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外蒙古一處斷崖,意外發現中國漢字,曾在考古界掀起「軒然大波」

2024-05-26歷史

點選上方藍色字 『文史道』 >右上角…>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閱讀精彩美文

文/文史道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深厚且獨特的文化底蘊。

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見證了無數歷史的變遷,孕育了璀璨的文化瑰寶。

從遠古的炎黃時代,到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再到唐宋的繁榮盛世,每一段歷史都留下了深深的銘印。

然而,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疆域的變遷也是不可避免。正因如此,歷史上一些曾經屬於我們的地方,如今已經成為了其他國家的領土。

但無論如何,那些曾經發生在那片土地上的故事,以及遺留下來的豐富歷史文化遺產,依舊鮮活地存在在歷史長河深處,熠熠生輝。

2014年,在蒙古國的一個偏遠的斷崖峭壁上,一塊雕刻著漢代文字的石塊被意外發現,這一發現瞬間在中國考古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塊石頭上的隸書字跡,如同塵封千年的秘密,悄然間揭開了歷史的一角。

這塊石碑位於蒙古國中部的杭愛山,這座山脈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中國,它被稱為「燕然山」,自西漢時期起,這片土地便納入了大漢王朝的版圖,成為了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

且在歷史長河中,無數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墨寶。

如宋代範仲淹【漁家傲】中寫道 「燕然未勒歸無計」 慷慨激昂、壯誌淩雲;唐代王維【使至塞上】中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雄渾壯闊,意境遼遠。

其實都在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與榮耀。

實際上,早在1980年,就有探險者在杭愛山附近發現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石塊。

只是因為當時所發現的石塊體積較小,文字內容有限,所以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註。

然而,這次發現的刻字石塊卻截然不同,它上面雕刻著一篇完整的記錄性文章,內容豐富,意義深遠,還原了當時的一段場景。

經過中國專家的深入研究,盡管歲月已經侵蝕了這些文字的解析度,但根據刻字的外形和筆跡特征,專家們確信這些文字屬於中國獨有的漢隸字型。

在對文字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辨識後,專家們發現所刻的漢代隸書碑刻,竟是歷史上失傳的大名鼎鼎的【封燕然山銘】。

【封燕然山銘】不僅僅是一篇文章,它更是一部歷史的見證。

它記錄了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在將軍竇憲的英勇領導下,漢軍與南匈奴、東胡烏桓、西戎氐羌等聯軍大敗北匈奴的輝煌戰績。

為了銘記這一偉大勝利,竇憲在燕然山的南麓勒石記功,隨軍出征的中護軍班固,以其卓越的文采,撰寫了這篇【封燕然山銘】。

從石刻中鐫刻的文字中,我們仿佛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據傳,當時中國專家們在破譯了【封燕然山銘】後,內心被深深觸動,當場熱淚盈眶。

燕然山之戰,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中國古代史學和文學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這一戰不僅終結了中原王朝與匈奴長達幾百年的戰爭,使北匈奴被迫離開漠北高原,向西逃遁,更成為了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標誌。

在文學作品中,對「燕然山」的參照也屢見不鮮,它成為了詩人們表達豪情壯誌、贊美英雄氣概的重要意象。

然而,盡管史書上無數次提及【燕然山銘】,其確切的遺跡卻始終未能被世人所發現,這成為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遺憾。

而那次的意外發現,不僅填補了這一歷史空白,更在中國考古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同時,此次考古發現正式確定了燕然山的具體位置,也為我們揭示了【封燕然山銘】這一重要歷史文獻的實體存在。

隨著專家們的深入研究,後來更是發現這篇銘文所記錄的歷史事件與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史書和史料完全吻合,這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珍貴的歷史證據。

然而,當我們凝視那塊石碑時,心中也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因為石碑的出土位置當前屬於外蒙古的土地,在遙遠的古代,曾是中國漢朝的疆土,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家園。

然而,隨著歷史變遷,這片土地逐漸遠離了我們的視線,成為了外族的領地。

如今,我們雖然同樣流淌著華夏的血脈,但當我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卻已經成了異國他鄉之人。

這種歷史的變遷,讓我們深感唏噓。但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傳承自己的歷史文化。

因為,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我們的根和魂始終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淌在歷史深處的記憶依舊是鮮活的,不可磨滅的。

讀者們,關於 封燕然山銘的發現 」, 大家怎麽看? 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