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劉亞樓歸國後,看誰都不順眼張口就罵,55歲去世在場之人卻都哭了

2024-12-07歷史

前言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人才濟濟的泱泱大國, 近代以來, 不僅有廣為人知的十位開國元帥和開國大將,更有著多達57位開國上將。

這57位開國上將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在戰場上個個都都立功無數,名揚海外。

而就在這些人中,卻有著那麽一位「暴躁」的上將,在他任職之間,無數在他身邊的將領都經常被他罵的狗血淋頭, 其中更是不缺乏一些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因此,他經常被人評價「看誰都不順眼」,但就是這麽一位理應受到眾人討厭的人。

在他55去世後的葬禮上, 竟然有許多曾經被他痛罵過的人為他落淚。


那麽, 這人究竟是誰?有著怎樣的經歷? 能讓這些被他痛罵的人因為他的離開而如此傷心呢?

劉亞樓的成長之路

1901年劉亞樓出生於福建,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孩子,不過,他的父母雖都是農民,但思想卻是很開明,即使貧窮,卻一直在極力支持著孩子上學。

當然劉亞樓也很是爭氣,在學習上一直都是勤奮刻苦, 小學畢業後順利考上了長汀省第七中學。

但在中學畢業後,迫於經濟上的壓力,劉亞樓最終還是選擇輟學回鄉,在鄉裏的一所小學任教。

所幸的是,在這所名不經傳的小學裏, 劉亞樓碰見了引導他一生的導師——劉克模。


在這位小學校長的引領之下, 劉亞樓逐漸接觸到了進步思想,開始組織起了一些先進的活動。

最終,在1929年,劉亞樓成功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了解救全國的道路。

在加入紅軍之後,憑借他出色的知識和領導才能, 很快就在一群新兵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紅軍幹部。

接下來,劉亞樓相繼經歷了多次反圍剿,完成了許多生死一線的任務。

不僅如此,之後紅軍的長征中,他在巧渡烏沙江, 飛奪瀘定橋等戰役中也是大放光彩。


就這樣,劉亞樓在無數次戰役之中 逐漸成長了起來,同時也得到了黨的信任,想要對他重點培養。

1939年,劉亞樓被黨派入到了蘇聯的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在蘇聯的這段時間裏,劉亞樓沒有辜負黨對他的信任, 很快便憑借自己驚人的毅力攻克了俄語的障礙。

之後他是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學習蘇聯的軍事知識,想要將這些進步的思想都帶回祖國,好讓戰爭快點結束。

就這樣刻苦學習了三年,劉亞樓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隨後便在蘇聯實習,進一步學以致用。


1945年學成歸來, 劉亞樓再次沖進了革命的洪流,按理來說,他這次蘇聯之旅應該算得上是非常成功的。

但卻正是這次前往蘇聯的學習,讓劉亞樓回國後脾氣變得暴躁了起來,經常看人不順眼就罵,甚至被人稱為「火藥桶」。

毅然回國整頓軍隊

劉亞樓從蘇聯回來後, 他身邊的許多人都發現原來和藹的劉政委不復存在了。

隨之換來的是一個脾氣暴躁、看誰不順眼就破口大罵的「火藥桶」,就連劉亞樓都親口承認:「自己這次回國就是看誰都不順眼」。

這也讓許多性子直的將領都很是不服氣,經常有人說: 「這劉亞樓去了一趟蘇聯,性格是高傲的很,連誰都看不起了」。


對此,劉亞樓也沒有絲毫的回應 ,只是一股勁的做著自己的事。

原來,在劉亞樓回國後,學習過先進知識的他,立即就發現了在這支八路軍中存在的弊端,那就是八路軍司令部的問題和軍隊的參謀制度

在他學習到的軍事理念中, 軍隊的規範化是十分重要的,在如今的軍隊中。

由於大多數將領都是農村裏來的,又是經常打遊擊的緣故,正規的軍事意識比較缺乏。

這就導致經常仗一開打,一些將領就帶頭沖鋒,經常是連司令部都不顧, 而將士們也都沒有這個意識,只顧跟著將領埋頭沖鋒。


這樣的作戰風格對於軍隊的指揮是極其不利的, 尤其是大規模戰鬥的指揮,很容易讓戰場亂成一鍋粥。

因此,他必須嚴格要求下屬和一眾將領,讓司令部正規起來,讓這只軍隊規範化、紀律化,培養出一直作戰能力極強,軍事素養極高的一只部隊。

為了今後戰爭的勝利, 劉亞樓必須雷厲風行的進行全面改革。

但劉亞樓的這些行為,當時的許多將領卻未必都看的懂,他們時常埋怨劉亞樓太過嚴厲,不講人情。

可劉亞樓卻不管這些,面對這些訴苦,他也只是瞪著眼睛破口大罵, 那時的他仿佛看誰都不順眼,在部隊裏經常充斥著他的謾罵聲。


但是,劉亞樓的謾罵很快就起了作用, 在他的努力下,這支部隊很快就走向了正軌,作風優良,賞罰分明。

在1948年的四平戰役中,劉亞樓的部隊第一次顯露頭角,展現出了強大的作戰力。

在戰爭剛打響後,劉亞樓就迅速的派人去打探情報, 這時訓練的成果就凸現了出來。

每一個情報的傳遞都是迅速而又準確,沒有絲毫廢話,很快便傳入到了劉亞樓耳朵裏,讓他在之後的戰爭中處處占盡先機。

得到情報後的劉亞樓在短暫的分析討論過後, 立即使用了「口袋陣」的打法。





而當命令剛吩咐下去後, 軍隊就立即行動起來,絲毫沒有拖泥帶水。

在之後的打仗過程中,軍隊的行動也完美的遵從指揮,該打就打,該撤退就撤退,整個軍隊上下一條心,很快就將國民黨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

最終, 四平戰役也是大獲全勝, 成為發生在東北地區的一場典型戰役。

1965年,年僅55歲的劉亞樓在上海去世,走完了他光榮的一生。

在他去世後,原先被他痛罵過的將領和將士也大都在場, 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淚流滿面,甚至有人放聲大哭。


因為在經歷了多次戰鬥後, 他們即使再愚笨也逐漸理解了劉亞樓痛罵的用意。

如果沒有劉亞樓對他們和部隊的規範化,之後的戰鬥也不會如此的順利,說不定他們那一天就死在戰場上了。

因此,他們再次來到了這裏,送這位令人尊敬的將軍最後一程, 而留下的眼淚,便是他們對劉亞樓將軍愛戴的最佳證明。

結語:

劉亞樓或許是眾多前往蘇聯留學的人中最成功的一個了吧!

他回國後的火爆脾氣也只是為了讓軍隊更好, 對他人全無惡意。


相信那些前來哀悼他的將領們也全都明白這一點, 才會因他的去世而如此傷心。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