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延安整風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胡耀邦同誌肩負起審幹的重責。當時,康生以誇張之辭聲稱特務如雨後春筍般混入隊伍,然而胡耀邦同誌並未輕信其言。他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充足的證據為準則,絕不因他人的片面之詞而妄下結論。在康生的重重壓力下,他始終堅守原則,保持清醒的頭腦,使得在他的審幹期間,無一人被冤枉。
(胡耀邦)
恰逢此時,葉帥從重慶歸來,目睹了胡耀邦同誌這種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對他的印象極為深刻。葉帥時任中央軍委參謀長,而胡耀邦同誌則是總政治部的組織部長。在隨後的戰爭歲月裏,他們的交往日益頻繁,葉帥對胡耀邦同誌的工作能力贊賞有加,而胡耀邦同誌也對葉帥卓越的軍事才能表示欽佩。
新中國成立後,葉帥和胡耀邦同誌雖然各自擔任不同的職務,但他們對彼此的了解卻更加深入。然而,到了1964年,胡耀邦同誌被調任陜西第一書記時,他發現該地的領導工作存在嚴重問題。當時,全國正在開展城鄉教育運動,陜西省委領導對政策的過度解讀導致運動失控。大批黨員和公職人員被開除,逮捕人數飆升,使得陜西的經濟發展陷入困境,民眾生活岌岌可危。
(胡耀邦)
面對這一局面,胡耀邦同誌果斷采取措施,叫停了部份工作,並對存疑人員進行復查。他提出了「四個一律」的管理辦法,以緩解緊張的政治氛圍,為受害者洗清冤屈,為有才之士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在他的領導下,陜西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他們拋開了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勞動生產中。
然而,當時的左傾錯誤思想泛濫成災,胡耀邦同誌的舉措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他們無視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對陜西的經濟增長視而不見,反而抓住胡耀邦同誌的政策大做文章,進行無理批判。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胡耀邦同誌病倒了。
(胡耀邦)
毛主席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派醫療專家前往診治。經診斷,胡耀邦同誌患有突發大腦蛛網膜炎,生命危在旦夕。在醫生的強烈建議下,他住院治療,才得以逃脫險境。然而,那些批判者並未因他的病重而罷手,繼續對其進行攻擊。
在北京的葉帥得知胡耀邦同誌的遭遇後,深感同情。他曾親身經歷過錯誤的批判,對胡耀邦同誌的處境感同身受。於是,他帶著張愛萍將軍前往西安,意圖「營救」胡耀邦同誌。當他們到達西安時,正值省委開會批判胡耀邦同誌。看到昔日精神煥發的領導幹部如今憔悴不堪,葉帥心中更是痛苦萬分。
(葉劍英)
盡管葉帥當時在北京處於賦閑狀態,但他的軍功和威望仍然不容小覷。他與張愛萍將軍的到來,使得批判者不敢輕舉妄動。在為他們舉辦的歡迎宴上,張愛萍將軍巧妙地為胡耀邦同誌辯護,暗示他是有功之臣,不應受到批判。他的言辭犀利而有力,讓在場的人無言以對。
宴席即將結束時,葉帥特意留下胡耀邦同誌談心。他坦誠地告訴胡耀邦同誌,與這些人爭論是徒勞無益的,建議他「回北京去談」。胡耀邦同誌雖然感激葉帥的關心,但卻無奈地表示自己無法脫身。這時,葉帥展現出了他作為軍事家的智慧。在離開西安時,他點名讓胡耀邦同誌送行,並趁機將他「帶」上飛機,使其順利脫離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