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清朝的閉關鎖國,有內幕

2024-06-22歷史

在世界歷史的18世紀末,遙遠的歐洲——法國,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兒,這個事件最終堅定了乾隆皇帝徹底關上了國門的決心。

所以,有時候歷史的真相並不是我們了解到的表面那樣粗淺以及愚昧,任何重大歷史節點的事件,一般都會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在裏面。

今天,我們就說一下一直被我們詬病的「閉關鎖國」。首先聲明一下,這篇文章不是行銷文,也不吹不黑,只是客觀的為大家分析一下隱藏在歷史下的清朝乾隆皇帝閉關鎖國的真實原因。

一般我們認為清朝閉關鎖國是為了穩固清朝貴族對中國的統治,對不對?

從表面來說,這個說法其實也並沒有什麽錯,但如果我們再往深處去想一想,既然閉關鎖國是為了穩定統治,那麽是不是就意味著「開放」就會摧毀清朝?那麽這是為什麽呢?

我們試著來倒推一下歷史, 清朝這一輩子一共幹了兩件大事兒,一是禁錮思想的發展,二是限制經濟的發展。

禁錮思想呢主要是針對於漢族精英階層的知識分子,因為清朝的統治者們(其實大部份的王朝統治者都是這個德行)也知道,農民無非也就是求個溫飽,華夷之變其實並沒那麽重要。如果沒有知識分子的摻和,他們也折騰不出什麽浪花。所以,清朝花了將近150年的時間來打擊知識分子。

古人在論述「華夷之辨」時強調周邊少數民族同華夏的區別(即落後),以及深刻的防蠻夷、衛華夏的思想。這種蔑視更多的是表現為文化上的優越感。

限制經濟,則主要是針對於底層百姓,這個幾乎貫穿了整個清王朝。

回過頭來我們結合現代歷史經驗,以上帝視角來看一下對外開放能帶來什麽呢?

對外開放可以同時把清王朝對思想的禁錮,還有對經濟的限制都給瓦解掉。換言之,對外開放既可以解放思想,又可以讓老百姓變得富有(後來我們偉大的總設計師他就是這麽幹的)。

那麽有人可能會問,老百姓變富了還不是好事嗎,為什麽要限制呢?

我們來深入分析一下這兩個事兒。清朝前半段的工作重心是「防漢」,至於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在明清的時候已經是世界的天花板了,也不用操心啥,按部就班就可以。但是如果引入商品經濟之後呢?我們都知道,經濟結構調整後對社會結構的影響以及造成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清朝真正實行閉關鎖國是從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開始,乾隆透過頒布【番夷雜記】等法令嚴格限制對外貿易,限制外國船只停靠港口,限制外國人在中國內地居住和旅行,從而實作了閉關鎖國,私自出海者一律治罪。它主要的用意就是限制一個特定的人群——那就是傳教士。因為傳教士鼓吹的自由貿易和傳教活動會嚴重沖擊到清王朝(華夏封建王朝)傳統的政治秩序。

儒家思想最註重的是倫理尊卑,但基督教和資本主義文化裏面講的是自由、平等和競爭,充滿了啟蒙思想的內容,這可是比儒家那套東西先進的多,也更符合民眾的利益,而這是乾隆皇帝絕對不能接受的東西。

但是,從明朝開始一直到明朝乾隆皇帝期間,傳教士在中國大地上一直活躍,兩個王朝的很多皇帝都曾做出過「閉關鎖國」和「開關通商」的政策,及時到了乾隆這裏,很多人也只是認為這次的閉關鎖國也只是個階段性的政策。

但是,為什麽這次力度會越來越大,並且到了1789年之後,乾隆皇帝去世之前就徹底關閉了國門呢?

在1789年,歐洲爆發了著名的法國大革命,人民推翻了波旁王朝,終結了它統治下的君主制,並且在1793年把國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開啟了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的新民主思想。

當時還在頤養天年的乾隆皇帝聽說了法國大革命的事情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更加堅定了他的閉關鎖國的信念。

大革命之前,中(清)、法在官方層面還保持著一定的交流。並且在1792年的時候,其實乾隆皇帝已經組織了包含朝廷大臣、皇子貝勒等人在內的龐大的使團,打算出使法國,讓清朝自己的「精英階層」去接觸並了解一下這個世界。

但是當聽說了法國大革命之後,乾隆對法國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不僅立刻取消了這次「計劃訪法」,還堅決拒絕法國使團的來訪,但是在1793年的9月卻正式接見了英國喬治·馬戛爾尼使團,這次接見,其實乾隆皇帝主要就是為了了解一下關於法國大革命的相關事宜。

我們再說第二個問題,清朝為什麽要限制經濟的發展?

有的觀點認為乾隆閉關鎖國是為了防止外國經濟入侵,甚至在當時民間還發生過流血事件,這都是事實。後來西方世界在全球的殖民地大拓展當中,發生了規模更大,也更持久的暴力沖突,這是資本主義野蠻生長的必經階段,但你閉關鎖國就能躲過這一劫嗎?

乾隆並不是個愚昧的皇帝,即便以正常人的理解來說,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怎麽看都不是壞事兒。所以歷史的真正原因是什麽?

他應該是從身邊的傳教士以及其它途徑了解了法國大革命的前因和後果。法國大革命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法國有一個龐大的「第三階層」。

什麽是第三階層的?物質的稀缺會降低人的智商,這句話很好理解吧,你肚子都填不飽的時候,吃飽飯就是人的唯一追求。這也是歷代王朝重農抑商的原因,就是不能讓人活得太舒服。一旦你有了錢,就會追求吃穿享受。有了吃穿享受呢,就會追求社會地位。有了社會地位呢,就會追求政治上的權利。當這個群體達到一定規模,就會形成一股社會力量,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第三階層。

而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正是由這股力量主導。

很明顯,乾隆皇帝已經非常詳細的知道了法國大革命的訊息,他們將法國大革命視為洪水猛獸,雖然當時中國的商品經濟發展不如法國,沒有大量的商人以及資本家這樣的第三階層,但是乾隆皇帝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如果任由這些洋人在清朝推動商品經濟,傳播啟蒙思想,當這兩個因素同時發生乃至發展成熟的時候,清王朝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在清朝閉關鎖國之後, 雖然還開放這廣州十三行,但是卻禁止西洋的任何文字——英文、拉丁文、法語等文字性的東西在清朝版圖內流通——除了西洋鐘的說明書之外。

法國傳教士錢德明在中國旅居四十多年,深受乾隆信任。他對乾隆在思想上的轉變有很深的洞察。他說, 法國革命令中國的朝廷害怕,因此變得更加敵視任何改革。

以上為正文,部份內容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中如涉及結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更多精彩持續更新,感謝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