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中,淮海戰役是規模最大、打得最激烈的一場戰役。
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毛主席說:「粟裕同誌立了第一功。」
不過,粟裕是不輕易談這場大戰的戰功的。
1949年11月,華東軍區副參謀長王德專程到北京請示粟裕,蘇聯大使由金正在南京存取,他想要了解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王德不知道應該怎麽回答。
粟裕告訴王德,要回答出四個「突出」:
突出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領導;
突出總前委常委首長的正確指揮;
突出廣大指戰員英勇頑強;
突出華東人民,特別是山東人民全力支前。
粟裕都沒有提自己。
還有一次就是在1978年,粟裕在和安徽省委秘書長談話的時候指出:「淮海戰役在雙堆集好像沒有紀念館,是否要搞個紀念館,請省裏考慮。」
原來當時南京軍區編寫了【淮海大戰】的話劇,沒有提到二野,雙堆集是二野打的,粟裕覺得不應該,當年二野打得也很艱苦。
作為戰役指揮員,粟裕沒有在任何淮海戰役紀念場所的顯赫指出留下「墨寶」,他並不是不在意這些地方,比如雙堆集沒有紀念館這件事,他還是要提出批評和建議。
粟裕在世的時候,不少同誌曾經建議他寫一篇紀念淮海戰役的文章,他對夫人楚青說,淮海戰役的文章他不寫,淮海戰役的書他不讀,淮海戰役的電影他不看。
此外粟裕大將也沒有在個人回憶錄之中專門提到淮海戰役,並沒有把這場戰役當成自己的經典戰役。
粟裕是一個不太願意去宣傳自己的人。在他去世多年之後,楚青整理他的遺物之時,發現了他唯一寫過的和淮海戰役有關的詩句——【沁園春·淮海戰役】(附本文最後)。
他寫了一遍,又工工整整抄了一遍,可見對於淮海戰役,粟裕是有話說的,這首詩也彌補了粟裕沒有寫任何文章的遺憾。
很多人將粟裕的「謙虛」當作「慎言」、「忌諱」,去揣測粟裕的心理。因為當時鄧小平是戰役總前委書記,鄧小平後來黨政軍地位都非常高,所以粟裕不會談論淮海戰役。
的確,鄧小平曾經說過:「比起搞經濟,打仗才是我的專長。淮海戰役是由我指揮的。」
但粟裕從沒有因為鄧公而「忌諱」談淮海戰役的心理,倒是其他人顯得很拘束。
1978年7月27日,南京電影制片廠影視編導石征先要寫一本關於【淮海戰役】的書。
當時粟裕身體很不好,石征先聯系了粟裕的醫生,在醫生同意之下才允許對他進行20分鐘的采訪。
石征先事先準備好了提綱,希望利用好每一分鐘的時間。不過粟裕見到石征先後並不在意醫生的囑咐,和石征先談了4個小時,還邀請石征先在家中吃飯。
在談到淮海戰役之時,粟裕開門見山:「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
石征先很震驚,因為他清楚記得鄧小平也說過這句話。
粟裕的秘書當時就坐在粟裕的旁邊,他拉了拉粟裕的衣服,提醒粟裕「不要再說了」。粟裕推開了秘書的手,繼續說下去。
那麽,粟裕是在和鄧小平搶功嗎?還是說兩人有一方說的不對?其實都不是。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爆發,一共經歷了66天。
第一階段是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包圍黃百韜兵團,第二階段是黃維兵團被圍殲,第三階段杜聿明被人民解放軍打得全軍覆沒。
從1948年開始,解放軍勢如破竹,蔣介石已經深刻感受到失敗近在眼前了。他故意拖延,阻止解放軍解放全中國的速度。
1948年4月,在渡江準備緊鑼密鼓地展開之時,粟裕卻在探索著另一條路。
他始終認為,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更有利於迅速改變中原戰局。
他自己也有顧慮,擔心自己有思想局限性,這是非常重大的戰略決策,必須做到自己有把握才行。
他兩次向陳毅詳細匯報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當時陳毅對「穩渡長江」充滿信心,他也很遲疑,詢問粟裕:「中央讓你過江,你不過江?」
不過聽了粟裕的意見,陳毅還是同意讓粟裕把自己的意見報告中央。
4月18日,粟裕向中央軍委建議,華東野戰軍3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幾個大規模的殲滅戰。
4月3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在城南莊舉行,五大書記一起聽取了粟裕的匯報,當即研究決定,同意華野暫緩渡江,留在中原黃淮地區大量殲敵。
這個重大的決策構成了後來淮海戰役設想的最初藍圖。
對於這場決戰型的戰役,毛主席慎之又慎,幾十萬兵力一下子消滅駐守淮海地區的國民黨主要兵力,毛主席認為以前的預先作戰方案不可行,要采用更加靈活的打法,一邊打一邊完善作戰方案。
1948 年 10 月,陳士榘(右)、張震(中)、粟裕(左)在研究淮海戰役作戰方案粟裕是主要指揮官,他提議先消滅駐守在淮陰與淮安的國民黨軍,等到解放軍收復寶應和高郵地區之後,再去攻打海州。粟裕的這套作戰方案,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小淮海」。
毛主席思考了很久,認為粟裕的這套打法的規模和打法和從前並沒有多少區別。他最後決定:「不要先打淮陰和淮安,我們要先打黃百韜兵團。」
黃百韜兵團是中原站上的主力,作用巨大,只要一打,蔣介石就一定會調遣其他兵團增援,甚至可能會調動全國各地的兵力。那麽我們可能要與國民黨所有的主力進行一場惡戰。毛主席提出的就是「大淮海」戰役的方案,大家聽後個個摩拳擦掌,一致同意。
黃百韜團是一塊硬骨頭,粟裕自告奮勇挑起重任,他委派宋時輪率部切斷國民黨的援軍,再以主力攻打黃百韜團。蔣介石調動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增援都被粟裕所預料,全部被阻擊在安徽蚌埠以南。
解放軍勢如破竹,只用了8天就殲滅了武裝精良的黃百韜兵團。粟裕在行軍床上坐了7天7夜,卻沒有真正睡著過,日夜不停打電話。
這一場漂亮的仗打完,粟裕苦思冥想,下一個要打的是誰?
軍情瞬息萬變,如果選錯了目標,對整個戰役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粟裕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得出了攻打黃維的設想。黃維兵團的戰鬥力很強,也是蔣介石心中的主心骨。
其實粟裕再次向中央軍委提出自己的這則意見也是頂著相當大的壓力的。當時華東野戰軍前指內部也有人認為,部隊已經打得太疲勞了,不適合打第二場仗,「如果就此罷手,上下左右都會滿意」。
粟裕力排眾議,提出的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的建議,中央軍委和總前委就進行了反復的磋商,最後同意了粟裕的建議。
【粟裕傳】評價:「在強敵多路進逼的形勢下,作出這樣的決策,不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膽略。對於這一點,中原野戰軍幾位領導人有過評論。陳毅說:‘粟裕同誌渾身是膽!’」
10月下旬,陳毅、鄧小平指揮的中原野戰軍先後攻克鄭州和開封,已經行至徐州,即將配合互動野戰軍作戰。
華野和中野兩大野戰軍由戰略上的配合迅速發展到戰役上的協同作戰,要最大限度地發揮量大野戰軍整體的威力,誰來統一指揮?
粟裕致電中央軍委:「此次戰役規模很大,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
毛澤東起草的軍委關於淮海戰役統一受陳鄧指揮的電報這個問題其實當時毛主席也沒有想到,粟裕從淮海戰場的全域出發,主動向毛主席提了出來。
毛主席對粟裕的建議很重視,經過了一番經研究之後,在第二天就迅速做出了答復。
在淮海戰役期間,鄧小平負責整體協調兩支野戰軍,是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和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共同指揮了淮海戰役,他就是淮海戰役的總負責人,這是毫無疑問的。
鄧小平晚年回憶淮海戰役的時候還說:「用毛主席的話說,二野三野聯合作戰,不只是增加一倍兩倍的力量,數量變,品質變,這是一個質的變化。」
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接近結束時,毛主席反復權衡,最終決定由,由劉、陳、鄧、粟、譚五同誌組成一個總前委,劉、陳、鄧三人為常委,小平同誌為總前委書記.
以此為標誌,淮海戰役指揮權才正式明確了。
毛主席挑選鄧小平是經過多方考慮的,可謂知人善任。到了晚年,鄧小平還依稀記得當年毛主席如此鄭重地對他說:「我把指揮權交給你。」
先打黃維的決策確定下來之後,鄧小平、劉伯承和陳毅的就搬到了至宿縣臨渙集以東小李家村一個偏僻的小院子裏面。
鄧小平說自己年紀最輕,身體最強壯,要求兩位司令員多休息,他負責值夜班。他天天守在作戰室,每天都到深夜,三人商定的作戰任務,是鄧小平直接向各縱隊負責人下達和部署的。
寒冬臘月,鄧小平為了保持清醒,站在凳子上沖涼水澡,每天都讓警衛員從井裏打一桶水沖涼。
華東野戰軍奔赴戰場黃百韜被解放軍全殲的訊息就像一顆炸彈,所有的國民黨軍官都十分慌張。沒想到緊接著,黃維兵團就被解放軍包圍了……
殲滅黃維兵團之後,鄧小平切了一個蘋果分成了三份,和劉伯承、陳毅分了分,終於短暫地休息了片刻。
他這個時候才摸出一張長長的紙條,交給給張際春副政委,說:「這張單子上中央來的二十幾個電報,都是同作戰沒有直接關系的,還沒答復,請你一個一個的起草復報。」
此後,鄧小平立刻開會研究下一步作戰計劃和將來的渡江作戰計劃,當時粟裕和譚震林正忙於指揮華東野戰軍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不能開開會,鄧小平胡劉伯承、陳毅親自前往前線駐地同他們會面,和他們討論了一整天。
幾位首長開完會之後都顯得很高興,休息的時候還難得要求照了一張相。
1948 年 11 月 16 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淮海戰役前線總前委。左起:粟裕、 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黃維蔣介石果然命令杜聿明率30萬大軍前往救援,結果被解放軍分割包圍,逐步消滅。
杜聿明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部隊前往援助黃維兵團,結果在增援的途中被消滅了。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團被華東野戰軍全殲,整個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鄧小平作為總前委書記,指揮淮海戰役是他軍事生涯一個輝煌的篇章。
人民解放軍解放徐州而粟裕,不提功績是他本身性格謙遜,不會去執著於一場戰爭之中到底誰是主要的功勞,打了這場漂亮的勝仗,他是備受鼓舞的。
在消滅杜聿明集團之後,一直持重沈著的粟裕,突然沖到秘書處大聲說:「同誌們,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整個淮海戰役勝利結束了。」
粟裕指揮部隊不知道打過多少勝仗,從來沒有這樣激動過,還專程跑到秘書處告訴大家打勝仗的訊息,他高興的心情可想而知。
淮海戰役之中,粟裕所統帥的第三野戰軍殲敵最多,共計44萬多人,占淮海戰役殲敵總數的百分之八十。
粟裕在孟良崮前線指揮在淮海戰役之前,粟裕能站在戰略高度分析形勢,敢於提出正確的意見,這其中有他的實事求是和智慧膽略,我們也能感受到陳毅的發揚民主和毛主席的知人善任。
在解放之後,粟裕也經常用淮海戰役之中的指揮細節來指點下級,以各種戰場上的案例來教育新人。淮海戰役,對於粟裕來說一直是坦坦蕩蕩地談,並沒有「忌諱」一說。
不僅僅是淮海戰役,現在大家津津樂道的諸多戰役,從發生到結束,都將我解放軍將領軍事才能的極致發揮。
老一輩革命家,對於戰爭經驗,唯有「實事求是」的原則。就像鄧公在的【淮海戰役中雙堆集殲滅戰初步總結】一書題詞所寫的一樣,這些寶貴的經驗,應該被提取出來,作為我們繼續進步的基礎,他不能把它變成阻礙自己前進的「政治包袱」。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