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聽說你學考古?那……要不要加入「摸金校尉」群聊?

2024-04-25歷史

本 文 約 4800字

閱 讀 需 要 13 分 鐘

如果你正在荒山野嶺考古,挖了好多天,終於!

場景模擬 。來源/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截圖

發現了一瓶礦泉水……

等會兒,這不是給你喝的,也不是考古隊隊員亂扔垃圾,這只能說明盜墓賊已經來過了。

那……你猜墓裏還能留下啥?

親,一起挖寶嗎?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你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一個殷商貴族的墓葬,突然,一具蜷縮的骨架映入眼簾,旁邊還躺著個大石頭。

「石頭旁有一具蜷縮的骨架」 場景模擬

你會聯想到什麽?

難道這位貴族大哥生前得罪了什麽人,死後被人用石頭「鎮壓」了?

還是說,這是 殷商 時期貴族的「潮流墓制」,在墓葬裏放石頭是一種特殊的榮耀?

原來,這位「石頭大哥」並不是所謂的「貴族」,他只是古代一個倒黴透頂的盜墓賊。很久很久以前,這家夥從墓裏盜得一堆寶貝,正興沖沖地往盜洞口爬,打算出去大撈一筆。可誰知,上面的同夥竟是個見錢眼開的家夥,一石頭砸下來直接把他給「送」回了墓室,自己獨享了財寶。

古代盜墓賊盜寶場景模擬。來源/電視劇截圖

就這樣,千年之後,考古隊開啟古墓,才瞧見了這具「別致」的骷髏架子。真相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看來,盜墓這一行也是風險重重,不僅要防備古墓中的機關陷阱,還得時刻提防隊友的「黑手」。不過 話說回來,在盜墓這件事情上,最憋屈的可不是那些被同夥坑了的盜墓賊,而應該是躺在墓裏的墓主:

「我都入土為安了,你們咋還惦記著我的錢袋子?

墓主心裏苦,可惜說不出。

但無論墓主們如何不高興,縱觀歷史上的各個朝代,盜墓之風似乎從未停息。而古代的那些盜墓賊要想在這一「競爭者」眾多的行當裏混得風生水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盜墓賊們所掌握的很多「絕技」,其實也是現代考古學一些方法的雛形。所以,在深入了解科學考古之前,不如先來看看,古代是怎麽找墓的?

「 懂風水

首先,你得是個「風水達人」。

在盜墓小說【鬼吹燈】裏,胡八一每次深入古墓,都會手持羅盤,口中念念有詞:

「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

【鬼吹燈】中胡八一使用的羅盤。來源/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截圖

而這句口訣,其實出自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的【撼龍經】。

說到這,不難發現,盜墓與風水學說之間的淵源可謂十分深厚。古代的大墓選址,無不是經過風水大師的精心勘測。 (可參考國歷君往期推播 ) 古人深信,將祖先安葬在風水福地,能夠福澤子孫,帶來吉祥如意。因此,那些真正的風水寶地,往往就是大墓所在之地,陪葬品自然也是價值連城。 於是 盜墓賊 們「精心鉆研 」風水學, 他們觀察地勢、水流、山脈、星象,再結合陰陽五行、八卦方位等理論,基本就能推測出墓葬的大概位置。

乾陵(唐 高宗 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全景, 周圍山川走勢氣勢宏偉 。來源/陜西省文物局

而找到墓葬後,接下來的工作就得靠各種工具幫忙了。畢竟,憑借風水學,可挖不動那硬邦邦的古墓啊!

「 會識土

「一把洛陽鏟,半部中國史。」

洛陽鏟。來源/新華網

在眾多盜墓工具中,有一種尤為出名,那就是「洛陽鏟」。它如今已成為考古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洛陽鏟」原是舊時洛陽盜墓者創制使用的,它也因此得名。據學者許自然在【中國黃土地區歷代墓葬及考古基建鉆探】一書中的分析,最初出現於洛陽地區的這種探察古代墓葬的工具, 曾經有長條銑、瓦形銑、連箍鏟等多種形制。現在我們所說的「洛陽鏟」,鏟頭刃部呈月牙形,剖面作半筒狀,打下後提起,可以帶出深層泥土,持鏟者便可以借此觀泥痕、辨土色。—— 有經驗的盜墓者,大概可以根據鏟出的土來判斷下方是否有古墓。 這其中的訣竅,就在於辨別「生土」和「熟土」。 「生土」是沒有經過人工擾動過的自然土層;而相對應的 「熟土」則是被人為活動翻動過的土層。 凡大型墓葬的填土一般都經過夯打,原本的質地和結構都被改變了,這便是所謂的「熟土」了。

「 能打洞

盜墓的重頭戲,莫過於打洞這一環節。在現代考古中,有無盜洞也是判斷墓葬是否已被「光臨」的重要依據。

挖盜洞可是一門技術活。首先, 得小心翼翼地處理 挖出的土,以免被人察覺;其次,洞口的大小也得恰到好處,太大容易暴露行蹤,太小……就進不去了。

常見的盜洞形式有豎井式和斜井式。豎井式盜洞直接從墓穴正上方垂直而下,如同打井一般,然後透過這個井口將陪葬品一一盜走。不過,這種方式的麻煩之處在於需要團隊合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行蹤。而斜井式盜洞則相對簡單,幾乎不需要太多配合,且隱蔽性極好。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盜洞距離較長,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和體力。

「摸金校尉」 胡八一使用尋龍訣。來源/電視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截圖

說了這麽多,盡管聽起來似乎有點「厲害」,盜墓也因此在各類小說、影視作品中常被描繪成一種充滿神秘色彩的行為,但實際上,真實的「摸金校尉」,也許現在正在踩縫紉機呢……

畢竟,現實中的盜墓活動絕非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光鮮,其背後的非法性和對文化遺產的破壞是不容忽視的。

科學挖寶,了解一下?

說完了古代挖墓的盜墓行為,現代挖墓的考古學與之相比有何不同?

提到考古,大家腦海裏會浮現出怎樣的形象?

在小小的探方 (考古人員發掘作業的工作單元,一般為5公尺X5公尺的正方形) 裏頭,挖呀挖呀挖……在 巨大的土坑裏頭,刷啊刷啊刷……

考古工具。來源/作者 攝,已獲授權

「 考古學的建立

1819年,被任命為丹麥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的湯姆森 (C.J.Thomsen, 1788-1865) 在對博物館雜亂無章的藏品編排順序時,依據工具和武器材料的不同,劃分了石器、青銅器和鐵器三個時代,並按此標準將館藏古物分為三組進行陳列。

細石器,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的一種新的石器加工工藝。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湯姆森發現,有的墓葬只有石器;有的墓葬除了含有石器,還有少量青銅器,但沒有鐵器;而有的墓葬裏有鐵器,也有青銅器。——已知,鐵器是最晚出現的,因為它曾與羅馬時代和中世紀的錢幣共出;石器最早,青銅次之。在確認依次承繼的石器、青銅器、鐵器 三個時代的順序 之後,就能分析出與它們共出的其它遺存的相對年代了。 由此, 1836年,湯姆森 發表了 【北方考古指南】, 三期論 (從年代學方法入手,根據石、青銅和鐵技術發展的情況確立了三個連續的歷史階段,並將古物按照這一序列進行早晚的分類) 作為史前考古研究的一種年代學方法被正式 確立。

而將墓葬從用於博物館藏品分類轉向考古研究,始自湯姆森的學生沃爾塞 (J,Warsaae,1821-1885) 。沃爾塞運用三期論方法分辨葬俗與古墓的型別,首次確立了史前古墓的年代序列。他認識到發掘的基本目的應該是獲取歷史文化資訊,因此格外強調「地層」和「出土遺物的」位置關系。

等等,地層? 地層是一些顏色、質地、包含物等不同的土的堆積。

地層。圖中是有不同土質土色的地層疊壓現象。來源/pixabay

而考古學中常用到的地層學就是建立在地層「疊壓」原理之上:一般來說, (如果沒有被擾動過) 根據一層疊一層的原理,位 置在上的地層一定晚於在下面的地層。比如屬於清代的地層,正常來講一定會在漢代地層之上。那麽,如何判斷該地層屬於清代還是漢代呢?那就主要看包含物 (土層中包含的遺跡遺物) 了,比如在該地層中發現了一件乾隆時期的青花瓷碎片,那麽這層大機率就不是漢代的了 (除非掌握穿越之術)

搞清楚時間關系之後,就能按照先上後下的順序,一層一層地依次發掘。一般來說,考古人員會先把表土層 最上層土層,一般為農田跟耕作層。表土層中包含物十分雜亂,導致很多重要資訊喪失,因此學術價值不大) 挖掉,在文化層 (人為活動形成的土層。土層中包含人工遺跡和遺物) 進行發掘、研究。逐層重復這個過程,直到發掘到沒有被人類擾動過的生土層為止。

考古現場中的地層,標出來的這層是不是很明層不同?來源/作者攝,已獲授權

相比而言,盜墓可沒有這麽復雜,那些家夥只需要打個洞就可以了。

大家都是寶

文物的珍貴在於承載了過去的記憶與文明。

據【晉書・束皙傳】記載:

「太康二年,汲郡人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嫠王冢,得竹書數十車。」

盜墓的土夫子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他隨手點燃用以照明的那些竹簡上有著非常珍貴的歷史記錄。

後來,當地村民看到被盜掘的古墓和散落一地的竹片,就報告了官府。朝廷得知此事後,派大學士荀勖、傅瓚等人對墓中所得竹簡整理校訂。盡管這時大部份簡牘已經殘缺不全,但經過他們的精心努力,這些竹簡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最終,這些珍貴的 簡牘 被編纂成【汲冢書】,即後世廣為人知的【竹書紀年】。史學界把【汲冢書】與漢武帝時從孔子舊宅發現的古文【尚書】【論語】等、殷墟發現的甲骨文、敦煌發現的藏經洞,共同譽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

史籍【竹書紀年】。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你瞧,盜墓賊以為的破爛兒,竟然還有這麽高的歷史價值。

考古和盜墓的另一重區別,體現在發掘的過程上。上面提到的「逐層」只是其中一部份,真實的考古發掘流程遠比我們想象中復雜。

首先是需要確定考古遺址及遺跡的位置。定位以後,要采用各種地質和物理方法了解遺跡的地下分布情況,並且進行記錄,繪制地圖和遺跡分布圖。勘探完畢,考古工作者首先透過發掘來獲取材料。為了保證文物的本來面目,以供後續科學研究之用,發掘時必須如上文所述,逐層逐件進行,之後還要經歷記錄、繪圖、拍照、編號、登記等步驟。

如果發現隨葬品因腐爛而留下空洞,考古人員會采用灌註石膏的方式,精準地固定和保存這些遺跡的形態,隨後小心翼翼地清理出石膏模型,以便後續研究分析。而面對氧化嚴重的文物,考古人員往往只能用細小的刷子甚至棉簽一點點發掘。

考古人員對文物的保護——考古工地,請勿進入。來源/作者攝,已獲授權

再讓我們看看盜墓賊是怎麽對待這些「寶貝」的。

小心翼翼?逐層清理?那不存在。對於盜墓賊來說,簡單粗暴才是王道。

他們只需順著一個 盜洞 一直挖,直到挖到墓室,把金銀財寶順走。

至於文物保護和清理?

盜墓賊:「謝邀,我們沒有這個意識。」

盜墓的,你發得了衛星嗎?

我們來思考一下:已知一間墓室裏有二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甲烷這類有毒瓦斯,如果一定要發掘,有什麽不讓自己不受傷的好方法?

噔噔噔,考古機器人閃亮登場!

2002年,考古機器人「金字塔漫遊者」走進埃及胡夫金字塔探秘。「金字塔漫遊者」像坦克一樣有雙面履帶,就算不小心摔倒了,也能調整姿勢繼續前進。

埃及胡夫金字塔 。來源/pixabay

當然,如果資金到位,也許盜墓賊也能擁有機器人。

但是……他們發得了衛星嗎?

衛星可以借助人眼不可見的光,捕捉地下景觀,幫助考古學家尋找消失的河流、城市、道路,並繪制出精確的圖紙。由於人為留下的地下遺存往往與周圍沒有經過人工擾動的土壤環境存在著土質、水分、地表溫度等一系列差異,因此,在人眼不可見的放射線中,地下遺存會表現出不同征象。透過多種技術的綜合套用,考古學家便可以憑借影像色彩、形狀、時空分布等差異,確認考古遺存的幾何形態及空間分布範圍。

在高新科技面前,摸金校尉們也得甘拜下風。

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現場3號「祭祀坑」,考古人員用高光譜成像掃描器對文物進行光譜拍攝,以辨識文物的材料和內容。來源/新華網

科學與人文的交融,使考古成為連線過去與現在、物質與精神的重要橋梁。

參考文獻:

[1]盜墓現象的歷史文化考察[N].王子今.【光明日報】, 2000

[2]考古學研究入門[M].陳淳.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

[3]中國考古通論[M].張之恒.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中國黃土地區歷代墓葬及考古基建鉆探[M].許自然.地質出版社,1988

[5]中國盜墓史[M].王子今.九州出版社, 2011

[6]中元節獻禮:盜墓 VS 考古.中國國家地理, 2017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王可欣

編輯 | 胡心雅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火炬 古月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