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2005年,南韓把「漢城」改為首爾,全世界為何只要求中國修改

2024-05-26歷史

點選上方藍色字 『文史道』 >右上角…>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閱讀精彩美文

文/文史道

2005年,對於南韓首爾來說,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這一年, 南韓政府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首都的名稱從「漢城」正式更改為「首爾」。

這一決定,不僅標誌著南韓對於其文化、歷史和未來的重新審視,更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其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尊嚴和自信。

然而,在這一決定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細節。

那就是,南韓在做出這一決定之前,特意向中國提出了名稱變更的正式請求。這一請求,雖然看似簡單,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和考量,卻值得我們去深究。

值得一提的是,要說起南韓的歷史,與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極深的淵源。

南韓與「北韓半島」

1945年之前,南韓與北韓還是一個整體,一起位於北韓半島上。

二戰結束後,美蘇之見為了賽局,先後將北韓半島劃分為了北韓和南南韓的格局,也就是如今的兩個國家北韓和南韓。

追本溯源,北韓半島自古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交流,早在箕子北韓時期,北韓半島就與中原王朝有著往來和交流。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雄才武略將北韓半島北部納入了大漢 版圖,並設立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臨屯郡 4個郡,史稱「漢四郡」。

當時,只有在漢四郡未曾囊括的半島南端的一小塊領土,才是三韓先民的地盤。

即便後來中原王朝更叠,漢朝所置的四郡也依舊維持了數百年,直到唐朝時期還有安東都護府和熊津都督府管理著北韓半島的北部和中部。

尤其到了明朝,北韓半島發生巨變,也開始與明朝保持了更緊密的關系往來。

在明朝崛起之前,北韓半島上屹立著一個名為「高麗王國」的古老政權,一直延續了數百年。

然而,等到明朝建立和崛起後,高麗王國卻未能敏銳地捕捉到時代的變革,還是固執地選擇了與中原大國保持敵對,這也很快引發了其內部動蕩和分裂。

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

高麗王朝一名叫作李成桂的大將,趁著國努內亂,沒有聽從高麗王的命令去進攻明朝,而是帶領北韓的精銳部隊選擇了回到國內,發動了一場政變。

公元1394年,李成桂成功推翻了高麗王朝,自立為北韓半島的最高統治者。

李成桂登基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積極向明朝示好,並請求明朝皇帝冊封自己為北韓半島的新統治者。

明朝皇帝欣然接受了這個請求,並將北韓的國號從 原來的「 高麗」改為了北韓。

後來李成桂為了徹底擺脫舊王朝的影響,決定遷都。在眾多關內漢人地理學家的協助下,他選中了漢水之南的一片地區,重新營造了一座新的都城。

在中國傳統漢文化中,水以南的地方被稱為「陽」,以北成為「陰」。當時北韓半島崇尚漢文化,由此將新建的都城命名為「漢陽」,後改為「漢城」。

李成桂臣服明朝之後,北韓徹底成為明朝的附屬國,並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明朝的保護。

每當北韓面臨外敵入侵時,明朝都會派遣天兵前來支援。

歷史上,北韓曾多次遭受日本、女真、渤海人等勢力的侵犯,但是都是明朝的天兵及時趕來,擊退了這些強敵的進攻。

因此,北韓對明朝充滿了感激和敬意,從那時起北韓開始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向明朝看齊。

他們模仿明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習俗和建築風格,甚至在城池地名的命名上也與明朝保持一致。

那時北韓許多城池的地名都與明朝南方的城市名字相似,有的甚至直接照搬了明朝的地名。

隨後,中國與北韓半島延續了幾百年的和平發展與貿易文化交流。直到清末,隨著大清國力衰退及外國列強的覬覦,北韓半島局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那時,日本作為一個新興的強國,開始趁虛而入。

透過各種手段逐漸將北韓半島從中國的勢力範圍中剝離出來,使其成為日本的附屬國,並最終在 1910年透過「日韓合並」的陰謀,將北韓半島完全置於其殖民統治之下。

當時日本人為了抹去北韓半島與中國之間的歷史聯系,開始在北韓境內推行一系列的去東方化措施,也是那時起,他們將北韓的都城漢城改名為「京城」。

南韓改「漢城」為「首爾」

即便當年日本透過各種手段想要削弱中國文化對北韓半島的影響,但有一點需要註意的是,別說北韓半島,即便日本文化本身也深受中國影響。

緊接著,真正的變革發生在二戰結束之後。

二戰後,隨著日本的戰敗,北韓半島擺脫了殖民統治。但當時在美蘇兩大國的意識對立和冷戰格局的影響下,半島最終 被分裂為兩個國家——北韓和南韓。

北韓位於半島的北部,依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的名稱和習俗,包括將平壤作為首都;而南方的南韓,則在美國的支持下,開始了全面的去東方化改革。

那時起,南韓的改革幾乎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文化、政治等。

在教育領域,南韓開始逐漸摒棄漢字教育,改為使用韓文,也正因如此如今的南韓人幾乎讀不懂他們的歷史古籍,因當時南韓歷史都是用漢字記載的。

在文化和政治方面,南韓也開始模仿美國的模式,追求自由民主的理念。

後來,改革的變化甚至延伸到了地名的命名上。當時南韓的首都 叫作「 漢城」,當年南韓老祖宗叫這個名字,是對漢文化和中原的崇拜。

到了近代,南韓在美國的影響下,有意摒棄東方文化,最終將漢城 改名為「Seoul」 ,「Seoul」 實際上是韓語中「漢城」的音譯。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南韓將首都改名的過程是在中國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

當時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無暇顧及北韓半島的事務。而南韓方面也對這一改變保持了沈默,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向中國提及此事。

隨著 20世紀90年代中韓之間的外交關系正式建立,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開啟了全新的合作時代。

在這一時期,南韓政府再次提出了將首都名稱在中文中由「漢城」更改為「首爾」的請求。

但當時,對於南韓的提議,中國並未作出正面響應。

一直到了2004年,中韓兩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合作時代。

在這一背景下,南韓總統李明博再次向中國提出了首都名稱更改的請求,這一次,請求獲得了正面的回應。

2005年1月19日,南韓總統 李明博正式宣布「서울」的中文譯名為首爾,「漢城」這一中文譯名才被中國停止使用。

那麽,當年南韓改首都的名字,為何只要求中國修改呢?

1、只有中國接受南韓改名後,世界其他各國才會接受,畢竟追本溯源的話,南韓歷史上一直屬於中國附庸,且「漢城」的名字也是中國老祖宗給他定的。

2、如果當時中國不同意的話,許多西方人根本不了解南韓北韓之間的關系,只會認為都是屬於中國,只不過是中國下面的一個城市而已。

讀者們,關於「 南韓改漢城為首爾的背後歷史 」,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參考資料

孟柱億,孟長勇. 為南韓首都「首爾」正名之辯——稱「漢城」為「首爾」不是改名 ,而是正名 【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4 (2):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