些部隊的編號和稱謂在不同地區並不統一,缺乏規範化的管理。

盡管紅軍中央領導層(如中共中央軍委)努力推行規範化管理,但由於戰局復雜和物資匱乏,很多部隊的編號仍然保持著原有的不規範狀態。

這導致了在指揮和排程過程中出現混亂,影響了軍隊的協調和作戰效率。

像汪世才這樣的戰士不在少數,因為無法長期在某一部隊進行戰鬥,前後履歷並不能連貫銜接,晉升自然受到影響。

初創階段的紅軍依賴於較為簡單的軍事指揮結構,沒有形成完善的戰略規劃和戰術指揮機制。

指揮官的選拔和培訓也處於探索階段,這也導致了像汪世才這般有著指揮才能的人遭受埋沒,浪費人才。

當然,這些問題隨著紅軍長征後的發展和根據地的建立逐步得到解決。

紅軍建立起了相對規範的軍隊編制和制度。

特別是在1935年後,中央紅軍在蘇區內的組織結構和編制得到了進一步規範,紅軍的制度逐步完善,成為一支具有較強戰鬥力和組織紀律的軍隊。

不過汪世才也沒有計較這些個人的榮辱得失,他以家國大義為先,秉承著「我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填」的革命理念,輾轉於各支部隊,從不畏懼任務的艱險。

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汪世才的革命精神和指揮才能終有顯露的一天。

比如在接下來的開辟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汪世才就嶄露頭角,達成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連升五級」!

當排長3個月成師長

1934年12月,紅25軍經豫陜交界處鐵鎖關進入陜西商洛境內,並決定在此開辟鄂豫陜革命根據地。

汪世才接到上級領導的命令,讓他帶領30余名幹部戰士前往紅巖寺一帶做好地方工作。


汪世才下到地方後,迅速就做好了任務計劃。

他準備先破壞敵方的稅務系統,並消滅那些保衛地方統治的鄉保武裝。

紅巖寺地區的稅務局一直是當地反動勢力的重要經濟支柱。

稅務局不僅負責征稅,還掌握著大量的地方資源。

這些資源被用來支持地方的保安武裝和土豪劣紳的經濟利益,嚴重壓榨了當地的百姓。

汪世才意識到,只有透過打擊稅務局,才能真正削弱敵人的經濟基礎,並贏得群眾的支持。

在這一過程中,汪世才不僅動員了當地群眾的積極參與,還利用他們對地方的熟悉和對現狀的不滿,有效地組織了一支新的紅軍力量。

1935年2月11日,鄂陜第3路遊擊師在紅巖寺正式宣布成立。

省委決定任命汪世才為遊擊師的師長,紅軍幹部李誌英則被任命為政委。

在汪世才和李誌英的共同領導下,遊擊師迅速發展壯大,透過不斷吸收有誌青年,遊擊師的隊伍很快從最初的200余人增長到了700余人。

這支力量不僅增加了紅軍的戰鬥力,也進一步增強了中共在地方的影響力。

在遊擊師的迅速壯大過程中,他們同時開始了對地方反動武裝的全面打擊。

首先是黃土砭蔡略函民團,這支民團以土豪蔡略函為首,長期盤踞在黃土砭一帶,威脅著紅軍和當地百姓的安全。

遊擊師透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襲擊,成功打垮了蔡略函民團,剿滅了他們的據點。

接下來,遊擊師將目標轉向了大沙河伍啟仕民團。

這支民團由地方土豪伍啟仕領導,他們依靠地方的資源和武裝力量,對抗紅軍的進攻。

透過一系列靈活的戰術,遊擊師成功擊潰了伍啟仕民團,進一步削弱了地方反動勢力的實力。

隨後,遊擊師又將目標對準了萬青朱安貴民團。

朱安貴是當地的另一位土豪,長期以來依靠民團的武裝力量,霸占了大量土地,剝削了無數百姓。

遊擊師集中兵力,對朱安貴民團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最終成功擊潰了他們的武裝力量,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和平與安寧。

接連清剿了幾大鄉紳土豪,遊擊師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並贏得了百姓的廣泛支持。

這為後續的革命鬥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紅軍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然而好景不長,容不得紅軍勢大的國民黨調集二十幾個團的兵力對根據地「劃區清剿」,遊擊師慘遭圍剿,政委李誌英被敵殺害。

盡管汪世才帶領軍隊頑強戰鬥,但還是傷亡很大,無奈被編入了紅74師。

按理說汪世才的領導指揮才能已經在建立革命根據地期間顯露,為什麽他的名字和事跡現如今卻極少有人知曉呢?

這其中蘊含著一個沈重的事實。

掩護撤退英勇就義

1946年6月,內戰烽火蔓延,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的指揮下,對中原地區展開了全面進攻。

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對中原突圍部隊構成了巨大的壓力。

為了打破封鎖,中原軍區決定采取兵分三路的突圍行動,其中北路主力部隊的突破尤為關鍵。

中共中央委員、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以及中共中央委員、中原局代書記鄭位三等領導,帶領部隊進行了艱難的突破。

李先念深知,要確保部隊安全透過,必須迅速攻占有利地形。

因此,他決定由熟悉陜南地形的15旅45團擔任前衛,搶占趙川有利地形,掩護軍區機關和主力部隊的安全透過。

而汪世才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受命帶領部隊向趙川急行軍,計劃在敵軍封鎖之前,穩固陣地。

7月19日,中原部隊在汪世才的帶領下,經過艱苦行軍,抵達趙川鎮的前坡嶺。

此時,國民黨整編第3師第3旅和第20旅已經占據了前坡嶺南一線山梁,構築了嚴密的防禦工事,準備對中原部隊進行全面阻擊。

趙錫田指揮的敵軍以強大的兵力和火力,企圖透過這次戰鬥徹底打斷中原部隊的突圍路線。

戰鬥於19日中午正式打響,激烈的槍炮聲震撼了整個戰場。

敵軍集結了十多個營的兵力,發起了17次沖鋒,試圖突破前坡嶺的防線。

45團的士兵們在汪世才的指揮下,利用地形優勢,充分發揮遊擊戰術,堅決阻擊敵軍的進攻。

前坡嶺的戰鬥從中午持續到次日淩晨,整整16個小時。

敵軍的攻勢猛烈而持續,步兵沖鋒、炮火轟擊交替進行。然而,45團的戰士們憑借頑強的意誌和頑強的戰鬥力,充分發揮了地形上的優勢。

前坡嶺地形崎嶇,山梁縱橫,成為了雙方對抗的主戰場。

45團在狹窄的山道上布下了重兵,把守住了所有關鍵的要點。

敵軍在山間推進時頻頻受到阻擊,遭遇了嚴重的傷亡。

每一次敵軍沖鋒,45團的戰士們都毫不退縮,反擊猛烈。敵軍的炮火不斷轟擊,45團的陣地時而被濃煙遮蔽,士兵們在槍林彈雨中堅守陣地,英勇作戰。

敵軍試圖透過繞道包抄、向山頂發起攻勢,但都被45團的防線一一擊退。

45團在戰鬥中取得了顯著的戰果,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經過長時間的激戰,45團共擊斃敵軍700余人,擊退了敵軍十多個營的進攻,45團的總傷亡人數也達到了600余人。

在如此激烈的戰鬥中,一顆炮彈炸死了我軍的一名機槍手。

汪世才見狀,迅速沖上前線,端起機槍對準敵群掃射,敵人紛紛倒在陣前。

然而汪世才此舉也把自己徹底暴露在敵人面前,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鮮血瞬間湧出。

年僅35歲的汪世才,就這樣英勇就義!

而由於他英勇作戰,拖住敵人不能他顧,使得李先念 等領導人率領的中原軍區得以安全轉移。

結語:

在那個戰火紛飛,前途未蔔的年代,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像汪世才這樣的革命義士,不為名利,只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才能帶領人民沖破黑暗,找到光明的道路,向他們致敬!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