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957年毛主席訪蘇,發表講話,遠在美國的艾森豪:真是難對付

2024-04-19歷史

1957年11月2日,應蘇共邀請,毛澤東主席親自率領代表團來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慶祝活動。對於毛主席的到訪,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給予了最高規格的接待,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大多都居住在列寧山等地,而毛澤東是唯一一位入住凱瑞姆林宮的外國元首,而且還被安排在最豪華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寢宮。此次蘇聯之旅,毛澤東以出色的表現回饋了東道主給予他的特殊禮遇,還讓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嘆服不已。究竟發生了什麽?這一切還得從1956年說起。

一,軒然大波

1956年2月14日,蘇聯共產黨第20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赫魯雪夫出人意料地做了名為【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對已經去世3年的史達林曾經犯下的錯誤提出了尖銳批評,全盤否定了他的生平,令全場嘩然。


對赫魯雪夫的這份報告,毛澤東的評價是「揭了蓋子」和「捅了婁子」。正如毛澤東所言,赫魯雪夫此舉在蘇聯國內外引發了軒然大波,史達林的支持者在示威活動中和軍警爆發了激烈沖突,造成了人員傷亡的慘劇,其他國家如波蘭、匈牙利等,也發生了類似事件。另一方面,史達林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代表和靈魂人物,對他的激進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自我否定,這無異於授敵以柄。這一切都給社會主義陣營帶來了嚴重沖擊,在這個人心惶惶的時刻,中國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第二大國,言行姿態舉足輕重。為了爭取中國的支持以穩定局面,赫魯雪夫不顧蘇聯軍方的反對,在1957年10月15日簽訂了【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在156援華工程的基礎上,追加了核工業,為中國日後研制核武器打下了基礎。


赫魯雪夫並非愚蠢之輩,讓中國這個近鄰大國成為有核國家並不符合蘇聯的利益,他對此心知肚明,但仍然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讓步,可見其此刻處境之窘迫。

二,力挽狂瀾

1957年11月,應蘇共邀請,毛澤東主席率團來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慶祝活動。毛澤東一生只有兩次踏出國門,此次訪蘇也是他人生最後一次出國存取,可見他對此行的重視。新中國最高領導人親自率團到訪,無疑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政治訊號,這表達了中共對赫魯雪夫的支持。


但毛澤東此行,絕不僅僅是表個態那麽簡單,他在莫斯科期間十分活躍,積極與各國領導人交流,在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毛澤東進行了振奮人心的演講。他參照了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名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毛澤東以中國革命、韓戰、越南戰爭以及蘇聯成功發射首顆衛星等事例作為論據,論證了社會主義的迅猛發展,肯定了當前的成就。毛澤東堅信社會主義是朝氣蓬勃的東風,必定能壓倒腐朽的西方資本主義,這個形象的比喻讓與會者無不心潮澎湃。


同時他還肯定了蘇聯的領導地位,並強調了社會主義陣營團結的重要性。有關於史達林的爭議,毛澤東提倡使用辯證思維客觀看待。毛澤東樸實無華又無懈可擊的講話,既為蘇共重新樹立了威望,也為混亂的社會主義陣營註入了信心,他以無比的風度和魅力征服了全場,將各大成員國的人心重新聚攏了起來。


除了進行撥亂反正和內部團結之外,毛澤東還談到了一個許多成員國非常關註的問題,那就是核大戰。西方的核訛詐,就像達摩凱瑞斯之劍一樣,高懸在社會主義陣營的頭頂上,許多人為此寢食難安,而毛澤東則表現出了令人驚嘆的勇氣。「想發動戰爭的瘋子,他們可能把原子彈、氫彈到處摔,他們摔,我們也摔!」「我們中國還沒有建設好,我們希望世界和平,但如果帝國主義硬要打仗,我們也只好橫下一條心,打了仗再建設,每天怕戰爭,戰爭來了你有什麽辦法呢?」這番話擲地有聲,震撼全場,許多人甚至覺得他太過狂妄,然而毛澤東的信心從來不是憑空得來的。毛澤東對國際形勢有著自己的判斷,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的發展仍然處於上升階段,蘇聯在部份領域甚至還走在美國的前面,「東風壓倒西風」勢頭明顯,「戰爭打不起來」。蘇聯舉辦如此重大的活動,自然不可能不吸引對面陣營的關註。毛澤東的演講很快就流傳到了大洋彼岸,被轉交給時任美國總統的德懷特·艾森豪。


艾森豪在仔細研讀了講話內容後,不禁再次感嘆毛澤東的難對付,這是一位對任何威脅和恐嚇都不為所動的對手。毛澤東和他都懂得同樣的道理:最嚇人的永遠是發射架上的核武器,而非射出去的。雖然他和毛澤東未曾謀面,但是他們已經隔空打過不止一次交道了。

三,北韓交鋒

曾經高居五星上將的艾森豪,在軍事上最著名的成就便是指揮了1944年6月的諾曼第登陸,開辟了歐洲的第二戰場。


毛澤東曾在1942年預言,只要歐洲大陸開辟了第二戰場,一年之內就能打敗德國,事實也正如他所言,1945年5月德國便投降了。1952年12月,剛剛競選成為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在上任前來到北韓戰場前線視察。艾森豪上台的競選承諾中就包括結束韓戰,而當時的戰局雙方已經進入僵持階段,他認為美國不應該繼續承受毫無意義的損失和傷亡,必須設法盡快打破僵局,結束戰爭。但是作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必須講究體面,艾森豪希望掌握主動權,在美國的主導下結束戰爭。


軍人出身的艾森豪,對於局勢有著自己的判斷,他否決了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大舉進攻的方案,他認為在敵人陣地力量已經空前加強的情況下強攻,無異於「發瘋」。在常規力量已經無法奏效的情況下,核武器就成為了另一個選項,為了增加停火談判的籌碼,艾森豪開始威脅要在北韓戰場中投入核武器,為了配合施壓,他還宣布取消台灣海峽的「中立化」,意圖透過「放蔣出籠」,給中共製造一些麻煩。對此,毛澤東不僅沒有屈服,反而針鋒相對,他在1953年2月發表講話:「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不放棄它那蠻橫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人民的決心就是只有和北韓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


毛澤東戰鬥到底的決心絕不止於口頭,1953年入朝參戰的中國誌願軍陸軍人數已經增加到135萬人,同時在東北地區還有20多萬人隨時待命,裝備和後勤更是遠勝戰爭初期。在艾森豪已經明確發出核威脅的情況下,誌願軍不僅沒有退縮防守,反而毫不畏懼地積極進攻。聯合國軍內部,英國的盟友也強烈反對美國擅自動用核武器擴大戰爭,畢竟蘇聯發動核報復的風險同樣不可忽視。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認為,中朝軍隊修建了大量縱橫交錯的地下工事,會讓原子彈的實戰效果大打折扣,如果連核武器這樣的底牌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戰果,他們將陷入無牌可用的被動局面。除了軍事方面的顧慮,美國已經為北韓戰場付出了數以萬計的巨大傷亡和上百億美元,如果擴大戰爭繼續追加投入,也將與艾森豪競選時做出的結束戰爭、平衡收支的承諾背道而馳。於是,艾森豪虛張聲勢的核訛詐最終沒能在毛澤東面前討得半分便宜,雙方還是回到了談判桌上,美國人心不甘情不願地簽署了停火協定。

四,歸心似箭

北韓戰場的威風掃地,對剛上任的艾森豪來說無異於下馬威,新中國也因此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和肉中刺。為了封鎖和孤立新中國,艾森豪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除了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對華貿易禁令之外,還釋出了對華旅行禁令、新聞采訪禁令。由於美國政府設定了重重障礙,無論美國公民、中國留學生還是新聞工作者,都無法自由前往中國,其中最著名的事件,莫過於阻撓錢學森回國。


錢學森的導師,著名學者馮卡門對弟子的才華贊嘆不已,他認為錢學森對美國的火箭、空氣動力學、噴射推進技術等方面均有重大貢獻。因此美國海軍部長丹·金布爾才會說錢學森一人「能抵五個師」。1950年,由於麥卡錫主義盛行,在美國許多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開始受到打壓和迫害,錢學森的涉密研究資格也被取消,而在他想要乘船返回中國時,又慘遭FBI扣留和軟禁長達5年之久。孤立無援的錢學森給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寫信,向這位父親的故交求助,他的情況才終於傳遞給了中央。


在毛澤東的授意下,中國派出外交團隊,以11名被俘的美軍飛行員為籌碼,換取錢學森獲釋,這是讓美國人很難拒絕的條件。另一方面,美國防部還提供給艾森豪一份有關於錢學森的評估報告,認為錢學森在被羈押後,科研方面已經荒廢了5年之久,他所掌握的知識和資訊已過時,已經不足為患。


於是艾森豪最終同意釋放錢學森回國,然而日後的兩彈一星卻證明,他不僅小瞧了錢學森的價值,更低估了毛澤東領導的新中國。

五,金門炮戰

在人才回國的問題上美國沒能卡住中國的脖子,於是艾森豪的目光又轉向了台海。早在1954年12月2日,蔣介石就與美國簽署了共同防禦條約,根據條約內容,美國幫助台灣當局發展軍事力量,而國民黨將允許美國在台灣、澎湖及其附近海域駐軍,當台灣遭到攻擊時,美國也有義務進行援助。條約在手的蔣介石以為找到了靠山,膽氣倍增,反攻大陸的野心愈加膨脹,對大陸沿海的襲擾開始變得肆無忌憚。1958年8月23日,為了回應國民黨在金門、馬祖等地的挑釁,解放軍萬炮齊發,震驚世界的金門炮戰就此打響。盤踞在金門島的國民黨部隊金門防衛司令胡璉受傷,趙家驤、章傑、吉星文等三個副司令也先後死於炮火。


大驚失色的蔣介石,連忙向美國求援,美國也迅速做出了回應。根據美國空軍於2008年解密的檔案顯示,當時美國曾考慮在台海局勢惡化時對解放軍發動核打擊,當時已經有5架可投放原子彈的B-47轟炸機完成了部署。


在內閣會議上,時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的內森·特溫寧上將建議使用小型原子彈攻擊廈門周邊機場,如果不能阻止解放軍,可以考慮擴大攻擊範圍。然而艾森豪對此表現得異常慎重,最終否決了這一建議,他認為即使真的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使用常規武器也足矣。對艾森豪來說,北韓戰場的教訓仍然歷歷在目,在背後虎視眈眈的蘇聯同樣令他忌憚不已。而毛澤東之所以敢發動炮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試探和觀察美國協防台灣的決心究竟有多大,艾森豪首鼠兩端的表現自然也被他察覺到了。在炮擊持續了十幾天之後,毛澤東下令暫停,並於9月4日宣布領海線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寬度為 12 海裏,這項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土。」「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的領海以連線大陸岸上和沿海外緣島嶼上各基點之間的各直線為基線,從基線向外延伸 12 海裏的水域是中國的領海。」「此規定同樣適用於台灣及其周圍各島……台灣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權采取一切適當的方法在適當的時候,收復這些地區。這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幹涉。」該聲明一出,世界嘩然,因為根據歐美聯合客製的【海牙公約】,領海寬度也不過3海裏,中國此舉無疑是在挑戰西方制訂的國際秩序。12海裏這個數位並不是隨便提出的,而是中國的岸防炮射程,新中國海空軍力量薄弱,12海裏是我們能夠實際控制的極限範圍。美國人自然不可能乖乖聽中國安排,在炮戰暫停後,國民黨在金門的守軍獲得了片刻喘息之機,蔣介石於是請求美軍軍艦護航,為金門的部隊輸送物資。艾森豪也想借機試探一下中共的決心和底線,他篤定解放軍並不會真的攻擊美艦,但如果美艦進入了宣稱的12海裏領海解放軍還無動於衷的話,那大陸之前的聲明就只是一張廢紙罷了。於是,9月7日,美蔣聯合艦隊向金門進發。艾森豪所料不錯,毛澤東的確無意和美國直接沖突,但是對方的應對手段卻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毛澤東下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隨著美蔣聯合艦隊的接近,沈寂了數日的金門,瞬間又沈浸在了解放軍漫天的炮火中。


國民黨軍艦「美珍」號被擊傷,「美樂」號被擊沈,國民黨艦隊情急之下向護航的美艦求援。然而美艦對眼前的一幕完全不知所措,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為了避免引火燒身,索性不顧自己的護航任務,慌忙撤出戰場,蔣軍大罵其背信棄義。10月6日,毛澤東再次下令停止炮擊,以不準美艦護航為條件,允許金門的國民黨部隊運送物資。毛澤東的判斷非常準確,艾森豪並沒有與中國全面開戰的魄力,自金門炮戰之後,避免直接沖突也成為了中美雙方心照不宣的默契。護航美艦的望風而逃,更是讓蔣介石大失所望,所謂的共同防禦條約也成了笑話,後於1980年被廢止,艾森豪在台海遏制大陸的圖謀再次被挫敗。沿海國12海裏的領海寬度,後來也被【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正式確認,可見「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

六,墜機風波

在陸海面對中國接連吃虧的艾森豪,似乎轉變了手段和思路,將目標轉向了蘇聯。1960年5月1日,美國一架U-2偵察機在蘇聯領空被擊落,蘇、美、英、法四國首腦在巴黎就此事件進行會談。


會上,赫魯雪夫要求艾森豪就美國飛機入侵蘇聯領空進行道歉,被對方斷然拒絕,雙方激烈爭執,不歡而散,四國會議被迫中斷。美蘇兩大巨頭翻臉,讓全世界都緊張起來,有許多人驚呼這是「大戰前夜」,輿論界一時間哀鴻遍野。然而毛澤東則表現得頗為樂觀,無論赫魯雪夫還是艾森豪,他都打過多次交道,他對二人的心性了如指掌。毛澤東評價赫魯雪夫,「對艾森豪抱有幻想」對於艾森豪,毛澤東十分自信地判斷道:「艾森豪因為沒有準備好,又看到我們力量大,不敢打世界大戰。」事實正如毛澤東所料,此次會談後,盡管美蘇關系一度降到冰點,但是並沒有產生多麽嚴重的後果,被捕的美軍飛行員還在1962年被蘇聯送回美國,雙方互換了俘虜。如果連常規戰爭都打不起來,核大戰就更不用提了。1961年,毛澤東在與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會面時笑談:「我對核武器不感興趣,這個東西是不會用的,越造得多,核戰爭就越打不起來。」如今,隨著世界格局和輿論環境的變化,使用核武器的風險和代價也正在變得日益高昂,毀天滅地的戰略大殺器因此被束之高閣,成了一件嚇唬人的擺設。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