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吃飯,席間突然問道:傳國玉璽去哪裏了?

2024-04-25歷史

1959年,經由黨中央批準,溥儀獲得中央人民政府赦免,自即日起重獲自由,以普通人民的身份開啟了新的生活。除此之外,為了保障溥儀的生活,黨中央專門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好讓他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至少能衣食自給。

而經過近十年的改造,溥儀基本已經褪去了封建外衣,成為一個合格的共和國老百姓,他的心中不再有特權思想,也不再擺架子、搞封建皇權那一套,他只將自己當做一個普通人,每天認認真真上班,開開心心下班,發了薪資之後下館子改善改善生活,這樣的日子雖然比不上從前當皇帝時的錦衣玉食,但卻十分充實,溥儀倒是很滿足。

有一次,溥儀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幾個清朝遺老,對方一看見溥儀,情不自禁跪下來磕頭,高呼「皇上萬歲」,周圍的行人見狀,紛紛停下來圍觀,這讓溥儀覺得很尷尬,於是他便將對方強行拉起來,而後義正辭嚴的告訴對方,自己已經不是皇帝了,而是新中國的人民,新中國人人平等,不需要跪拜、磕頭。

1962年,黨中央見溥儀只身一人生活,多少顯得有些孤單,於是便撮合他和一位姓李的護士結婚,兩人的婚後生活很是溫馨、和諧,雖然偶然會吵架,但事後溥儀都會主動認錯,不出半天的功夫,兩人便又和好如初。

同年中旬,毛主席在中南海設宴招待溥儀,周總理和朱老總等人作陪。期間,溥儀一直表現的很是拘謹、小心,就連說話都斟詞酌句,生怕說了什麽不該說的話得罪毛主席。主席看出溥儀心中有顧慮,於是便出言安慰他,讓他不要拘謹,就當是和家人一起團聚吃便飯,隨性即可。有了主席的背書,溥儀這才放松下來,不再藏著掖著,言行舉止自然了許多。

酒過三巡之後,主席開始和溥儀攀談起來,兩人聊了很多事情,其中既包括家國大事,也包括一些野史傳聞,比如主席問溥儀傳國玉璽在哪裏,溥儀歪著腦袋想了想,直言自己不知道,此番言論當即引起了旁觀者的議論,大家紛紛表示,溥儀曾是大清朝的主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傳國玉璽本是他的囊中之物,他怎會不知玉璽的下落。

其實這還真不能怪溥儀,傳國玉璽的身世本就撲朔迷離,曾數次在戰火中遺失,但後來又被找回,一直到元朝末年,元順帝北逃蒙古高原之時,順手將傳國玉璽也帶走,玉璽自此便脫離了中原王朝的掌控範圍,徹底失去了蹤跡,朱元璋、朱棣曾多次派人到漠北找尋,但均一無所獲。

而到了清朝,倒是有民間的方士,自稱找到了傳國玉璽,並將其敬獻給乾隆皇帝,乾隆馬上找玉石專家對玉璽進行鑒定,但因為傳國玉璽的年代太過久遠,且缺乏必要的參照,所以玉石專家也無法確定玉璽的真假。後來,乾隆便將這塊來自民間的「傳國玉璽」收藏起來,乾隆去世之後,這塊玉璽便被封存,往後再也沒人動過。

溥儀小時候也聽過傳國玉璽的傳說,但他從來沒見過,更不知道玉璽去了哪裏。主席聽了溥儀的話不禁哈哈大笑,既然玉璽找不到了,那就權當它為封建社會「殉葬」了,現在是新中國,不需要這種封建社會的「遺物」來撐門面。隨後,主席主動轉移話題,又和溥儀聊起了其他事情,溥儀對主席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兩人聊得很是愉快。宴會結束後,主席讓人將溥儀送回家,臨走之時,主席還特意叮囑溥儀要註意身體,有什麽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來直接到中南海求助。

時間來到1966年,一場由路線問題引發的政治風暴迅速由北京向全國蔓延,並很快發展為動蕩,階級鬥爭隨即取代經濟建設,成為主流意識形態,一些所謂的「革命者」慢慢走上歷史舞台,開始大搞政治運動,抨擊「右派」、「走資派」以及「封建勢力」。溥儀很不幸被劃分為「封建勢力」,隨即遭到猛烈沖擊,這導致他的身體狀況迅速惡化,當年下旬,他被迫住院療養,周總理得知此事後,趕忙指派最好的醫生為溥儀治病,但可惜的是,溥儀最終還是沒能挺過這一關,於次年10月下旬病逝,動蕩結束後,他的骨灰被遷移到京郊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