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吉鴻昌的西北軍有多猛?碰上死路一條?

2024-05-06歷史

—— 以下內容為商城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為繼續擴大實力,他將目光瞄向了西北。

甘肅是西北第一大省,當時仍設有八大鎮守使,軍事力量不容小覷。

在摸清西北暗流湧動的情況後,馮玉祥決定派西北軍2師劉郁芬入駐甘肅。

劉郁芬為了能夠盡快掌控甘肅,大刀闊斧地實行「先漢後回」的策略。

這把火燒得回族軍閥敢怒不敢言。

彼時,青海當家的是馬麟,馬步芳的父親。

他對劉郁芬的種種行為十分不爽,但馬家如今羽翼未豐,並不是反抗的最佳時機。馬麟表面順從劉郁芬,內心卻十分著急,直到他看到了17歲的馬仲英。

17歲的馬仲英

為了給父親報仇,馬仲英順應當時回民中反抗國民軍的浪潮,高舉「不殺漢不殺回,專殺國民軍辦事員」旗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集合了一批多達3萬人的武裝力量。

其中,當然有馬麟的暗許與縱容。

馬仲英白手起家做到司令,部下作戰勇猛異常,被稱為「西北五馬」中最強悍的一支隊伍。

但萬物皆有克星,吉鴻昌對於馬仲英來說,就像被詛咒的噩夢幻一般,不僅打不過,連逃都逃不掉。

那麽吉鴻昌和馬仲英之間又發生了什麽故事?

01

兩人的第一次較量

1913年,西北軍首領馮玉祥在河南扶溝招兵,不滿18歲的吉鴻昌應征加入。

吉鴻昌性格直率不服輸,經常為身邊人打抱不平,帶著一身傷回到家。

因此,他的父親覺得當兵反而是一個不錯的道路,便由他去。在部隊摸爬滾打幾年後,吉鴻昌成長得很快。

由於他在部隊中表現突出,馮玉祥將他調到手槍隊,成為自己的貼身警衛。四年後,吉鴻昌升任營長。

1926年,馮玉祥響應北伐,吉鴻昌同眾多西北將領一起參加五原誓師,隨後參與西安之戰,為困在城中8月之久的楊虎城解了圍。

第二年,吉鴻昌所在部隊擴編成為第19師,他本人升任師長,聽從馮玉祥命令,馬不停蹄繼續出征,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得奉系軍閥落荒而逃。

自此,吉鴻昌所率部隊贏得了「鐵軍」的稱號,聲名大噪。

國共合作關系破裂後,吉鴻昌率部退守甘肅,正值馬仲英三圍河州之時。

他臨危受命,接手佟麟閣手中七零八散的11師,並與自己的隊伍相融合,十分迅速地解了河州之圍。

雖然馬仲英部隊初期的組成人員並未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主要軍事骨幹和重要武器也大多是搶來的,但騎兵的優勢對於步兵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隊伍內部以宗教控制為主,讓所有的士兵們相信死後能上天堂,戰死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然而,這樣一支以命相搏的隊伍,在遇上作戰勇猛的西北軍後,也只有挨打的份。

騎兵作戰有利有弊,但吉鴻昌懂得如何趨利避害,「吉大膽」的性格在戰術上也有所體現。

既然,單靠火力拼殺不行,那就組建一批專門攻其下方的士兵,以近戰應萬變。可是,馬匹的殺傷力很大,如果不能準確把握好時間,近戰無異於送死。

為了解決這種困境,吉鴻昌親自督促訓練大家如何近戰對抗騎兵。戰場上,他永遠是第一個揮舞著大刀沖鋒陷陣的人。事實證明,這種戰術便是馬家軍的克星。打不過就跑,馬仲英本想先行撤退,日後再尋找時機卷土重來。

誰曾想,吉鴻昌竟要趕盡殺絕。

02

天水之戰

在血與利的作戰中,馬仲英逐漸忘記自己起兵的初心。或許,是不能忍受自己竟然被西北軍打得如此狼狽不堪,他露出了暴虐的一面。

為了以戰養戰,他率領的部隊每到一個地方,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屠城更是不足為奇。

吉鴻昌以步兵追騎兵,每趕到一個地方,一邊抽調人手賑濟民眾,一邊迅速轉入追擊。

西北王馮玉祥

盡管,騎兵行跡飄忽不定,吉鴻昌始終相信自己的判斷,牢牢追在馬仲英部身後,對他們步步緊逼。

從隴南到河西,吉鴻昌不給對方一點停歇的時間,逮著機會就開戰,而且逢戰必勝。

在馬仲英帶著隊伍四處逃亡的時候,他沒有放棄拖垮西北軍的任何一點可能,從而為自己尋得一絲斡旋之機。

經過觀察,他發現西北軍並沒有註意到自己的逃亡路線是奔著天水城去的。他知道,機會來了。

他們將用盡全力一舉奪下天水城,此時不翻身更待何時?

萬萬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們竟然跳進了吉鴻昌的圈套。原來,吉鴻昌早就猜到了馬仲英的真實目的是攻占天水。

此地,軍糧武器充足,是作為補給戰的不二之選。

馬仲英自認為憑借騎兵跑得快的優勢,能夠誘敵深入,爭取出時間差來突襲天水。

然而,吉鴻昌比他想得更遠更全面。

他不動聲色地派一批人前往天水,並讓當地的官兵們陪他演一出戲。

表面上十分懼怕馬仲英部,等到他們放松警惕後,重型武器挨個招呼一遍,隊伍很快便潰不成軍。

經此一役,馬仲英恨他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03

寧夏之圍

1929年,馬仲英率部逃亡至寧夏,吃一塹長一智,他們吸取教訓,準備一舉拿下銀川。

當時,銀川防守十分空虛,空有其表並無實兵。寧夏主席門致中並不相信馬仲英部會突然出現在這裏,疏於管理並無緊迫感,直到兵臨城下才慌忙求救。

眼見抵擋不住馬仲英部的攻打,門致中選擇棄城而逃,寧夏很輕易就被馬仲英收入囊中。

事情發生得太快,吉鴻昌趕來之時,已成定局。

但他沒有沖動,選擇先按兵不動,一邊觀察城內情況,一邊等待與第7師的會合。第7師是劉郁芬在得知銀川失守後,匆忙從甘肅調過來增援吉鴻昌的,門致中在逃亡的路上遇見他們,隨後加入了隊伍。

吉鴻昌這段時間並未松懈對部下的鍛煉,兩師會合之後,兵力大增,塔克辛心滿滿,決定立即展開進攻。

民國時期的銀川

吉鴻昌將隊伍化整為零,徐徐圖之,把賀蘭山南段東麓的大壩作為第一個目標。

主力部隊隨他一起直接對抗馬部,提前安排好的左右兩縱隊趁機搶占大壩以南和黃河沿岸領地。

戰鬥一觸即發,吉鴻昌手握大刀拼命砍殺,將士們緊隨其後,勇猛無比。一切正如吉鴻昌預想的那樣進行,誰曾想,中途竟然出現了一個害群之馬。

吉鴻昌對門致中並不放心,使他帶在身邊協同作戰,量他翻不出多大的風浪。戰鬥正至激烈之時,門致中並不像吉鴻昌那樣身先士卒,反倒躲在後邊,美其名曰觀察戰況。

突然,他從望遠鏡中看見三支馬隊從山上直沖戰場,宛若從天而降的兇煞惡鬼,嚇得他當即奪馬回逃。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麽,在一片慌亂中,原本十分堅固的隊伍出現了裂縫。場面頓時有些控制不住,前線部隊一直突破不成功,中央突破壓力倍增。

吉鴻昌憤然吼道:「誰敢退!我先砍他腦袋!」

這一威懾對前線隊伍很有成效,卻阻擋不了後續隊伍的潰散。危急之時,警衛兵強烈要求師長戰馬先行,吉鴻昌知道敗局已定,只好同意。

此戰吉方損失慘重,卻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04

一城之爭

吉鴻昌迅速安定軍心,獎懲分明。在整頓好隊伍之後,他立刻做出了新的安排,於淩晨進行突襲。此次突襲,整支隊伍都在他的密切掌控之中。

臨走前,他召集大家進行動員:

「此戰,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緊接著,他將自己的上衣脫掉以示決心,眾將士紛紛效仿,士氣高漲。

突襲雖在時間上占有優勢,但面對最強悍的馬家軍,吉鴻昌不敢有絲毫疏忽。高手過招,可以想象得到,這次戰鬥有多麽慘烈。

吉鴻昌的第一營隊尚未到達陣地前沿,就死傷過半。第二營隊迅速補上,同時為第三營隊打掩護直攻馬部。

主戰場炮聲隆隆、殺聲遍野的同時,兩支騎兵分別從右、後側迂回偷襲,形成包圍之勢。

激戰一直持續到下午,馬部支撐不住,有潰逃之勢,吉鴻昌果斷抓住時機,再次猛攻。

吉鴻昌用瓷碗上的字樣「作官即不許發財」來勉勵自己,終於,馬部陣地被西北軍撬開了一個縫隙。馬仲英早見識過吉鴻昌的趕盡殺絕之狠,不敢戀戰,帶著殘兵倉皇北逃,退至石嘴山。

戰鬥勝利後,綜合各方面考慮,吉鴻昌留在銀川主持大局。馮玉祥命他整合現有兵力,編為第10軍,並任該軍軍長。

在馬仲英侵占銀川的40多日,他聽從別人指點,並未濫殺無辜,甚至改善當地衛生條件,扶持商號發展,建立了較為穩定的社會秩序。

他不甘心將自己的成果拱手讓人,在極短的時間內糾集了更多人手進行反撲,企圖以人數優勢打下銀川。

吉鴻昌老謀深算,早就料到了他的這些小心思。

自從進入城內,吉鴻昌就開始修築防禦工事,增添武器裝備,同時緩和民族關系。馬仲英率部卷土重來,他見招拆招,化被動為主動。

一邊讓城墻上的守軍加大火力猛攻,一邊開啟城門讓士兵們揮舞著大刀沖向對方陣營。馬仲英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打法,西北軍連續沖鋒四次,自己的士兵們幾乎是被壓著打,毫無還手之力。

看來銀川是搶不回來了,為保存實力,他只能選擇撤退。

但這次,吉鴻昌沒打算輕易放過他們,一直追殺至綏遠,把馬仲英逼得心態崩潰,隊伍四處逃竄,退無可退。

最後,只能流亡北平、南京等地。

結語

兩人之間的故事對於常年作戰的吉鴻昌來說,只能算是一份經歷。更何況立場不同,信念不同,吉鴻昌始終踐行「愛國奮鬥」,堅持幹實事、幹正確的事。

而馬仲英輾轉多地,沈迷在自己的欲望之中,最後死在異鄉。

歷史是流動的,同樣也是有溫度的。

我們始終記得吉鴻昌將軍在「出國考察」時,因不滿帝國主義對中國人的歧視,主動用英文在一塊木牌上寫道:

「我是中國人!」

並將它掛在身前,昂首挺胸闊步向前走的模樣。

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被陷害從容赴死時寫下的絕命詩: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這是吉鴻昌將軍的悲鳴,也飽含著他的壯誌與豪情。

—— 以下內容為商城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