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在皇帝眼皮底下悄悄「養死士」?司馬懿如何玩轉這場隱蔽政變?

2024-04-17歷史

本 文 約 5400 字

閱 讀 需 要 10 分 鐘

魏正始十年,也就是公元249年。

這一年,距離蜀漢丞相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已有十五年。後繼者姜維則因為費祎的壓制,難以對曹魏有什麽實質性的威脅。東吳那邊,因為孫權末年的二宮之爭,名將陸遜憂憤逝世,同樣無法北上。

換而言之,對於曹魏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平穩期。

此時的曹魏,在位皇帝為曹芳,這一年正是十八歲 (請註意曹芳並非小孩子,他生於232年)

實際權力,則掌握在大將軍曹爽手裏。

本文主人公司馬懿,在此時的官職僅僅是太傅,即皇帝的老師。名義上地位很高,卻毫無實權。

司馬懿像。來源/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司馬懿出生於179年,此時七十一歲,你說他不該退休?

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出生於208年,此時四十二歲;司馬昭出生於211年,此時三十九歲,都正值壯年

司馬師曾擔任散騎常侍、中護軍 (掌禁軍,總統諸將且主武官選舉,這個職位很重要,後面會講到) ,兩年前因為母親張春華去世,為她守喪,所以這個時候並沒有職位 (守喪期其實已經滿了,可以復出,但是沒有復出任職)

至於他的弟弟司馬昭,曾做過典農中郎將、散騎常侍和征蜀將軍,此時擔任議郎,老實說也沒有什麽實在的權力。

那麽問題就來了,魏國的軍政大權都在大將軍曹爽手裏。而司馬懿一個待退休的老幹部,加上倆兒子:一個待業、一個議郎,他們拿什麽來對付曹爽?

是的,曹爽也這麽想。而且,曹爽手裏不但有兵權、財權、人事權,還有皇帝本人,你司馬懿有啥?

所以正月初六這一天,皇帝曹芳去祭掃魏明帝的高平陵,曹爽和哥幾個都放心地跟隨前往,準備去郊外溜達一圈。

三國魏 · 血珀騎羊俑和石牌 ,石牌為 「白畫騎羊兒一」石牌(也稱「石楬」),為血珀騎羊俑的簽牌。 出土俑、牌 的墓葬位於洛陽萬安山一帶,魏明帝曹叡的高平陵也在此處。該墓主人應是曹魏皇室成員,可能性最大的是曹叡的愛女曹淑。來源/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結果,司馬懿就抓住這樣一個時機發動政變,控制了皇太後。然後假借皇太後的名義,廢黜曹爽兄弟,同時兵屯司馬門,控制了京城。

那麽問題就來了,司馬懿手裏沒有兵權,他哪裏來的兵?

這也是曹爽兄弟的困惑所在。

我們看【晉書】,書上是這麽描述司馬懿策劃的——

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這裏的「宣帝」,就是司馬懿,「帝」是司馬師,「文帝」是司馬昭。

也就是說,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主要是和司馬師商量,司馬昭並沒有過多參與 (文帝弗之知也)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 起兵政變的準備 。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這是為什麽呢?

我們再看另一段描述——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這裏的「帝」依舊是司馬師,也就是說當時司馬懿和司馬昭手頭都沒有武裝力量,只有這個司馬師,在民間秘密訓練了三千人的武裝力量,號稱「死士」。司馬師發出召集令之後,在一個早上,這三千人就秘密雲集到了司馬家,並成為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骨幹力量。

什麽意思呢?請允許我在這裏比較完整地描述一下高平陵事變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司馬懿、司馬師利用皇帝和大將軍都不在城中的機會,發動他的「三千死士」秘密武裝,攻入永寧宮。

請註意,永寧宮說白了就是曹魏的冷宮,在此守衛的兵力不會多,郭太後此時只是一個被軟禁、失去權勢的老女人而已,誰會註意她呢?

第二步:司馬懿、司馬師利用「三千死士」打著郭太後的旗號,控制中央朝廷。此時皇帝和大將軍都在城外,留在城中的一部份人是遭遇曹爽打擊冷落的舊官員,如高柔、王觀等,他們立即 (甚至可能提前已經和司馬懿達成默契) 站出來力挺司馬懿。

第三步,司馬懿已經控制朝廷,於是以郭太後名義下令,關閉城門,占據武器庫,並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隨後高柔被任命為代理大將軍 (外宣是高柔取代了曹爽,而不是司馬懿) ,接收曹爽的權力。

最後,就是外宣工作了,發一份文書,向皇帝,其實更重要的是向全魏國宣告:

曹爽已經沒戲了,請大家跟我一起大聲說:曹爽,你罪惡滔 天!

講到這裏,你們其實都明白了,司馬懿、司馬師成功的關鍵,即發動政變的骨幹力量,就是那隱藏在民間,曹爽不知其存在的「三千死士」!

那麽這裏還是要先說一句,三千是個虛數,大概如此而已,可能是三千零一個,也可能是三千四百九十九個,這個就不啰唆了。但不管具體多少人,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司馬師養這樣一批人,假設每月發一兩銀子給他們,就是三千兩,一年即三萬六千兩。

曹魏五銖錢。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恕筆者眼拙誌窮,一年能拿出三萬六千兩銀子的額外開銷,這個太厲害了。那麽司馬師的錢是怎麽來的?

錢是第一個問題,人是第二個。人從哪裏來?司馬師再囂張,也無法在全魏國境內來一場死士選拔大賽,從數萬名參賽選手中精選出這三千人來。

第三個問題,即使錢有了,人也有了,他們藏在哪裏呢?又以什麽樣的身份存在呢?

最後一個問題則是:就算上面的問題都解決了,這支「特種部隊」難道就以「死士」之名存在?

請問,有誰願意做「死士」?

要知道,所謂死士,核心法則其實就是:主人拿錢養你,而你在必要的時候,就交出自己的命來。

請問:你願意嗎?

況且,如果你武藝高強、身體強壯,做什麽賺不到錢?為什麽一定要幹「死士」這份隨時可能見不到明天太陽的工作?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魏晉之前,中國歷史上比較知名的幾個「死士」:

第一個,便是吳國人專諸。他是吳國公子光的門客,把匕首藏到魚肚子裏,獻上宴席,向吳王僚展示之際,他掰開魚,趁勢用匕首刺殺死僚。

第二個,是南韓人聶政,他本是殺人後逃亡、隱居在齊國的屠夫,嚴仲子找到他,舉辦宴席給聶政的母親祝壽,更獻上黃金一百鎰。於是聶政在母親死後,就帶著劍進入南韓都城,發現嚴仲子的仇人、宰相俠累正好坐在堂上,於是徑直走上台階,一劍刺殺俠累。

第三個則是衛國人荊軻,他是燕國太子丹的門客,丹把他奉為上卿,住上等賓館,好吃好喝招待著,奇珍異物、車馬美女也任他隨心所欲。隨後便有了荊軻刺秦王的傳奇。

荊軻刺秦王畫像拓本 。來源/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這三個人,是標準的「死士」。他們執行的,是無論成功與否都必死的任務。而且他們本身就武藝高強,是當時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只有這樣的身份,才會被公子光、嚴仲子、太子丹這樣的人看中,所以他們享受的待遇,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頂峰,幾乎等同於貴族王侯。

但是史書同樣管他們叫「死士」,此死士卻非彼死士。

首先第一個區別,就是專諸、聶政和荊軻,在做這件事之前就已經在江湖上擁有了很高的聲譽,只有這樣的聲譽,才會吸引到公子光、嚴仲子、太子丹的關註。

但是司馬師的「死士」裏,沒有一個人是這樣的人物。

不是說有這樣的能力而史書沒有記載,而是確實沒有。

為什麽沒有?因為司馬師選擇的時候,就不需要這樣的高手。

為什麽司馬師不需要?首先是時代變了,在春秋戰國乃至秦漢都盛極一時的劍客,到魏晉時期都已經沒落了,不是說沒有優秀的劍客遊俠,而是根本就沒有這個人群的存在了。

為什麽遊俠劍客到了魏晉就銷聲匿跡?這就不得不說說戶籍制度。從秦朝開始,大一統的帝國政府,就推行所謂「戶籍相伍」。即每五家人家做一個最小單位,增加一口人、減一口人,都要登記在冊。而到了漢朝,更是施行了「編戶齊民」,即用法律規範戶籍管理,將全國人口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編入戶籍,並且每年都要更新。

所以至少在那個時代的主流社會,所謂闖蕩江湖只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這也是武俠小說基本不拿秦漢魏晉當時代背景的原因之一吧。

而所謂編戶齊民,雖然不分男女老幼都要統計,但核心內容是二十歲到九十歲的男子,因為編戶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收稅、征兵 (如漢武帝打匈奴) 、招募勞力 (如秦始皇修長城)

那司馬師陰養的死士,難道不正是二十歲到九十歲的男子這個範疇之內嗎?司馬家有什麽理由,把這樣一批人 (名為三千,但實際顯然高於這個數位,因為還有一個預備和選優的流程) 脫離在魏國法度之外?

倘若真的如此,曹爽早就拿這個理由來給司馬懿父子搞一個「蓄謀造反」的罪名,直接送去斬首了。

結論之一:編戶時代背景下,不可能產生太多法外武林高手,更不可能達到三千這個數位。所以司馬懿父子陰養的三千死士,不可能是法外人士或江湖高手。

也就是說,司馬師養不起專諸、聶政和荊軻,因為沒那麽多俸祿;也不可能去養,因為「編戶齊民」的政策讓他沒這個條件。

但是話又說回來,三國鼎立的年代,戰亂頻仍,大將養私兵,也並不是完全不存在的事。譬如東吳的顧、陸、朱、張四大家族,都擁有人數不低的私家兵團。陸遜死後,他的家族私兵就由其子陸抗繼承,這支軍隊的人數,達五千余人之多。

陶部曲俑,是東漢豪強大族私家武裝部曲或家丁的生動寫照。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只是每個地方有其自身的特殊情況。江東地區在那個時代尚處於待開發狀態,所謂江東人,其實是三種人:第一種是真正的吳越土著,包括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的遺民和山裏的土人,即山越;第二種是秦漢以來從北方不斷遷徙進入的「舊中原人」,也就是三國時期的「江東人」,顧、陸、朱、張四大家族都屬於第二種;第三種是漢末三國時期從北方遷徙進入的「新中原人」,如諸葛瑾就是這種情況。

因為人口大遷徙的緣故,吳國的編戶齊民政策做得很差,一直延續到東晉乃至隋,都沒有完全做到如同北方那樣的齊整。

而我們現在講的是司馬懿父子,當時他們所在的魏國,即中原地區的情況就齊整很多。中原編戶齊民的大破壞發生在後來的西晉時期,即所謂「五胡亂華」。

也就是說,司馬家不可能像江東的四大家族那樣,擁有千人以上規模的「私兵」,尤其是在曹魏中期。

那麽司馬師的「死士」不是「私兵」的話,究竟又從何而來呢?

事實上,這是司馬懿和司馬師父子之前長期掌兵的結果。

影視劇中司馬懿的虎符。來源/電視劇【虎嘯龍吟】截圖

從227年獨立掌兵鎮壓孟達開始,到243年擊退諸葛恪,司馬懿帶兵打仗的歷史,長達十六年。

司馬師,因為父親的緣故,得以擔任中護軍,這個官職的一部份職責,就是選拔軍事人才。據說魏國選用軍事人才的法規,此時就由司馬師來制訂。

所以很大的可能是:司馬師利用這個權力,在軍中籠絡了一大批人才。特別是其中一部份在父親司馬懿手下幹過的退休軍人,成為了他用心收買的黨羽。

關於漢魏時期退伍老兵的待遇,其實有一首【十五從軍征】。說得很是清楚——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不過畢竟是文藝作品,有些話確實比較誇張,如八十歲才得以退伍回家,這個恐怕不符合事實。因為漢代軍事體制,一個壯年人在和平時期的服役期,其實只有一年而已,一人服兵役通常是兩次,所以一般而言不打仗的話,只需當兩年兵。當然戰亂年代,或是特殊需要,這個當兵的時期就會有所延長。但不論如何延長,一個再優秀的兵,到了一定年紀,如果不能提拔 (提拔的機率是很低很低的) ,就必須退伍,除非兵力不足萬不得已。

士兵如此,中低階的軍官也是一樣。

那麽這些人有什麽好前程呢?

司馬師此刻,就為這樣一些人 (當然不是全部,而是優中選優,總人數也就三千多一點) 提供了好的工作崗位。

準確地說,是像撒黃豆一樣,把這些人散布在魏國國都洛陽城中及附近。司馬師和他的部下,會給這些人一些恩惠,包括給工作、給房子、給一些錢帛牛肉。

這樣的恩惠,對於司馬家而言,就是九牛一毛 灑灑水 了。

而那些受恩的老兵及其家人,又有誰能預想到未來某一天司馬家 會發動政變,甚至後來要殺皇帝?

司馬芳殘碑, 與史書記載的司馬防應是同一人,也即司馬懿的父親。 來源/西安碑林博物館

簡單的很,司馬師給我們吃、給我們穿,那就是我們的大恩人,這個恩,我們必須得報 (但不包括謀反)

因為是低成本,司馬師也不可能對這些人實施什麽嚴格的軍事化訓練,更不可能搞成什麽特種部隊,他們就是退伍老兵。

事發之際,司馬師把這三千人召集過來的時候,也不可能跟他們說:「我要奪取魏國的大權!」

其實,應該只是讓他們去請出了冷宮裏的老太後而已。

換句話說,其實聽上去很厲害的「三千死士」,沒有一個真正是要為了司馬家的宏圖偉業而奉獻自己的,基本上就是不知道自己來幹嘛的一群幫閑。

司馬家順利奪權的勝負天平,實際上並不在這三千人身上,而是利用了曹爽自身的不足,利用了相當一部份官員對曹爽的不滿。於是在事變發生之際,這些官員便加入司馬懿這邊,反過來又影響曹爽的判斷,以至於他最後認為應該向司馬懿屈服。

假如說,曹爽能強硬一點,或者事先在城內預留一員果敢的大將,遇到這種情況,此大將就會大喝一聲: 「誰敢在此胡為! 如不散去,吃我一刀。

可以想象,這三千人立馬就會作鳥獸散,只剩下司馬懿三父子,楞在原地。而這個時候,曹爽就可以說:「司馬公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司馬懿則會哭著對兒子司馬師說:「吾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父子三人。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歷史,本來就沒有什麽天生聖人,勝敗往往只在一瞬間而已。

參考文章:

【1】 【三國誌】陳壽撰、裴松之註,中華書局出版,1999年2月。

【2 【晉書】 房玄齡等 撰,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4月。

【3 【資治通鑒】司馬光等撰 中華書局出版,2009年6月。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大司馬

編輯 | 胡心雅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火炬 李棟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的永遠18歲