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為什麽說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國際關系史上的偉大創舉?

2024-06-28歷史

本 文 約 4500 字

閱 讀 需 要 12 分 鐘

2024年6月28日上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大會並行表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強調: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創立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選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風起雲湧,世界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同時,冷戰陰雲籠罩世界,‘強權即公理’甚囂塵上。剛剛獲得獨立的新生國家渴望維護國家主權、發展民族經濟。新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積極謀求同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努力改善外部環境尤其是周邊環境。在此背景下,中國領導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將其納入中印、中緬聯合聲明,共同倡導將五項原則確立為指導國家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回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誕生的歷史,我們就會明白,這一原則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國際環境中,是多麽的彌足珍貴!

和平與共處不是常態,戰爭與威脅才是

今天我們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會很自然地覺得這是國與國之間的基本準則,但在它誕生的時代可不是這樣。如果我們穿越回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之交,從那時人們的視角看向世界,會發現那個世界沒什麽和平可言,國與國之間的共處也不過是權宜之計。

二十世紀上半葉,人類在短短三十年內連續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而且是舉國之力的總體戰。這時占據世界政壇的各國領導人以經歷過兩次戰爭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為主,很多人認為,和平持續不了太久。

1949年,美軍方制定了名為「扣球行動」的戰爭計劃——假設1957年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提下,出動空軍對蘇聯一百座城鎮的兩百個目標使用三百顆核彈和近三萬顆高爆彈,透過一次打擊淪陷蘇聯85%的工業潛力。

就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登上中印、中緬聯合聲明的五個月前,也就是1954年1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剛剛在紐約外交政策協會發表的演說中提出著名的「大規模報復政策」,要「用美國選擇的武器,在美國選擇的地方,打一場美國選擇的戰爭」,還要用政治戰、心理戰和宣傳戰等一系列非戰手段,促使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直接對自己曾經的盟友構成了赤裸裸的生存威脅。同年,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外交場合喊出「我們要埋葬你們」的名言,蘇聯的鋼鐵洪流淹沒中西歐、飲馬大西洋的可能場景成為英、法、西德、美等國領導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在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壓力面前,蘇聯與美國兩大對壘的陣營逐漸形成。1947年,美國總統哈裏·杜魯門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宣讀了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國情咨文,其中提到:

「在世界歷史的現階段,幾乎每一個民族都必須在兩種生活方式之中選擇其一。這種選擇大都不是自由的選擇。」

在這種沈重的壓力下,1949年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很自然地選擇了蘇聯社會主義陣營,而對支持國民黨政權的美國資本主義陣營采取了敬而遠之的策略,這就是新中國初期的「一邊倒」外交方針。

如果歷史一直按照這條線走下去,國與國的和平共處不知何時才能到來。不過,從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形勢悄然發生了變化。

多交朋友,不是盟友

抗美援朝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打疼了美國。美國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幾乎所有現代武器卻依然無法取勝,因而開始調整對華政策。

1951年4月11日,由於政策上的分歧無法彌合,美國總統哈裏·杜魯門撤銷了「聯合國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亞瑟的職務。但麥克亞瑟人氣正旺,甚至大有問鼎白宮、競選總統之勢,杜魯門撤銷他的職務就不得不學習他的前任羅斯福,向全美國人民發表談話,解釋自己做出此決定的原因。這篇演講提到中國的地方不多,卻把美國政府的糾結展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你們要問,為什麽我們不能采取別的措施懲罰‘侵略者’。為什麽我們不轟炸東北甚至是中國全境呢?為什麽我們不支持國民黨軍隊反攻中國大陸呢?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們將面臨很嚴重的總體戰爭的危險。」

美國人是傲慢的。他們不願意卷入與中國的全面戰爭不是因為良心發現,而是因為北韓戰場給他們上了一課,讓他們明白自己承受不起對華全面開戰可能帶來的傷亡。所以在抗美援朝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美國對華的敵視程度有所加深,行為管控卻做的很好,極力約束自身和盟友,不直接挑釁中國的利益。

美國的事情按下不表。蘇聯這邊,雖然在抗美援朝結束的1953年對中國進行了大規模援助,但中蘇雙方的利益分歧也逐漸顯露出來。新中國一向堅持外交獨立自主,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並不意味著事事都聽蘇聯的。中國在國際上開始多交朋友,尤其是那種盟友以外的朋友。中國人熱愛和平,沒必要交個朋友都得舞刀弄槍,聊聊天喝喝茶才是常態。

放眼周邊,那時的印度是個不錯的朋友。印度的意識形態比較復雜,這個獨立於1947年的國家堅持不結盟政策,始終與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個陣營都保持著不錯的關系。尤其是,剛從英國殖民體系中獨立的印度不敵視社會主義,後來甚至在憲法中將自己定義為「有獨立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也不敵視中國,早在1950年4月1日,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半年之內,兩國就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雙方只做朋友而不結盟,既相互保持友好又不用擔負盟約義務,不會因為對方要打仗而被拖下水,這種分寸感在當時非友即敵的國際關系中是很難得的。

和印度交朋友還有個目的,就是減輕西藏邊防的壓力。印度與中國西藏自治區接壤,英國統治印度時期就曾將其作為入侵西藏的基地。當時西藏剛和平解放,西藏舊貴族依然有很大勢力,中國並不希望印度幹涉西藏事務,「互不幹涉內政」就是這一訴求的具體體現,也是中國對印度做出的對等承諾。

1953年底,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在會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講了這麽一段話:

「新中國成立後就確立了處理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兩個大國之間,特別是像中印這樣兩個接壤的大國之間,一定會有某些問題,只要根據這些原則,任何業已成熟的、懸而未決的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

周總理的話得到了印度方面的積極響應。1954年4月29日,中印發表談判公報並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在序言中明確寫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將其定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

就在中印發表談判公報時,旨在討論和平解決北韓問題和恢影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正在召開,在北韓戰場上剛交過手的中方與美英一方多個國家派出代表與會。6月25日,會議討論完北韓問題休會,周總理抽空於休會期間的28日、29日存取印度、緬甸,分別與印、緬發表中印、中緬兩國總理聯合聲明,宣布以五項原則作為指導相互關系以及各自國家同亞洲及世界其他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從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正式登上國際舞台,6月28日也被視為該原則的紀念日。

亞非拉國家相繼認同

在兩個陣營把世界的緊張氣氛拉滿的冷戰年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無疑是一股清流。兩個陣營成員到處拉踩,簽署盟約意味著隨時準備卷入可能發生的軍事沖突中去,這時那種交朋友而不結盟的和平感受更加難得。

這也給廣大從殖民地獨立的新生國家提供了新思路。世界上有兩支隊伍,但新獨立的國家犯不著非得加入其中一個,跟兩邊同時保持友好關系,保證自己不打仗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1955年,印尼萬隆舉行了首屆也是唯一一屆亞非會議,周總理再次提及五項原則,得到與會各國認同。在新生的亞非國家代表們透過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中,是這麽表述的:

「各國應當在消除不信任和恐懼、彼此以信任和善意相待的情況下,在下列原則的基礎上,作為和睦的鄰邦彼此實行寬容,和平相處,並行展友好合作:

一、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二、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三、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

四、不幹預或幹涉他國內政。

五、尊重每一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地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

六、(子)不使用集體防禦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

(醜)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

七、不以侵略行為或侵略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犯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八、按照聯合國憲章,透過如談判、調停、仲裁或司法解決等和平方法以及有關方面自己選擇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來解決一切國際爭端。

九、促進相互的利益和合作。

十、尊重正義和國際義務。」

雖然這裏沒有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名稱,但其內容都寫進去了,這就是中國智慧給世界外交做出的貢獻。受到啟迪的亞非國家在會後逐漸興起不結盟運動,1961年9月,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舉行,25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會議,同樣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基礎和指導原則。

在後續的外交實踐中,中國又根據不同的交往物件,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擴充套件出了多個版本。從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總理存取亞非多個國家,提出同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關系的五項原則,包括:

支持非洲和阿拉伯各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新老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鬥爭;

支持非洲和阿拉伯各國政府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結盟政策;

支持非洲和阿拉伯各國人民用自己選擇的方式實作團結和統一的願望;

支持非洲和阿拉伯國家透過和平協商解決彼此之間的爭端;

主張非洲和阿拉伯國家的主權應當得到一切其他國家的尊重,反對來自任何方面的侵犯和幹涉。

後來中國的朋友圈持續擴大,先後同拉丁美洲的智利、秘魯、墨西哥、阿根廷、圭亞那、牙買加、特多、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家,以及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建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幾乎出現在了每一次的建交聯合公報裏。

可以說,在新中國70多年的外交歷程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基本原則,也是處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基本準則。

1970年第25屆聯大透過的【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的國際法原則宣言】,1974年第6屆特別聯大的【關於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都明確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在內。聯合國副秘書長蘇亞雷斯 甚至稱贊說:「五項原則集中體現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化解國際難題的良方。」

70年來,中國始終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實踐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早已載入中國憲法,成為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時至今日, 「和平」依然是十分寶貴的字眼,是各國人民最大的願 望。爭取和平、捍衛和平的道路並非坦途, 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下,強調互相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未來,中國將同世界各方一道,堅持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擔起時代責任,攜手應對挑 戰,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目標不懈努力,推動世界走向更加美好、光明的明天。

參考文獻:

劉德:「美國曾制訂多份三戰計劃 欲對蘇聯進行核打擊」,【環球時報】,2015年7月21日

Harry Truman, Public Address on April 11, 1951.

【亞非會議最後公報】,1955年4月24日。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項天歌

編輯 | 胡心雅

排版編輯 |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苗祎琦 彥文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