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方雲
方雲,網易歷史頻道專欄作家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研究所博士生。
編者按: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歲時節慶……市井風俗,關乎歷代民生,卻罕見於史。網易歷史推出「風俗通鑒」系列,鉤沈歷史細節。
現代生活中,身體種種細微跡象,在並 無真正抱恙的情況下,仍會令人心生憂懼,諸如眼皮跳、打噴嚏、耳朵發熱、 耳鳴等。
雖說各地風俗相去甚遠,但對「噴嚏」這一現象,多解為或有人思念、或有人背後閑話、甚至遭受咒怨,諸多區域的方言中也有「一想、二罵、三感冒」的表述。 鮮有人深究嚏噴之後,為何要馬上唾口唾沫,且口中念念有詞: 「有人說我。 」若要問,遂答之: 「習俗使然」。
「噴嚏」,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口部】釋為:「噴,鼻受刺激,急劇發氣作聲」,「嚏,悟解氣也。」 打噴嚏當視為自然的身體應激性反應,然清段玉裁註:「嚏讀當為‘不敢嚏咳’之嚏。今俗,人嚏雲:‘人道我’,此古之遺俗也。」【禮記·內則】也稱「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喊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視(斜視),不敢唾咦(鼻涕)。「打噴嚏」儼然被視為一種身體的禁忌,或不守禮俗的行為。
對於嚏噴,古人作如何解釋?為何現代人仍循遺風?文章試為打噴嚏作一民俗學解讀。
一、嚏為願言
「願言則嚏」緣於思念,最早可溯至【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噎,不曰有噎,寤言不寐,願言則嚏」。描述的是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終日思念對她曾有說有笑的男子,不知為何變故,心儀的他突然不再出現,留下自己黯然神傷。天氣陰沈,女子愈發思念心上之人,甚至想得覺不能睡,飯不能吃,惟願想他之時,他能夠噴嚏連連,這樣他也許便會知道有人在思念著他了。
漢鄭玄箋:「我其憂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則嚏也。」說的也是「願言則嚏」。宋洪邁【容齋隨筆】「噴嚏」一則裏指出,鄭玄在箋註裏采取了民間的傳說,把這個冷熱不調的生理反應說成離別相思的心理感應。
有關「願言則嚏」這一古俗,歷代詩人亦有深情款款之表述。如蘇軾【元日過丹陽】:「白發蒼顏誰肯記,曉來頻嚏為何人?」。又黃庭堅【薛樂道自南陽來人都留宿會飲】:「舉觴遙酌我,發嚏知見頌。」
詩人因不打噴嚏而對家人心生怨憤的,如梅堯臣【願嚏】:「我今齋寢泰壇外,佗傺願嚏朱顏妻。」辛棄疾【謁金門·和陳提幹】:「因甚無個‘阿鵲’地,沒工夫說裏。」(「阿鵲」即是噴嚏聲)。又蕭東父【齊天樂】:「甚怕見燈昏,夢遊間阻,怨煞嬌癡,綠窗還嚏否?」
古代戲曲中也有「願言則嚏」的例證,如元曲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王獸醫上,打睇科。」成為插科打諢的材料。又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六出「玩真」,柳夢梅向杜麗娘畫像大叫:「美人,美人! 姐姐,姐姐! 向真真啼血你知麽?叫的你噴嚏像天花唾。」也是企望杜麗娘打噴嚏想念他。
民間故事與傳說也多有「噴嚏罵妻」笑談。如清代馮夢龍【笑府】中【噴嚏】一則:「一鄉人自城中歸,問其妻日:‘我在城中連打噴嚏,何也?’妻日:‘是我思量你故!’它日挑糞過危橋,復打噴嚏幾失足,乃罵日:‘騷花娘,就是思量我,也須看甚麽所在!」說的是一農民進城,打了幾個噴嚏,回到家他妻子說是因為想念他的緣故。一次他挑糞過危橋,又連打幾個噴嚏,便罵妻子道:「你想我也不看看在什麽地方!」
清代遊戲主人【笑林廣記】卷四【過橋嚏】也有類似記述。關於打噴嚏的口頭講述頗為活躍,且經年流傳,江蘇、江西、山西等地皆有【打噴嚏罵妻】的古代民間故事型別。
然而,浪漫的思念噴嚏之後,卻是人們對無端征兆,比如被某人「咒念」的擔憂。
宋馬永卿【嫩真子】卷三:「俗說‘以人嚏噴為人說’,此蓋古語也。」這個「說」應解為「說我壞話」(或說閑話、念叨我),須吐口水念咒語化之。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四中特別指出:「今人噴嚏不止者,必噗唾祝雲:‘有人說我’,婦人尤甚。」 清代褚人獲【堅瓠三集】:「今人噴嚏必唾日:好人說我常安樂,惡人說我齒牙落。」唾沫成為化解咒語的良藥。
二、嚏為占蔔
趨吉避兇是人類的本能,而原始的前兆迷信成為古代占蔔術發生的基礎。前兆迷信,是基於「神靈」能以某種征兆給予人們某些事物發展趨向的預示,身體的征兆無疑是人類最為直接感受到的「預示」。
【禮記·表記】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自殷商始,從王候至平民,從重大事件到生活枝末,均以蔔兆,體察神靈指示。古老的占蔔術,除龜蓍兩種方法以外,尚有簽蔔(抽簽、拈鬮定奪吉兇),茭蔔(以擲竹片、金錢、牙牌定奪吉兇)、箕蔔(以畚箕、桌椅、竹桿、掃帚等移動情況定奪吉兇)、鳥蔔(以鵲噪、鴉啼、雞內臟形狀定奪吉兇) 甚至身蔔(以身體各部份運動如打噴嚏、肉跳、眼皮跳、耳鳴、打呃、夢境等定奪吉兇)等。
此處所提身體占蔔,便是依據眼跳、耳鳴、耳熱、肌肉顫動、打噴嚏等來獲取預兆。【漢書·藝文誌】雜占十八家三百十一卷,其中嚏、耳鳴雜占就有十六卷。其註雲:「嚏,音丁計反。然則嚏、耳鳴,皆有吉兇,今則此術亡矣。」 【隋書·經籍誌】子部五行類中著錄有【海中仙人占體瞤及雜吉兇書】3卷、【海中仙人占吉兇要略】2卷,以及附錄的「梁有隋亡」的【嚏書】1卷、【耳鳴書】1卷、【目瞤書】1卷,均是有關身體生理的占蔔之書。
從書名上看,當時對身體生理現象的關註,主要以耳鳴、噴嚏、目瞤等為主。
明履靖【占驗錄】詳盡地記述了打噴嚏時辰的吉與兇,如子時表示有酒食口福,醜時表示憂疑連連,寅時表示有外事牽連,卯時表示大吉大利,辰時表示有結婚或相會之事,巳時表示有口舌是非的發生,午時表示有喜事登門,未時表示無兇無吉,申時表示平平而已,酉時表示有客人將至,戌時表示有人在相思著你,亥時表示被人牽掛……【清稗類鈔】中也有依據如搔癢、刺痛、噴嚏之類的身體感覺進行占蔔的著述。
而更早的敦煌吐蕃蔔辭PT55I號文書,首尾殘缺,共存180行,共分13品,即生卒品、壽元品、出行方向品、盜賊品、眼皮跳品、鴉鳴品、耳鳴品、上顎騷癢品、打噴嚏品、腳癢品、房震品、外界征候品、意願品。
從中可一窺古老的身體占蔔不僅存於漢族,藏族亦將打噴嚏、耳鳴、眼皮跳等生理現象視為禁忌,更是一種具有神秘力量的行為。
三、嚏解咒怨
嚏噴可預知兇吉,針對兇兆有效的破解,即是上文所及唾沫以及祝語。弗雷澤的【金枝】指出唾沫,如同人身體的毛發、體液、指甲,成為交感巫術使用的一種方式。民國時期的江紹原先生亦對唾沫文化進行了探討。透過他所搜集的諸多史料可看出,唾沫在古人眼裏至少具有以下功效:唾沫可以制鬼、避祟、解毒。因此,唾沫在解除咒怨的巫術中,隨同祝由一起出現。
祝語,緣於祝由之術,即包括中草藥在內的,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祝由」的概念很廣,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等,其中祝法便是祝其病由而愈其病。有些病原因已明,可是祝之不愈,這說明祝法不起作用,就要改用禁法,或符法,或配合藥物治療。
祝由一詞,見於中醫經典【內經】。如【素問·移精變氣論】:「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靈樞·賊風】: 「黃帝曰: 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 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 矣。 」及 【靈樞·官能】: 「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 」
「嚏祝」即為嚏噴之時使用的祝法。【禮記·月令】雲「九月天冷,民多鼽嚏」。南方小兒噴嚏,父母常拍其胸背連呼「一百歲、二百歲!」,「今鄉裏俗傳小兒女噴嚏, 亦呼‘百歲’及‘大吉’以解之。」 小兒跌倒、受驚、打嚏時,大人均會立即念或種咒或兼做或種法,以防止小魂靈出竅不歸。
清翟灝【通俗編·嚏祝】:「今童婦輩猶相承襲。【燕北錄】戎主太後噴嚏,近位臣僚齊呼‘治夔離’,猶漢呼‘萬歲’。接近鄉俗相傳,小兒噴嚏,亦呼‘百歲’及‘大吉’來解之」。【通俗常言疏證·年齒】也記有:「今人見小兒打噴嚏者,或祝以‘二百四十歲’。」
關於「嚏祝」的來歷,清梁同書【直語補證·噴嚏大吉】引【四分律】雲:「世祖嚏,諸比丘咒願言‘長壽’。時有居士嚏,反禮拜比丘,佛令比丘咒願言‘長壽’。」如不言「長壽」,定被「藥叉(食人鬼)吸其精氣」而亡。
【四分律】是後秦轉譯到漢語社會的一部重要佛經,,所記故事又被【法苑珠林】等轉錄, 並隨著佛教盛行而廣泛流傳於民間,無數善男信女篤效以行,故有「小兒女噴嚏,亦呼‘百歲’」之俗產生。
清魏源【海國圖誌】三十四【小西洋·南利未加國(南部非洲)】引【職方外紀】:「(阿邁司尼國即衣索比亞)亦知天地有主,但視其王若神靈,亦以為天地之主,凡陰陽旱澇,皆往祈之。王偶一噴涕,舉朝皆高聲應諾,義舉國皆高聲應諾,大可笑也。」
不僅中國,世界各國均有相似的打噴嚏習俗與禁忌。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曾列舉了文明社會中三種典型的習俗,即「打噴嚏時的祝詞、房屋奠基使的人祭儀式和反對拯救溺水者的偏見」,從現代生活中探尋古老習俗的留存,就文化意義與文化遺留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行將消逝的文化遺留是連線蒙昧社會習俗和現代文化生活的紐帶,了解過往即是獲知將來,明確地了解文化遺留的性質和意義是民俗學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編輯 | 安梁
歡迎關註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註
專業之中 最通俗 ,通俗之中 最專業
熟悉歷史 陌生化 ,陌生歷史 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